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744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体育指导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体育指导方法(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体 育指导 方法第一讲 我国社会体育的 改革与发展 n本章提要n 新中国的社会体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令人 振奋的发展趋势。本章主要阐述我国社 会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实施的 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体育一、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一)社会体育的基本含义社会体育是指公民在闲暇时间里自愿参加得以增强体质、增进 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一部分,有别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军 队体育,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作为社会体育的主体活动参与者对活 动参与的自愿性和对活动

2、要素把握的自主性。为了认识上的便利,人们把社会体育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参与人群的成分来划分,常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居 民体育等;按照地域的分布来划分,常分为城市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 育、乡镇体育、家庭体育、单位体育等;按照参与人群的年龄与性别来划分,常分为婴幼儿体育、少年 儿童体育、青壮年体育、老年人体育和妇女体育等;按照发展的渊源来划分,常分为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等;按照功能来划分,常分为健身体育、健美体育、康复医疗体育 、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防卫体育、冒险体育等。(二) 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1、健身性与娱乐性2、全民性与普遍性3、余暇性与主动性4、多样性与灵活性5、时代性与

3、永恒性6、民族性与世界性二、我国社会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一)社会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体育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2、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3、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增加劳动者技能储 备。4、丰富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文化 素养。5、调解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心理。(二)社会体育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它的 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反映了体育的总体发展 规模和发展水平。2、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 学校体育的继续。3、竞技体育的竞赛与表演活动,是人们参与 社会体育的一种形式;同时竞技体育缺少群众 的观赏,就会失

4、去发展的活力。(三)社会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社会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人类发 展的重要途径。2、社会体育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为 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体力支持和精神动力。3、发展社会体育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生产 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三、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1、开创人民的新体育(1949年10月1952月)2、探索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1952年11月1957 月)3、我国社会体育波浪形发展(1957年5月1966年5 月)4、 “文革”时期社会体育的畸形发展(1966年5月 1976年10月)5、拨乱反正迅速恢复(1976年10月1984年10月

5、)6、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984年10月1995年3月 )7、社会体育发展的新阶段(1995年3月至今)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1、初步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制2 、社会体育管理开始进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轨道3 、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正在形成4 、社会体育骨干队伍不断壮大5 、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逐年增多6 、社会体育经费大幅度增加7 、体育人口数量逐步增长8 、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热潮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总趋势2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社会体育将成为更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 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社会体育将成为更加广泛的一种社会性事业, 走出一条

6、社会化之路。 社会体育管理和体育健身活动科学化程度不断 提高。 社会体育工作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依法行政, 依法治体。 体育产业将获得较大发展,逐步成为新的经济 增长点。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一 )什么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n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n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 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 体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确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方向与奋斗目标,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7、二)推行纲要的重要意义n1、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n2、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n3、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n4、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n5、有利于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n6、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n7、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二、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n(一)纲要的概况n纲要全文分为5部分,26条。n第一部分:面临的形势。阐述了我国群众事业的基本 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推行纲要的必要 性。n第二部分:目标和任务。确定了纲要到2010年的 奋斗目标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n第三部分:对象和重点。明确了纲要的实施对象 和重点人群,分别对不同人群的全民

8、健身工作提出了 具体要求。n第四部分:对策和措施。确定了实施纲要的主要 工作内容,包括纳入发展规划,加强宣传工作法制建 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科学研究筹措资金开发 市场监测体制推广方法等。n第五部分:实施步骤。明确了纲要的阶段划分及 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明确推行纲要的领带体制 和实施要求。(二)纲要的基本精神n1、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 作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n2、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普遍 增强人民体质是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核心和主题。n3、深化体育改革,探索新时期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是推行纲要的一条主线。n4

9、、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全民健身体系是推行纲要的突出特色。(三)纲要的主要特点n1、通过政府行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n2、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建设全民健身事业纲要的实施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有机组成部分,而且纲要本身又是有目标系统对 象系统对策系统实施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n3、整体性的建设全民健身事业n4、通过社会化的路子建设全民健身事业n5、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三、纲要的实施n(一)纲要第一期工程的基本成就n 1995年2000年是实施纲要的第一期工程。经过 五年多的艰苦奋斗,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世人瞩 目的成就:n1 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日

10、益增强n2 体育人口明显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n3 体育骨干队伍日益壮大n4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n5 全民健身设施和资金逐年增加n6 群众体育健身消费逐步加大n7 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建立起了社会 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现了第一期工程的奋斗目标。(二)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 2010年)规划的要点n2001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 程规划,对未来十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 任务对策和措施实施步骤进行了规划。n规划确定,经过10年努力:n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0%左右 。n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1、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 居民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阵地在现有 基础上有较大发展。n 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左右。n 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国家与社会 、个人共同兴办,从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基 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 体系。(三)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 20012005年)实施计划要点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 年)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头五年我国 全民健身工作的: 指导思想:活动与建设并举,

12、重在建设,尤其是 加强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 工作目标:建立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工作措施:抓好场地设施、体质监测、青少年体 育、骨干队伍、组织网络、法规制度、健身站点 、体育活动等8个方面的建设。第三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n一、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n(一)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基本方针n1、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n2、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的方针n3、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n4、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国家和 社会共同兴办的方针n5、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方针n6、特别保障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方针n7、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

13、体育事业的方针(二)我国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任 务n1、我国社会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n 我国社会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普遍增强人民身体素 质,完善人民心理品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n 社会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 ,一是要使正在参与的人坚持下去,二是要使中断参 与的人重新参与,三是使尚未参与的尽快参与。n2、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任务n 广泛开展各色各样的健康文明的社会体育活动n 建设和改善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环境和物质条件n 引导人们为健康投资,促进人们体育消费n 继承和创新社会体育知识与技能二 、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体育的总体奋斗目标 1

14、995年国务院在全民计划健身纲要中确定的到 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 “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这一奋斗目标包括三个部分 : 一是实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体质与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是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所谓全 民健身体系,就是一个能够不断地为全体国民提供体育 健身的基本环境和条件,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 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 系统。n全民健身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n 一部分是体育服务体系,即直接为人们体育健身 提供服务的部

15、分。它包括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消费市 场,体育活动指导,体育健身组织,体育信息供给等5 个子系统及10个要素。n 另一部分是体育保障体系,即为体育服务体系中诸 要素提供共给、改善、支撑、保护的部分。没有体育 保障体系,则没有体育服务体系。体育保障体系包括 体育知识与指导,体育条件支撑和体育组织管理3个子 系统及10要素。n 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着重抓好群众健身场 地建设,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经 常化3个环节。n 抓好学校体育、乡镇体育、社区体育、连队体育4 个重点。(二)社会体育的发展目标n一是国民身体素质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 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国民体质得到普遍增强;n二是体育普及程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总 人口的40%左右,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 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n三是体育环境和条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高, 青少年课外活动阵地有较大发展。城市社区和农村乡 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普遍 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65 万人以上。n四是体育消费,群众体育健身消费金额有较大增长, 消费质量有较大提高。(三)社会体育的改革目标n一是管理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