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9379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 教 历 史 及 建 筑佛 教 历 史佛教的简要介绍: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 释迦族人。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即释迦摩尼佛,佛教的最大佛。佛教在东汉永平十 年由官方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分支派别:佛涅般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为小乘佛教分得 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内应运而生。而传入中国的佛教,主流 就是大乘佛教。当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也是没有宗派门户之见的,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 ,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们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了宗派的出现

2、。 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众二十部派争执;大乘有中观、瑜伽空、有二宗。 【大乘佛教】大乘,梵语maha-ya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 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梵名HinayanaBuddhism 。原指部派佛教。西元前后,以救度众生为宗旨之大乘佛教兴起后,大乘 佛教徒认为部派佛教仅系以个人修行为目的,乃贬之为低劣之教法,故称之为小乘佛教。惟现代世界各佛 教团体均改称为上座部佛教。 总结:粗略来说,小乘佛教追求个人解脱,即“自度”; 大乘佛教追求所 有众生都得到解脱,即成佛

3、为最终目标。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立宗立派也没有区别,成型的有:律宗、成实宗、俱 舍宗、三论宗、涅般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 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后 来判别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今仍流行的实属八 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而水目山是禅宗。乃大乘佛 教。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识】近于科学;【三论论】近于哲学;【华严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 【真言】及【净净土】近于美学;【

4、禅宗】是佛法的重心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 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 的。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禅宗特盛,继而禅净合一。近代,禅宗出了寄禅 及虚云;净宗出了印光; 律宗出了弘一;天台出了谛闲;华严出了丹霞;唯识出了欧阳竞无渐。但从大致上说,在民间仍以禅 净二脉的影响力较大,在学术界则以唯识的影响力较大。密宗虽也盛行,但是非常混乱。 佛教在我国的分化:1、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西藏,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藏语。比较完整的 接受了佛陀的教义,向来对小乘、大乘、密乘三乘 的戒律

5、格外重视,但由 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为少数行者所受持。有较大影响力并流传 至今是噶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5个教派。2、汉传佛教汉传佛教也被狭义地称为汉地佛教,属于大乘佛教。虽有 许多古代大德的论典与教言流传于世,也有许多寺院与佛学院,但像藏传佛 教这样系统闻思修佛法的道场却极为罕见,提倡素食观,广大弘法与饶益社 会人群净、律、密八大宗派。汉传佛教细分有十几种,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 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 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3、南传

6、佛教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从教法传统言,它属于根本上座部 一系,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学说最接近原始佛教, 故向来以纯正著称。但是缺乏大乘空性见与菩提心的教授,素食观念也略 显不足,也有利济社会的善举,但与汉传佛教相比,显得过于狭隘。主要 有一切有部、经部、唯识法相宗、中观宗四大部派。奉行南传教说的国家 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总结:显密宗之别:大乘佛教又有显密宗之别。显宗以释迦牟尼为教主,密宗则以大日如来为教主。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佛大日如来又叫毗卢遮那佛,以太阳比喻“如来”,意即光明遍照法界,平等开发无量众生“种种善根”,成 办世间一切“殊胜事业”。 大日

7、如来是法身佛 ,释迦牟尼是应身佛。按照密宗的说法,显宗的教义是释迦牟 尼公开宣说的,故称显教。 密宗的教义则来自大日如来秘密传授,所以叫密宗;密宗是印度佛教发展到晚 期阶段的产物,但是密宗形成真正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则是在大概7世纪左右,密宗的根本经典大日经 和金刚顶经出现并盛行之后。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 阿梨(导师、上师)秘密传授,外人不得而知,所以也叫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等。又被称为真言乘。 密宗和显宗都以成佛作为修行的终极目标,但是在如何成佛的途径上,则有不同的看法。显宗认为成佛是一 个累世修行的过程,在今世几乎不可能达到,而密宗则认为可以通过

8、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秘密修行法 ,在今世即达到迅疾成佛的目标,就是密宗中“即身成佛”的教义。 大乘佛法有总览全局的两条主线: 大悲 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一条是以性空见为主题的智慧法门。这两互为前提,相依不离的主要法宝并称为“悲 智双运”没有智慧不能解脱,没有慈悲不能成佛。佛教基本常识:三藏:原意为容器,佛教指容受所应知的一切教法。 包括(1)经藏,佛所说的经典;(2)律藏,佛所制定的律仪;(3)论藏,后人对佛法的议论解释。佛教称精通经、律、论三藏者为三藏法师。 三学:即戒、定、慧。戒学全称增上戒学,即防止身、口、意所作恶业及修行善业;定学全称增上心学,即修习禅定使思虑集中,获得止观之力以灭

9、除烦恼;慧学全称增上慧学,即能达到解脱及利益一切有情的智慧。三学概括了佛法的全部内容。三学的次第是:依戒生定、依定生慧。 三法印(四法印): 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若加上有漏皆苦即为四法印。印是印证的意思,法印 即符合佛说正法的印证。凡承许三法印或四法印者即可判定为正确的佛说,若与之相违,即非佛说 四谛: 佛教所称四种正确无误的真理: (1)苦谛,指世俗的一切,本质皆苦; (2)集谛,烦恼惑业,招致三界生死苦果; (3)灭谛,断除欲爱执著,可灭诸苦; (4)道谛,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维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涅磐之境。 五明: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

10、佛教要求菩萨行者学习五明: (1)声明,即声韵学和语文学; (2)工巧明,即一切工艺、技术、算学、历数等; (3)医方明,即医药学; (4)因明,即逻辑学; (5)内明,即佛学。 五明是学者必须学习之处。“学处广大,悲心恳切”是菩萨的条件。大乘佛教号召难学能学,尽一切学。 五比丘:指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初转,最初度化的五位比丘。即最初僧伽。此五人本是佛为太子时逾城出家 后,其父净饭王选派侍奉太子学道苦行者,后佛舍无益苦行时,此五人以为佛退心,于是离佛而去鹿野宛继 续修苦行。佛成道后,念此五人当先度脱,遂往鹿野宛为之说法。此五人闻法后证阿罗汉果。因当时已有释 迦为佛宝,所说四谛为法宝,加此五比丘为僧

11、宝,故形成了最初的三宝。五位比丘即:*陈如、跋提梨伽、摩 诃那摩、波沙菠与阿奢逾时。六和: 僧伽有六项原则,就是“六和”:戒和、见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简单解释一下:和就是 和谐一致的意思。遵守共同的戒律(戒和),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学(见和),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利和) ,生活上互相照顾(身和), 言语上互相劝善止过(口和),思想上彼此友爱敬重(意和),通过这六项来 达到僧伽中的和谐一致。为了实现六和的原则,佛陀曾经为僧伽制定了许多制度。六度: “度”是梵语的“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第一是布施,有 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和自

12、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 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 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善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 从这一条。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八正道: (1)正见,就是一切法上见到无常无我缘起四谛之理而明确认识它使成为自己的知见; (2)正思维, (3)正悟, (4)正业,是以自己的生活行动受正见的指导,使身口意合于法的法则; (5)正命,是正当的生活方法,反对诈欺仗势骗夺他财以养自己的邪命生活; (6)

13、正精进,使身口意毫不松懈地努力向正见所指的目的前进; (7)正念,经常忆念着正见,使正见不忘失而经常现前; (8)正定,在正见指导下修习进入无漏清静的禅定。 朝暮功课:也称“二时功课”或“五堂功课”,明末逐渐形成的丛林规制之一。僧人于每日清晨与傍晚齐集 大殿,念经诵咒。清晨,有二堂功课,念诵的内容依顺序有大佛首顶愣严神咒、大悲咒及其他十种 小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后为一堂功课。傍晚,有三堂功课,念诵的内容依 顺序有佛说阿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仪。佛说阿弥陀经为一堂, 八十八佛与大忏悔文为一堂,蒙山施食仪为一堂。佛 教 寺 院 布 局寺庙的布局: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

14、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 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 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 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 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 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 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或者禅宗道 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大雄宝殿的左 右

15、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 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 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 相互连接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 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 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 菩萨(现关公像)。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但大致的 布局就是如此。常规佛教建筑规制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 伽蓝殿祖师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雍和宫布局入口牌楼昭泰门钟楼鼓楼西 阿 斯 门

16、东 阿 斯 门东碑亭西碑亭雍和门(天王殿 )讲 经 殿密 宗 殿四角碑亭时 轮 殿药 师 殿雍和宫永佑殿东 配 殿西 配 殿殿班禅楼戒台楼万福阁 永康阁延绥阁雅 曼 达 嘎 楼昭 佛 楼绥成殿西顺山楼东顺山楼常规佛教建筑规制山门放生池钟鼓楼天王殿五百罗汉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千佛塔佛 教 考 察 之 鸡 足 山汉传佛教常规佛教建筑规制1、鸡足山五华庵五华庵四周苍松翠柏掩映,庭院虽然不大,但环境十分幽静。现在所见到的五华庵,是在原旧址上由常云法师化缘修建而成的。投资三十多万元修建而成的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坐像、卧像各一尊,为汉白玉雕制。释迦摩尼佛两侧,供奉着汉白 玉雕制的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在大雄宝殿两边,一侧供奉着地藏菩萨、祖坛,一侧供奉着面目 慈祥的观音像和骑青狮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像。山门大雄宝殿五华庵为禅宗寺庵,取名一花开五叶,或一宗五支、一宗传五灯的说法。已圆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