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116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 (词词) )鉴赏鉴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主题、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 2、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 巧巧咏史怀古诗定义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 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咏史咏史怀古诗(词)特点:怀古诗(词)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 “怀古怀古” ” 、“ “咏怀咏怀” ”等。常常运用典故运用典故,或写景写景,或对比对比,或衬托衬托,或讽刺讽刺眼前景、古人、古事、感慨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

2、志。题目:手法:内容: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 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 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 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 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 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 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

3、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饮 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 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怀人伤己怀人伤己分分 类类怀古伤今怀古伤今怀人伤己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同病相怜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相己身世之间的

4、连接点,找出二者的相 通之处。通之处。怀古伤今怀古伤今今昔对比型今昔对比型物是人非型物是人非型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 做冷静的思考。 注意:注意: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 切、热情、讽喻、劝诫。尽管触点在古,但切、热情、讽喻、劝诫。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咏史怀古诗词主题归纳:咏史怀古诗词主题归纳:运用运用对比

5、、写景、用典对比、写景、用典等手法,通等手法,通过写过写登临古迹,描绘眼前之景,登临古迹,描绘眼前之景,转转而联想到而联想到古人、古事古人、古事,继而引发对,继而引发对自自身或对眼下时局的感慨身或对眼下时局的感慨。基调多。基调多苍苍劲悲凉。劲悲凉。西 塞 山 怀 古刘 禹 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 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 、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 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 (今湖南常德)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 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 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 豪”。他的诗

6、,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 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 大家”。讽喻诗和竹枝词的成就也很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边日出西边雨,沉舟侧畔千帆过,旧时王谢堂前燕,自古逢秋悲寂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道是无晴还有晴。病树前头万木春。飞入寻常百姓家。我言秋日胜春朝。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f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咏史怀古诗鉴赏三步曲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人和事?2、体悟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3、分析技巧: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

7、降幡出石头。西晋伐吴要统一全国,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濬 率水师从益州(成都)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东,向东 吴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也是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最 后一战。 但东吴力拒要割据江南,而且要借长江之险要在江中设置铁锥,在江面上设置铁链妄图阻挡住西 晋的攻势。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 ,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 (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被西晋所灭。 写了什么人和事?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 廷昏暗、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 机四伏的时代。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 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 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

8、一现, 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而这 首诗写于824年,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当时刘 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 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诗。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借古讽今寓情于景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

9、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蜀先主庙 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刘备 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汉末童谣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汉武帝 铸行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它。 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 魏蜀吴三分鼎足之势 刘禅昏昧葬送了蜀国基业刘禅降魏后,东迁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昭在宴会中使蜀国的女 乐表演歌舞,旁人见了都为刘禅感慨,独刘禅“喜笑自若”,乐不思蜀 刘禹锡

10、咏史怀 古诗拓展阅读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创业难、 守成更难的历史教训 ,表达了对刘备 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警戒 昏庸荒唐的唐朝统治莫要重蹈覆辙。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 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 阁。韦庄:晚唐诗人。 台 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 ()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 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 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 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 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鉴赏要点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谈古论今谈古论今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小结:小结:触点在古,落脚在今触点在古,落脚在今作业: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