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精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9411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论文写作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论文写作精讲(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论文与文献综述写作第六章 科技论文与文献综述写作n一、科技论文的写作n二、文献综述的写作第一讲、科技论文的写作n 科技论文的结构n 科技论文的内容n科技论文的风格 n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 n科技论文的常见错误及防范科技论文简介 n科学论文又称学术论文 ,或科学论文,它是科 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n科学论文应该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 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 应用中的进展情况 。n科技论文分类n学术论文: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综述性论文n学位论文: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科技论文的特性n科学性选题科学,研究方案合理;数据准确无误;结果与讨论的数据依据充分,具说服力,不出现

2、无数据和现 象支持的主观臆断的结果和结论。n创新性即新颖性: 有别于他人(它文)的本质特征 刻意阐明创新点 应用研究着重实验设备、测试分析技术、工艺方法等方面的 更新或改进;基础研究着重理论上的新见解,计算方法的另 辟新径n学术性n透过对所研究的客体外象的观测,分析探讨其内在本质,将感性认识 进行理论上的深化;n切忌将一连串现象无分析归纳的无序堆砌,而将论文写成实验报告或 工作总结。n真实性n错误、虚假、失实将导致论文科学性和学术性的丧失,甚至可能涉嫌 有剽窃行为;n不凭主观臆断和好恶随意舍取数据和素材 ,引证他人成果必须给出 出处,但只提取与文章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用以引证,n n标准化和规范

3、化标准化和规范化n n书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即符合书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即符合信息传 递与交流、科技文献管理、以及电子化、数字化等方面的要求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n专业知识具有相应专业的一般知识具备所写科技论文内容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专门知识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n文献资料的查阅技能n信息积累n通晓科技论文写作的理论和格式n有一定的语法和文字修辞上的素养n了解期刊编辑知识n善于对读者对象分析研究1 科技论文的结构n1.1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n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 结构程序ISO:文献工作科学报告编写格式(1983年

4、)我国: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文献编写规则(GB644786)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1.2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的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 报告与论文由以下两大部分构成: n(1)前置部分n(2)主体部分1.2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封面、封二题名页序或前言(必要时)前置 摘要部分 关键词目次页插图或附表清单符号、缩略语等注释表(必要时)1.2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引言-1正文-2 2.12.22.3 2.3.1 2.3.2 2.3.2.1主体 2.3.2.2部分 图1(或图2-1)

5、图2(或图2-2)结论 表1(或表2-1)致谢 表2(或表2-2)参考文献 1.2 科技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学术论文一般只包括8个部分:题名 引言前置 论文作者 主体 正文部分 摘要 部分 结论关键词 参考文献1.3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或通讯地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1.3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续 )引言 原理 材料正文 方法 结果 讨论结论(必须精确、有条理、清晰与简要)建议(直接从结论中得出)1.3 科技论文的编排结构(续 )致谢词参考文献英文摘要附录 表格 插图 如未插在正文中的话 坐标图科技论文的主体结构n主体结构:引言 (你要作什么?做了什么

6、?为什么做?)材料与方法 (你怎样做的)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讨论 (你对所获结果的解释)结论 (由结果得出的结论)建议 (你的建议)致谢辞 (谁帮助了你)2. 科技论文的内容21 题目: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微型文摘所属的分支学科 目的、方法和结果 2. 科技论文的内容21 题目:题目的长短 根据不同论文的内容确定 国内一般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美国、英国出版的科技期刊,要求论文题目不超过12个词, 或100个书写符号(包括间隔在内) 如包容不下,可加一个副标题 题目应是一个短语而不是一个句子题目中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未被公认的或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 符、代号和公式一般不能用学科

7、或分支学科的科目作为题目组成部分不要出现那些用滥的词,例如“新的”、“改进了的”等等。2. 科技论文的内容21 题目:拟题方法 先拟出若干个题目 论文完成之后,再根据论文中心内容推敲,选出一 个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标题。 英文标题注意英文的书写格式 不能按照汉字的字面结构逐字“死译”,重要的中心 词可以提到前面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题名结构形式题名结构形式主题词结构和动宾结构 示例1(主题词结构)可燃含铀废物 扫描装置限制词(多个) 中心词主题词(研究客体) 示例2(动宾结构,动词+主题词)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含铀材料中的235U方法 动词 限制词 中心词主题词 (研究客体)2.2 2.2 作者及作

8、者单位作者及作者单位2.2. 1 署名3原则(GB 7713-87)(1)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者(决定论文的创造性 特点) (2) 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工作,并作出贡献 者 (付出了创造性劳动) (3)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论文负责者(对数据分析、规律探讨、理论深化等付出创造性劳动) 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某项测试的承担者、接受委 托 分析的检测者,他们的工作成绩以致谢方式予以肯定2.2.2 2.2.2 署名的方法(1)(1)中国作者中国作者中文:用正常的顺序,即姓在前名在后,如:盛中文:用正常的顺序,即姓在前名在后,如:盛 功平功平外文(如英文):外文(如英文): 姓名的汉语拼音

9、姓前名后,姓、名之间为空格 姓大写,复姓连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2.2.2 2.2.2 署名的方法 (2 2)外国作者)外国作者遵从国际惯例 J.C. Smith E.C. Bate-Smith(联姓) J. Le Beau (法,姓前冠词Le、La、Les,姓前前置词de、du、des) K. von Holf (德、荷,姓前词头von) S. do Amaral (巴西、葡萄牙,姓前词头 do)2.2.2 2.2.2 署名的方法(3 3)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作者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 正式名称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高等院校可标注至系,研究院标至研究所(部) 英文摘要加列国

10、别 跨单位合作时,作者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加注,并在工作单位名称前同时加注2.2.2 2.2.2 署名的方法示例示例1:单个作者何宜柱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马鞍山,243002)示例2:多个作者并跨单位韩英铎1,林孔兴2,黄英励3( 1.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 100084;2.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37;3.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n说明:真实姓名,不用笔名多个作者共同署名:以贡献大小排列执笔者通常排在首位2. 科技论文的内容2.3 摘要(文摘、提要、内容简介) ISO:不加注释和评论,对文献内容的精确和 扼要的表达我国国家标准

11、: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 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 的短文2. 科技论文的内容2.3.1 摘要的类型 报道性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主要结论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不是必须的)指示性摘要主要叙述撰写目的适用于基础学科的论文、管理论文、专题论述、综述等报道指示性摘要2. 科技论文的内容2.3.2 摘要的注意事项 长短: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为200300 字,不宜超过400字指示性摘要为100150字,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个实词2. 科技论文的内容2.3 摘要的注意事项应该用第三人称不加注释和评论不宜举例,不用引文不宜与其它研究工作比较不应用图表

12、、公式、化学结构式等摘要中第一句话的注语,如“本文”、“作者”等词可以省略。示例示例 1( 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含铀材料中的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含铀材料中的235235U U摘要:采用符合中子计数器符合测量由Am-Li中子源发射的中子诱发235U裂变 产生的2个裂变中子,研究测定含铀材料中的235U含量(目的、方法)。以 U3O8粉末标样刻度符合中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n,在m(U3O8)500 g范围 内的nm(U3O8)关系曲线近似呈线性。实测了含铀石墨粉、铀钛炉渣、含铀抹布灰等形态、金属氧化程度及组分各异的几种试样,对试样形态、 密度、碳含量以及235U在测试罐中分布的

13、非均匀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进行 了实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得的235U含量较重量法偏低8% 12%,偏低程度与试样类型有关;碳含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显著;对金属试样的测量校正尚须进一步的辅助测量 (结果和结论)。 示例示例 2( 2(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Measurement of 235U in the Uranium-bearing Materials by Active Coincidence Neutron MethodAbstract: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235U in the uranium-bearing materials is studie

14、dis studied by active coincidence neutron counts technique. The two fission neutrons from the 235U fission induced by the neutron of Am-Li source is detectedis detected using a high-level neutron coincidence counter to determine the 235U content in material. The detection coefficiency of counter n was calibratedwas calibrated with a standard model of U3O8 power, and approximate to the linear coefficiency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