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货币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395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货币政策(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篇 宏观均衡第十九章 货币 政策1第十九章 目录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 指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七节 汇率政策 第八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 传导和政策协调 2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 标3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何谓货币政策1. 当代,讲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 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 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 措施的总和。2. 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 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 策效果。3. 从

2、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 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 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4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1. 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租赁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 政策是个涵义甚广的概念。2. 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 于核心的地位。3. 在我国的实务和理论文献中,常常将货 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两个词混用。5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实际上也有货 币政策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在决策中占 不到地位。在特定的时候,如在20 世纪 60年代初,也曾采用纵无货币政策之

3、名 却有货币政策之实的举措,并有力地促 成了物价的回落。2. 1984年底和1985年初,由于物价新一轮 上涨的势头极为强烈,控制货币以抑制 物价和掌握经济关键环节的议论一时成 为非常时尚的声音。6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3. 1989年下半年,为了压下过高的通货膨 胀率,采用了强力的紧缩货币政策; 1989年底和1990年,为了阻止经济的下 滑,则曾两度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这 可以视为最高决策层对货币政策典型的 运用。4.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明确地确 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也明 确地列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从那 以后,只要提及宏观调控,几

4、乎没有不 提及货币政策的。 7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1.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 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 也在演变。 2.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 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 包括稳定汇率)。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 目标。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 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 标的稳定币值。8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1.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 所宣布的货币

5、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 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2. 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 有另一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 长。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必须 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等诸方面。9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对“稳定”的诠释1. 如果只把稳定币值作为绝对惟一的、排他性 的目标,逻辑判断只应是惟一的“零”通货膨 胀率。但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2. 运用实证分析来确定允许的波动幅度,则必 须与成长、就业等目标联系起来才有可能论 证:通货膨胀率不超过怎样的波动

6、幅度是与 较好的成长或就业状态相匹配,等等。换言之,只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 间,稳定的目标就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 排他的。10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对“稳定”的诠释3. 不论是怎样强调单目标的当局,在阐述货 币政策时,都不会忽视稳定目标与经济全 局的联系。11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1.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践说明,任何国家, 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稳定币值无 论是否有明文的规定都是货币政策 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回溯历史, 也无不如此。12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2. 不过,虽都强调稳定币值,但却实际有 不

7、同的方针:力求保持币值的稳定; 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对高通货膨胀 率无可奈何之下把增长与就业摆在首位 ,等等。3. 第三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罕见;虽 然没有稳住货币,但通常都有反通货膨 胀的纲领。前两种情况是否都可纳入把 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的范围之内。 13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1. “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 率。 2. 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总能兼顾的。因 而就有一个结合经济形势,确定如何选 择重点和力求加以协调的问题。 14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1. 20世

8、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 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2. 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 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 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15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3. 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 明度;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 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 策的可信度。4.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长期货币政策目标。 正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 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 况下,环绕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16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

9、目标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1. 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 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 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 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2. 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 反对立场。货币当局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 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 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3. 货币当局论辩,为了执行货币政策,绝不是 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而是不能干预资本 市场的走势。17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4. 资本市场的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所 要调控的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 :18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

10、币政策与资本市场5.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 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 济过程。如通货膨胀、就业、经济成长等 变量:变动前景虽有不确定性,但波动范 围大体可以预期。至于资本市场,波动、 震荡,变化于朝夕之间。以之作为政策目 标,缺乏可操作性。6. 至于在非常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常会毫 不迟疑地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流动 性,以保证资本市场不至陷入崩盘境地。19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相机抉择与规则1.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 早的原则是“逆风向”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 策”。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 应紧缩;经济趋冷,相应扩张。概括称之

11、 为“相机抉择”。2 .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 主义。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 货币增长率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 为“单一规则”,或简称为“规则”,以区别 于“相机抉择”。20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相机抉择与规则3. 尔后,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 公众依据预期,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 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 命题。 4. 现在, “相机抉择”与“规则” 概念已经演进 :对“相机抉择”,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 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 措施,但要求这样的“相机抉择”应有“规则” ;今天讲“规则”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

12、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均应 遵循规则包括“相机抉择”的“规则”。21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相机抉择与规则5. 例如,通货膨胀目标制:它承认有一个 由当前条件所决定的基本通货膨胀率, 应按规则控制货币供给;同时承认有诸 多外在的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因而需 要采取相机抉择的对策。6. “泰勒规则” 可用来说明“规则”的含义。 22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复习第十章第三节1. 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以独立决 策的权限,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 是有利的。但如何赋予这样的权限,属于国家 管理领域的问题。国情不同,不可能有统一模式;国 情不

13、同,独立性的强弱也不会是同一的 。更不是说独立性越强越好。23第十九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 如果不拘泥于法律条文而究其实质,作为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事实上不可能绝对地 独立于政府之外。除了极少一些典型事例 外,中央银行鲜有不贯彻政府的大政方针 的。3. 无论如何,对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 面如何贯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府应当充 分尊重中央银行的建议;在货币政策的 原则性要求已经确定之下,如何具体实施 的决策权则应归属于中央银行;对具体操 作过程政府应避免干预。24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25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般

14、性政策工具1. 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等工具,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 策工具。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 币总量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 影响。26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般性政策工具2. 存款准备制度,始于英国,以法律形式出 现则始于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凡是 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 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准备金工具的运 用呈弱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有些 国家则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 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也不尽然。27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

15、标 一般性政策工具3. 再贴现工具,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 贷款利率的调整。各国的主导利率,不 尽相同。这一政策的作用,除影响商业银行 的融资成本和超额准备率之外,更反映 为告示效应。 4. 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要使之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必须具备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作为交易 对象的债券等金融工具必须有足够的规 模。28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选择性政策工具1. 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 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2. 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 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 缴进口保证金等

16、。29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1.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 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 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 控制。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 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2.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 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 的信用创造。30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1. 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 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 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 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 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 。2. 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 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31第十九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3. 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 贷款。再贷款在中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