8、微量元素与微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0545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微量元素与微肥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8、微量元素与微肥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8、微量元素与微肥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8、微量元素与微肥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8、微量元素与微肥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微量元素与微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微量元素与微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第二节 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第三节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1.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硼(B)叶片中硼较多,繁殖器官的子房、柱头和雌雄蕊中含 量也最高。硼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大多以不溶态存在。营养功效促进植物体内糖的运输,改善各器官有机物供应,提高 作物的结实率和果树的坐果率。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参与酚类化合物转化,缺硼引起酚类化合物、木质素等 累积。影响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影响果树的花芽分化、果 实发育。影响根系生长,缺硼根顶端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作物缺硼症状植物缺硼时可

2、能全出现顶芽生长受阻而枯死,主根顶端死 亡,侧根增生,块根内部形成褐斑。如甜菜心腐病,芜菁 、甘蓝褐腐病、萝卜褐心病。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并木栓化,植株矮小。如芹菜的“茎裂病” 。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无花”、春小麦的“ 穗而不实”。果实畸形,肉质部木栓化、出现褐斑等。 如苹果的“缩果 病”,柑橘“硬化病”。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植物体内Zn含量干物质20100 mg/Kg。顶芽Zn含量高,叶次之,茎较少。整株作物中, 含量由下而上逐渐递增。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2.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锌(Zn)营养功效 参与的色氨酸合成,影响生长素(吲哚乙酸) 的含量。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

3、养作用作物缺Zn症状缺锌植物矮小,节间短,叶小,叶片丛生呈莲座 状,叶脉间失绿发白。 “小叶病”或“簇叶病”是果树缺锌的典型症状 。菜豆、南瓜和荠菜对锌很敏感。大多数蔬菜缺锌 时顶端生长受抑制。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植物吸收Mo的形态是MoO42-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3.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钼(Mo)营养功效可促进NO3-的同化作用,是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分;对生物固N作用必不可少,是固氮酶中铁钼蛋白和铁 蛋白中铁钼蛋白的重要组分;Mo还和叶绿素含量,调节Mn、Zn、Cu等元素对Fe的生 理有效性的不良影响有一定关系;Mo还能增强植物抗病毒能力,施钼可使烟草对花叶病

4、 毒有免疫力。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作物缺钼症状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豆科、十字花科植物对缺Mo最敏感,缺钼时叶片 脉间黄化,严重时可枯萎坏死。如花椰菜的“尾 鞭病”,柑橘“黄斑病”。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植物体内含Mn量一般为10300mg/Kg.叶片中最多,茎中较少,种子中最少。幼嫩的部 位含量较高。植物体中Mn为Mn2+和结合态存在。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4.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锰(Mn)营养功效与叶绿体的合成有关,缺Mn类囊体不能形成片层 结构。参与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N代谢的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活化剂,如 作为羟胺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硝态氮还原。作为IA

5、A氧化酶的活化剂,参与IAA的氧化和分解 。在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Mn2+ 可 使可使Fe2+氧化为Fe3+,引起植株缺铁失绿。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作物缺Mn症状锰素不足时,首先是植物幼叶失绿,叶脉间黄化 ,但叶脉及叶脉附近保持绿色;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严重时失绿部分发生焦灼现象,产生褐色斑点, 但叶脉仍为绿色。缺锰特有病害,如燕麦的“灰斑病”,甜菜的“ 黄斑病”。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植物体内铁含量占干重0.3%。铁一般与柠檬酸、苹果酸等形成络合物在导管中 运输,首先被运往幼嫩部位。 其移动性较差。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5.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铁(Fe)作物缺Fe

6、症状缺铁时植物幼叶失绿,而老叶正常。开始时,叶脉间黄化,叶脉未失绿,叶片网纹状 ,继之变白,叶脉也渐黄。 北方果树上常见的“黄叶病”呈多为缺铁所致。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一般含量在220mg/Kg干物质。6.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铜(Cu)植物可吸收Cu2+,也可吸收小分子的有机络合态Cu ,如EDTA-Cu等。在植物体内以结合态存在,不易 移动,故缺Cu时,不易由老叶向新叶,或由叶片 向种子转移。 营养功效Cu是许多酶的结构成分,或起催化作用,如多酚 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缺Cu时,这些酶的活性降低。Cu还存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中,其作用

7、主要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化物基(O2-)。铜是叶绿体蛋白质体蓝素的组成成分,叶片 中70%的铜位于叶绿体。质体蓝素是联结两个光 化学系统电子传递链的一部分。Cu对叶绿素和其它色素的合成或稳定亦有重要作 用。作物缺Cu症状“白瘟病”。顶枯病”。作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植物体内含氯量可达0.22%。7.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氯(Cl)营养功效参与光合作用中水光解放O2的过程;酶的活化剂及某些激素的组分,从豌豆中分离出含氮 生长素(4-氯吲哚-3乙酸);调解细胞液渗透压,维持生理平衡;提高豆科植物根系结瘤数和固氮效率。作物缺氯症状一般植物缺氯时叶片萎蔫,顶叶萎缩,伸长停 止,进而黄化、坏死,根系发育不良,

8、根短而 小,尤其是侧根数大大减少。 1 外形诊断第二节 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首先,看部位与症状。缺B,顶芽生长受阻而枯死,主根顶端死亡,侧根增生;缺Zn, 叶小,叶片丛生呈莲座状;缺Mo,先是中下部老叶出现黄绿色,叶缘上卷,形成杯状;缺Mn,幼叶失绿,叶脉间黄化,严重时焦灼,有褐斑;缺Fe, 幼叶失绿,严重时呈亮黄色,而老叶正常;缺Cu,叶尖发白,叶片卷曲或扭曲,出现失绿;缺Cl,叶片萎蔫,顶叶萎缩,伸长停止,进而黄化、坏死。鉴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其次,要看典型植物与代表病症:缺B,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无花”、春小麦“穗而不 实” ;缺Zn,果树小叶病”或“簇叶病”,玉米“白苗(芽)病”;缺Mo,花椰菜“尾鞭病”,柑橘“黄斑病”;缺Mn,燕麦的“灰斑病”,甜菜的“黄斑病”;缺Fe,北方果树上常见的“黄叶病”;缺Cu,禾谷类作物“白瘟病”,果树“顶枯病”。第二节 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2 根外喷施诊断第二节 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3 化学诊断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和植株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照 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的临界值加以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