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48825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三讲.pptgede(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第三讲:恩格斯 卡尔格律恩 【教学目的】1、了解歌德二重性人格产生的 原因。 2、分析与歌德创作类似的现象 。【教学难点、重点】 了解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创作的复杂性。歌德的二重性人格:歌德既是伟大的诗人, 又是德国庸俗的市民。别林斯基说:歌德作为艺术家是 伟大的,但作为人物是渺小的。 “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 没有哪一个月过得是真正的舒服 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 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歌德“浮士德总的说来,是光明与黑暗 、肯定与否定、向上与沉沦的斗争, 但是在代表这两种不同倾向的浮士德 河魔鬼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这说明两种精神绝不是那样黑白分明 、判若云泥。浮士德追求光明、努力 向上,却也接受魔鬼的引诱,有时濒 于沉沦的边缘。实际上,在魔鬼的身 上也有歌德自己的成分。” 冯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