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0163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仿写、对联与句子排序(含修辞)(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在辽宁各地中考试题 中,出现了一种2分分值的开放性试题仿写、补写或修辞(含排序)的判断。1仿写或补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 、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并兼及知识积 累、生活体验等语文素养的广义范畴,是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2修辞(含对联 )。辽宁近几年来考试涉及的修辞主要是正确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2015年,在辽宁中考试卷中有抚顺 、本溪、沈阳考查了对联 的知识。除了了解对联 的知识外,其实也是暗中考查对 偶的修辞知识。3排序题一般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

2、,句子排序试题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 的严密。此部分的命题以选择题 和仿句的形式出现。备考过程中,辨识是基础,要首先了解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征与作用;应用是关键,平时在自己的习作中可有意识地运用修辞,使文句表达更有意蕴;赏析是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要在能准确辨识、恰切运用的基础上,品析修辞的审美效果。关于排序:课标 与教材对句子排序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答题时 分三步走:(1)找中心句;(2)梳理思路;(3)抓关键词 。在备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培养良好的语感。

3、一、补写、仿写、修辞1(2015盘锦)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 的排比句。(2分)在喧嚣的尘世中,固守一份恬淡与纯真。用清新的文字,荡涤岁月的尘垢;用平静的心态,驱逐身心的浮躁;_,_。驱散世间的冷漠(用豁达的胸襟,包容世间的狭隘;用澄澈的目光,分辨世俗的虚妄)用真挚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仿写句子的能力。依据题干的要求,要构成排比修辞,这就要求所仿写的句子要与题干中的分句保持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句式必须是“用的,(动词 )(名词)的(名词或形容词)”,内容必须与“喧嚣的尘世中,固守一份恬淡与纯真”相关。2(2015铁岭)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 的排比句。(2

4、分)微风和平静的湖面相遇,留下一层层涟漪;大雁和辽阔的蓝天相遇,留下一声声欢叫;_,_。示例一:小草和广袤的大地相遇 留下一片片新绿 示例二:蜜蜂和鲜艳 的花朵相遇 留下一丝丝 甜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补写的句子要与上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所以补写的句子的句式要与上下句相同,必须是“和相遇,留下了”的句式,内容也要与上下句相关。3(2015鞍山)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 的排比句。(2分)一粒沙子误入蚌中,想不到磨成温润赛玉的珍珠;一颗种子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高耸入云的青松;_,_:神奇的大自然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示例一: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

5、发 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 的云 示例二:一股岩浆无意间被埋千年 想不到结晶成晶莹炫目的钻石 示例三:一棵百合不小心被遗落山谷 想不到成长为 游客如织的“百合谷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时,注意句式要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内容要与前文语意连贯 ,要能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证明一切皆有可能。能够从一滴露珠里捕捉明亮的阳光4(2014本溪)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 的排比句。(2分)生活是一首诗,如果你有一双充满诗意的眼睛,便能够从一片叶子上发现温暖的春天,_,_,能够从一条小溪中看出快乐的秘密。然后,你会拥有一个情趣盎然的美妙人生。能够从一株莲花里看到高洁的

6、品 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就是告诉学生横线上要填的句子,实际 上就是仿写前后句。注意仿写时结 构上要与前后句相同,语意上要与前后句连贯 。5(2013鞍山)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冬天的雪,_,_。凉爽而惬 意为落叶送去诚挚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仿写的两句必须是拟人的修辞格,和前面的两句构成排比,从而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 。B6

7、(2015丹东)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1)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2)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3)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4)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A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C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D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句子修辞的能力。第一句“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是把树顶上的“许多乌鸦”比作了“一个个黑色蘑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二句把丝瓜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

8、辞手法;第三句两个分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第四句,连续 运用“看到听到闻到”,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7(2015大连)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改写第句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生动。(2分)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儿浓郁的春联。春联在寥寥数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可谓寓意吉祥、语言简洁。示例:在春节期间为 大家送来祝福的,是春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一定修辞改写句子的能力。可以将春联人格化,按照其原有句式改写,春节期间给 人们送来新春祝福的是春联。8(

9、2015抚顺)水清了,山绿了,生态建设让抚顺 更宜居。“环境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青山绿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抚顺的山山水水,让蓝天永驻、碧水长流,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城市更宜居。”市长栾庆伟说。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赞美家乡生态建设的对联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将对联补 充完整。(2分)上联:抚_,编织 生态丽 景下联:顺淡云轻风 ,打造_青山绿水宜居美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运用的能力。对联的补写一般按照“仄起平收”“平仄相对”“短语结构相同”的原则进行,“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尾的字一般为仄声,下联末尾的字一般为平声;“平仄相对”即上联中的仄声与下联中的平声相对,反之一样;“短语

10、结构相同”即上联中是主谓短语,下联中对应 的位置也要是主谓短语。“抚”“顺”是“抚顺 ”地名的拆解,此处是动词 。“淡云轻风”和语境中的“青山绿水”相对应 ,“生态丽 景”与语境中“宜居城市”相呼应。“城市”最好改为“美城”,符合仄起平收原则。9(2015本溪)“慢生活”绝非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谨慎用心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用慢镜头 播放生活,就会发现其中更多的美好。请根据你对“慢生活”的理解补写下面的对联。(2分)上联:缓半拍,风轻 云淡下联:_慢一步,鸟语 花香(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对话题理解补写对联的能力。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格式(结构)一致,围绕

11、 同一主题,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不能重复,相同位置的词词 性相同,一般对联 都是“仄(最后一个字是上声或去声)起平(最后一个字是阴平或阳平)收”。本题补 写对联 ,注意内容围绕 自己对“慢生活”的理解,要做到平收。二、句子排序10(2015丹东)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所以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这是因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音的。如“江”“河”中的“氵”“工”“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A BC D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借助文句隐含信息给句子排序的能力。

12、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中心句”或“要领句”来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仔细读 句子,抓住语言标志,清理句与句间的逻辑 关系,给句子排好序;最后,进行连续语 感检验 ,再次调整,确定正确答案。就本题而言宜用排除法,观察选项 句子排列特点,首句在句之间选择 ,句是举例,显然不适合作首句,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判断句,可以作首句,故排除A、D两项;B、C两项矛盾焦点在句的后面接还是接,与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放在之前,而且句举例提到了表音,显然是为了句举例,由此判断句应放在句后,排除B项。11.

13、(2015锦州)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_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A BC D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借助文句隐含信息给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中心句”或“要领句”来确定首句

14、和尾句;然后,再仔细读 句子,抓住语言标志,清理句与句间的逻辑 关系,给句子排好序;最后,进行连续语 感检验 ,再次调整,确定正确答案。细读 五个句子,句写16岁之前,句写16岁之后,句总结 ,所以可断定句应排在最前,句应排在最后,可直接选出答案,按C的排序读一遍,进行语感检验 ,可确定答案。12(2015营口)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与此同时,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雾霾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新手段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带来一道曙光。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在于约束人的行为,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手段。很久以来,科技部就已经开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径。A. B. C. D.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借助文句隐含信息给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中心句”或“要领句”来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仔细读 句子,抓住语言标志,清理句与句间的逻辑 关系,给句子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