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9582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法制建设-热点分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背景材料】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 其中第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实现。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 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 持民主法治”,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 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 障体系,

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 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 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1 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 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法律同时明确,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32006年8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 物权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物权法草案的审 议,已历经六审。从4年前该草案被提请初次审议,到2006年十 届全国人

3、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六次审议草案,历经两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没有通过的物权法草案,已经成为中国立 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 次会议通过了该法律4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从2006年7 月1日起,全国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步人具体 实施阶段,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 生。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 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 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 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 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

4、文明 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就是要把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落实好。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由第十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 通过。 7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自2007年3月重日 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 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 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考点链接】(一)与经济常识结合 1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经济 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等方面的

5、规定,体现 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 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在 利用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 性的特征,要求有健全法制为它保驾护航。(二)与哲学常识结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 成和发展的。中国的民主政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 鲜明特色,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社会主义民主政

6、治建设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推进中国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人大制度建设 ,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 制更加完备。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 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与政治常识结合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

7、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 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2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 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的国家制度。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 可靠保障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 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 泛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 表大会是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 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 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8、委员会监督法进一步规 范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4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县、乡两 级的人大代表采用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体现了我 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5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加 大立法力度,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是依法治国 原则的具体体现。【典型题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在北京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就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 减除标准(即通常所说的起征点) 。举行立法听 证会的做法,直接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 ()A加强

9、执政能力建设 B对国家和社 会生活的政治领导C 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 D坚持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C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清醒地看到, 虽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 的问题。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3.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 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重自己的实 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 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 模式。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

10、统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个人 与社会的统一A2005年10月19 ,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 内第一个规范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的政府令重庆市 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规定: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 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采用报刊、互联网、数字 电视等媒介公布或者采取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 式,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重大决策备选方案的意见 ,并将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形成报告。政府已经作出的 重大决策并非板上钉钉,公民可以直接监督、质疑政府 的重大决策。 4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重大决策备选方案的意见 ,这说明: ( )A人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11、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B5公民可以直接监督、质疑政府的 重大决策,这有利于 ( ) 进一步密切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 联系 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 督 进一步拓宽公民参政渠道 广大人民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管理A B C DA6有专家认为,公布物权法草案既是对 民主立法传统的延续,也为以后民法典 等重要法律的立法决策过程树立了范本 ,开门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设的重大进步。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 了: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7.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12、八次会议审 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及物权法 草案。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可以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 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 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8法律草案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民意的哲 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 史的创造者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 一D集体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 向A1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 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广大 群众对草案的意见。这是我国自1954年宪 法向社会征求意见首开先

13、河以来,向全社 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第十二部法律草案。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开门 立法的重大意义。.(1)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 人民负责,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 准则和工作宗旨。开门立法有利于国家机构 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好地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开门立法让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立法, 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 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 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开门 立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

14、主政治建设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3)通过立法听证,立法机关可以 集中民意,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 主性。(4)公民参与立法听证,有利于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是 民主决策的体现,而且有助于提高 法律意识。(5)开门立法有利于立法的科学 化,民主化,做到依法行政,执法 为民。22005年10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自皮书指出,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日益充分地享有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权 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

15、。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重要意义?(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 的?(3)你认为应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1)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 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确保人民 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 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 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 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 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 关键,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保证。只有坚 持三者有机统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方向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健康地发展。(3)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