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9570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庆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城教办葛庆国总论 一、语文课程改革从激情澎湃到艰 难的 现实2001年7月,包含语文学科在内的各 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颁布, 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并成为21世纪我国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义务教育语文经历了酝酿、试点实 验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十年间,各种培训如 火如荼,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语 文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迅速传播,语文教师的 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 实践产生了巨大冲击,很多课堂的形式发生了 巨大变化。但语文课堂改革是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现实不容乐观 。2003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

2、了两次对全国课程改 革试验区的调查,结果如下。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情况是:“完全可以得到贯彻和 落实”只有4.9%;“经过努力才能较好实现”为83.8% ;“实现难度较大”为11.3%。到2007年,认为“完全 可以实现”的比例也仅仅上升到7.4%。而同期对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认同度却达到了 97.5%。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语文课程 的具体实践和现实的教学行为,还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理念转变成现实,还需要长期的努力。随着课改初期的的热情逐渐消退,从理想到现实的巨大 距离造成了广大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新理念的生吞活剥式 的接受。当初急切的进入课改

3、,但并没有从思想深处将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消化、吸收,从而对教学行为产生实 质上的影响,于是产生了形式主义、贴标签式的课堂, 为了“新”而新。为了实现对话式教学,“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就急着进行小组讨论; 为了保护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一味地捧;对学生步步诱 导,让学生八自己预设的观点说出来;为了完成教案, 对学生的疑问视而不见二、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 称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学段设计的:第一学段为 12年级,第二学段为34年级,第三学段为56年级, 人们习惯上称其为低、中、高三段。各个学段的目标与 内容则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4、“写作”(第一学段为“写 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提出要求。并将“综合性学习”专门列出,加以强调。三、关于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 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公民的 基本素养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 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了 口语交际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 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 课改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语文教学活 动的任何内

5、容,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 作教学、综合性学习都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和交流,尤其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拓宽了了口语交际的渠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 的口语交际的机会,综合性学习更是独领风骚。在这 样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而实 用,教师完全不必单独创设口语交际的场景,进行虚 假或模拟情景下的所谓口语训练。所以,在这里“口语交际”这一块不再解读,切不希望教师 设计口语交际的课型,而是希望教师切实遵循语文教学的 规律,还课堂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板块,让“学生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就不理解的地 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6、”;“能根据对象和场 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将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与 阅读、与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统整在一起,时时处处练习 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具有文明和 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四、语文课程标准坚持的四 个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 一再强调的观念,有着极 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

7、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 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 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对“语文素养”最好的注 解。课标所说的语文素养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最 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 面表现出来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 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可以看出,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 (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 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 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 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 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运

8、用语 文的能力。它“体现一种新的更宽广的教育视野”。语文素养已经涵盖并远远超过了所谓的语文知识,教 师不要再抱有任何试图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幻想。就 连语法修辞知识,语文课程标准 也要求“避免实际 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 讲授与操练”。(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什么是语文课程?(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注重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 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所以“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

9、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们常说,让 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实践的 对象不仅仅限于课本,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学习机会,把语文课程规定 的各个学习领域全部落实、不要厚此薄彼,避重就轻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仅是学习方式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 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

10、重。 2.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 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 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 3.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 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种终生 学习的能力是非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的。4.“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核心 他既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又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要求学 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学 习方式的

11、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 活泼的学习氛围,更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教学效应。比如 ,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空间 ,给学生说的场合,给学生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主 动学习。只要学生懂得就不要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 的就不在分析,放手让学生动脑自己解决问题,养成 这样的习惯。5.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视为教学改革的 核心任务。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据此,新课

12、改特别强调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把 促进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视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任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1、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2、课程不等同于教材。 3、怎样看待教材。 4、倡导新的课程观。(1)生成的课程 观;(2)整合的课程观;(3)实践的课 程观。)第一章 识字与写字一、基本理念解读(一)多认少写,认写分流 课程标准在具体陈述“识字与写字”的学段目标时,明确 提出来“认识”和“学会”两个不同的目标,旗帜鲜明地体 现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比如,第一学段要 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13、,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 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则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 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各个学段会 认和会写字的数量对比切实反映了多认少写的理念。课程标准为什么如此强调认写分流,多 认少写的理念呢?首先,多认少写,能够保证低年级学生尽快实现独立阅读。 其次,“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外在客观推动力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 最后,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才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二、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

14、能力,是课 程标准着力强调的理念。比如,在第一学段提出“喜欢 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 形体美”;第二学段表述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强调“在书写中体 会汉字的优美”。同时,“独立识字”的要求也是一以贯 之,逐步提升的: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第二 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三学段“有较强的 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样的目标描述与原来仅仅注重识 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非常不同的。(三)汉语拼音作为工具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学会汉语拼音”的要求:在阶 段目标中,没把汉语拼音和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并列 ,而是放在了“识字与

15、写字”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汉语 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位置的 调整首先反应出这样的理念:汉语拼音的作用在于认 读汉字和查字典,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关系仅仅如 此,而不在与阅读、写作进行练习。 与1992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明显降 低,难度也减缓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 标中,提出了汉语拼音的具体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 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 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由此看来,学习目标定位在“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而不是 “默写”,“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而不是“背诵” ,

16、“准确地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这 样设定要求,正是因为只把汉语拼音作为 认读汉字字音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立足 于“用”,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突出其作为 工具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不再有繁琐 的要求。第二章 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 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 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阅读教学 ”的界定是我们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理念的出发 点。基本理念解读(一)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中发挥着奠基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具有 独立阅读的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的体罚,反映了基 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当今信息社会的主动适应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阅读能力及水平已 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特别 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要实现独立 阅读,首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