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491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法 人文学院:陈志刚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和任 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和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和 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根据于国家对中 等教育的统一要求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来探讨中学历史 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的科学 。 第一,认为它是属于历史科学范畴,强调历史教学法 是研究如何讲授历史,因而把历史教学法讲成史学方 法论,而与“史学概论”混淆不清。这种看法流行于历

2、 史教学法研究的初期。 第二,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教 学论属下的一门分科教学法,它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第三,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和历史科学综合在 一起的边缘科学,这是近年来对历史教学法的一种看 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以教育学原理和历史学科 特点相结合而去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规律的一门 科学。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一般规 律和历史科学内容的辩证统一。但探讨教学规 律离不开教育心理学;探讨历史科学又离不开 哲学,所以这就确定了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科学 属性,是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 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它综合运用这些学科 的科研成果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3、,并使自己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传统观点: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过程、 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 法。现在的认识:一是为什么教和学,包括历史教育原理、历史 教育史、历史学科性质、历史教育功能和基本任务等研究问题; 二是教什么、学什么,包括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等研究问题;三是怎么教和 学,包括历史教学过程、历史教学原则、历史教学方法、历史能力培养、历史学习心理、不同类型历史教学(古、今、中、外, 人物史、经济史、文化史

4、、战争史等)、历史课外活动、历史教 学测量评估等研究问题;四是什么人来教,包括历史教师素养、历史教师进修等研究向题。 2、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内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第一,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这是 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 第三,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第四,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3、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第一,观察法。第二,调查法。第三, 访问法。第四,实验法。 第五,理论研 究。第六,个案研究。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 能和任务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 什么是历史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有什么作用

5、 历史可以借鉴么1、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至今在国内历史教学 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各门学科本身的学科性 质与特点迥然相异,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 法也应丰富多彩。历史教育的本义、历史教学的方式 与方法,均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探求 历史教学的本质,必须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否则, 中学历史教学“连最起码的学什么、为什么这样学的 问题都没有解决,变的只是课程接受方式和教科书内 容”,这样的改革“在历史教育中并不会产生多少力量” 。 (1)历史学科的前瞻性、当代性 为什么学习历史? 是为了形成历史意识,产生历史认同、 民族认同,更好地为现在、未来服务。 历

6、史教育是为了民族繁荣、进步而进行 的精神的、文化的教育,只有在现实中 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历史学科的特点 是前瞻性的,绝不是回顾式的。(2)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历史属于人类自身人文世界,作为一门 人文学科,它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 基础的历史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公民 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 基本途径。人文教化给我们的思想教益 是无法估量的,透过历史,我们可以获 得广阔的人生视野与阅历,有助于我们 智慧的生成。 我们的道德呢?我们常说:我们有五千 年的文明,但我们有没有想一想,你在 你的身边能够看到哪些五千年文明抑或 文化的表现? 文凭等于知识吗?知识等于文化吗? 为什么我们要受教育?

7、为了得到一张文 凭?还是一种职业技能?还是(3)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 一性 历史具有主观性。 一个历史文本,不同的历史学家会 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即使 同一个史学家,此一时彼一时的心 境、阅历不同,对文本的看法也会 不同。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 历史学家根据不同或相同的史料往 往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解释,他们 的作品在人们眼中可以呈现相异的 历史画面。(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 合作为一门严肃的学术,史学与一切科学一样遵循共同的规范或准 则,如信守事实、言之有据,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努力史学与文学艺术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在原初形态上,“文史不分”是中外 通例 都渗透着深刻的人文情怀 史学与文学

8、使用着同样的语言 从文本的可读性出发,史学家往往在自己的叙事中运用了许多文 学家惯用的手法,如生动的细节包括人物富有感染力的言行,轶 闻趣事等等 探求事实与因果解释的真。 2、中学历史教育的本质 什么是历史教育?什么是历史教学?从 历史课我们学到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再 次思索的问题。 是知识吗? 还是分数?(1)人文教育 历史是人的活动,历史学是以人为中心来研究历史的 ,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历史学科不仅仅要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 历史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认识和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 事件“是什么”;另一方面要作出价值和道德判断,是 好的还是坏的,是美的还是丑的,

9、从而触动心灵和情 感。好的学习,坏的避免。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曾说 :历史最高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近代西方学者柯 林武德说,历史学是人类本性的自我认识,是一门人 性的科学。 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够为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提供认识素材。历史教育的 本质,说到底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的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 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历史 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授、教学过程都应 围绕这一基本功能而进行。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区别 自然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追 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它的标准是规范的和 统一的,它强调客观事实。自然科学教育的主 要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提供一种

10、生活的工 具,是一个启智的过程。 人文学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追求的 是生动性和丰富性,它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 的,它强调主观感受。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情 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从历史学科内容的包容性来看,历史教育的素 材是最丰富的,其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热爱生命,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道德观;分清真善美,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 恶;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规律,改造社会 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为美好生活奋斗。 在历史教育中,历史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都将给人以心灵、品格上 的震撼。 我们的历史教育有人物活动么 历史教育在本质就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 丰厚营养

11、来促使学生的智慧、情感和人 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以促进 人的生命整体不断获得发展为根本追求 的学科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 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 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功能 。 人文教育离不开传统,这是一个民族 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文化争存 。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 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 知作为民族生命渊源的文化,则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 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 育,见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4年版。(2)公民教育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 公民意识首先是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 家的认同,其核心

12、是爱国主义。 公民意识还包含着对世界整体性认识, 以及对本国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 。 什么是爱国? 资料卡: 公民教育的观念:一、培养公 民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并 将国家的意识与利益系于个人 的权利和义务之中;二、培养 公民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 以文化的熏陶为轴心,着力于 公民品质的开发。 公民教育是社会民主化的产物 。其主要内容有:自尊、自爱 、诚实、正派、勇气、个性、 尊重、宽容、合作、学会思考 和行动等。所谓公民教育就是 围绕公民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 性思考和行为能力为中心的全 人格教育。 历史教育在公民教育方面努力做到: 第一,历史教育要立足现实,探讨过去,展望未来, 通过历史学

13、习使学生更好地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 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 第二,借助历史事实使历史教育真正成为思考的学科 ,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质疑、答疑、反省乃至包 容理解、欣赏等个性品格。 第三,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 ,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生存 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二、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 历史等人文学科应试教育的危害 道德法规教育往往流于空洞而古板的照本宣科,成了年轻听众强耐而心不在焉的科目。学 校、社会过于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量化标准, 使学生拼命存储越来越单调的专业知识技能, 脱离社会实际与民众,从而造成情感失控,心 理变态,行为失常,有知识

14、没文化,有智商没 人性,受教育没教养。这一切预示着社会潜伏 着的巨大人文危机。 李燕 (1)促使受教育者加深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体认, 树立民族意识与精神 “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 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 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 力量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 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 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真 实之了解。” 钱穆:国史大纲第2-3页。 历史教育肩负认识自己、国家、文化与涵养社 会感的任务,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历史 教育对国家认同、国民素质的培养的

15、重要性。 只有了解过去,产生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自我 认同,才能将历史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使历史产生借鉴作用。一个民族只有大家都有 相同的历史记忆,才会产生历史认同,进而才 会有民族的认同与国家的认同。 (2)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公民意识 一个国家的公民教育必 须在本国民族文化传统 、精神的基础上实施, 必须从本国的历史文化 基础出发,才能收到预 期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 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面对历史记述不可避免的争论,历史知识的建构需要 学生主观地选择与理解,历史理解需要解释及思考能 力。因此学习历史的意义便在于学习主体建构认知的 过程,学习搜集分析资料、认知证据客观存在意义, 在历史本质的学习之中培养批判、理解与分析能力, 而非对历史表述或历史解释进行记忆背诵。 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 4、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 史问题的欲望 我国传统历史教学之所以毫无趣味,在 于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简 单,缺乏思考性,销蚀了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历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