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428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一轮复习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轮复习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部分在考查时,体现了“坚持基础与素质并重”的这样一个趋势。为了体现这一思想,试题增加了基本积累考查内容,真正落实语文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精心设计题目的设问导向,在控制难度的前提下,适度加大思维拓展性与深刻性的考查力度。试题着重设计“新而不难,活而不难”的问题,把死的知识考活。所选语料关注热点,贴近时代,内容丰富,语料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板块概述培养学生对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敏锐性,让学生真正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道理。同时考点的覆盖面广,题型丰富,具有一定的新意,使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语言知识与运用这一板块的

2、复习,首先是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考点所在,熟悉历年所考题型。做题时要兼顾命题趋势,不能只顾盲目做题,也不能只瞄准上一年高考考点、题型亦步亦趋,要依据考纲全面梳理。其次,要扎实整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比如词汇、修辞、句式、常识等等,温故可以知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再者,要时时留意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保持对生活现象和语言现象的敏感,因为语言运用的情境大都来自现实生活。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字 形词 语病 句字 音一、字 音考情分析考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20092012年的考情分析具体如下:年份考查知识点题型分值能力层级2009年三组词对比形

3、式,考点为多 音字、同音字、音近形近字 选择 3分识记2010年单个词语2234形式,考点为多音字、形声字 选择 3分2011年单个词语2224形式,考点为多音字、形声字 选择 3分2012年单个词语2224形式,考点为多音字、形声字、形 近字 选择 3分总结2009年采用三组词语对比的形式,2010年采用单个词语2234形式, 2011、2012年采用了单个词语2224的形式,四年中分值稳定。 考点由2009年的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形近字变为2012年的 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重点为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近四年的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中,2009年以词语、成语辨析的

4、形式考查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形近字。20112012年考查形式发生变化,三字词的考查将淡出视野。应注意的是,在2012年的浙江高考试题中,2009年曾考过的形近字又重新进入高考视野,成为重要知识。命题预 测识别和纠正常见的错误读音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同时,在自主命题省市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本省方言发音特点,浙江试卷会特别注意考查方言音对正确使用普通话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克服方言障碍,正确读诵普通话字音。读音检测涉及的领域将日趋宽广,考查的难度不会加大,考查的基本上是常用且经常误读。的字,不会在文言词、生僻词上为难考生。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仍会是考查的重点,另外兼顾到声韵母和声调的考查

5、。为保证考查的量,大部分试卷还是会坚持把语音放在双音节词语和成语中考查,且主要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但也不排除在具体语境中检测识记普通话字音能力的可能性。典例精 析例1 (2012年浙江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昵(n)称 质 (zh)量 衣钵 (b) 因噎 (y)废食B. 刍(ch)议 熟稔(rn) 露(l)脸 瘙(so)痒难忍C.奇葩 (p) 笑靥 (yn) 当(dn)真 物阜(f)民丰D.绮(q)丽 木讷(n) 顷(qn )刻 入不敷 (f)出【答案】 D【解析】 A项“质”应读zh;B项“露”应读lu;C项“靥”应读y。例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

6、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B. 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 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地 荒诞/肆无忌惮D. 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答案】 A【解析】 A项 j, un, bn;B项 shn,ji, b/bi;C项 sh,zho/zhu,dn;D项 chn/qin,ch, b。例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应届/应接不暇 B. 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客/乐善好施 C. 诞生/旦角 宿营/夙兴夜寐 徇私/瘦骨嶙峋D. 殷红/湮没 濒危/五彩缤纷 瞠目/螳臂当

7、车【答案】 B【解析】 A项zhn,zhu/zho,yn/yn;B项chun,un,ho;C项dn,s,xn /xn; D项yn,bn,chn/tn。 方法要 领一、多音多义字(一)弄清多音字音义对应关系多音字的读音,一般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随义转,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创”字,作名词时chun,如“重创”,“创”作名词义“创伤”讲;作动词时读chung,如“创设”,“创”作动词义“创办”讲。又如“与”字,作介词时,一般读作y,作动词时读y,如“与会”“参与”等词中均读y。(二)注意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根据语体色彩的不同辨别读音,很多字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是不同的。有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区别意义的

8、作用,只是表示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血”,书面语读xu(血压、血债、血海深仇);口语读xi(流血、血淋淋)。又如“嚼”,书面语读ju(咀嚼),口语读jio(咬文嚼字、味同嚼蜡)。(三)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区别。根据语体色彩的不同辨别读音,很多字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是不同的。如“巷”一般读 xi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hng,还有“可汗、单于、龟兹、论语”等专业名词都有特殊的读音。(四)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将一个字的多个读音编入一句有趣的话中进行辨别、记忆,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举例如下: 膀 鸟有翅膀而无膀胱。(bng png)把 把刀把子抓

9、牢!(b b)二、形声字、形近字(一)形声字形声字由表字意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音符)两部分组成。在判读形声字的读音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环节:准确界定形声字声旁的位置。从字型结构上看,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下面六种:1.左形右声(征、河、优、晴、财、购、论、估、桥、秧); 2.右形左声(锦、影、胡、期、功、颈、削、瓢、故、剃);3.上形下声(落、空、芳、箕、符、露、菜、管、翠、箱); 4.下形上声(煎、基、勇、蜚、架、辜、案、盒、照);5.外形内声(裹、匮、阁、固、闺、匾、衷、厢、匣、囤); 6.内形外声(闽、舆、闷、闻、问、辩、辨、赢);这六种是学习掌握的重点,尤其以左形

10、右声的结构形式最为普遍。考试中,部分考生往往由于分不清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而造成误读。如“病人膏肓”的“肓”,应是下形上声,“肓”是指“心脏和隔膜之间”,不读mng,应读hung;再如“翌日”的“翌”,应是上形下声,不读y,应读y,“次日”的意思。这六种是学习掌握的重点,尤其以左形右声的结构形式最为普遍。考试中,部分考生往往由于分不清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而造成误读。如“病人膏肓”的“肓”,应是下形上声,“肓”是指“心脏和隔膜之间”,不读mng,应读hung;再如“翌日”的“翌”,应是上形下声,不读y,应读y,“次日”的意思。辨别形声字也可采用以点连线法。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

11、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n、“纤”qin或xin、“跹”xin、“钎”qin、“迁”qi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二)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和入”。 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 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 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 5字形相近,读音

12、相同,如“眯和咪”。 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胶和狡”。 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区别: 1.从字音上区别。 2从字形上区别。 3.从字义上区别。 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三、复习注意(一)要克服“形声字认半边”的思想,避免习惯误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二)注意多音字“因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要将音义结合起来记忆。(三)对于形近字,要辨清字形,以义定音,也可以声旁定音。(四)平时要注意常见常用字的积累,尤其是注意积累自己易错、易混或不知道读音的字。(五)注意归纳总结读错字音的原因,将自己易读错的字列出来,反复记忆。(六)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注意平翘舌和前后鼻音的识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