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50328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 “学” ,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 ,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 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 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 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 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

2、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 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 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 下几点。 1、 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 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 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 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 来

3、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 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 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 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2、 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 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 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 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 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3、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 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 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 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 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 只

5、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 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4、备好硬件和软件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 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 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 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5、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 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 教

6、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 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 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 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 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 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 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 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

7、“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 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 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 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 。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 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 为原则。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 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

8、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 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 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 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 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 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 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采用小

9、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 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 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 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7、备好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 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 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

10、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 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 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 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 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 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 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 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 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 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 信息技术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