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8775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乡镇民族文化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按照政协 xx 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xx 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 xx 乡民族文化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xx 乡概况及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一)xx 乡基本概况xx 乡位于 xx 西北部,东接 xx 街道,西接*县大庄镇,南接铜厂乡,北接*县土官镇,总面积 154.7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2608 米,在境内老*山顶,最低海拔 1300 米,在境内普厂村委会下普厂,属亚热带立体型气候,年平均气温 14.8,近五年平均降雨量 528 毫米,主产烤烟、玉米、小麦,政府

2、所在地 xx 村,海拔 1815 米,距县城 44 公里。全乡辖 6 个村民委员会,83 个村民小组,126 个自然村。近年来,在省、市、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开放活乡”的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打基础 、调结构、建支柱,全力以赴建生态、惠民生、强党建,努力把 xx 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示范乡、美丽乡村示范样板乡和体验式乡村旅游首选乡,推动 xx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5 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20457 万元,增1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27 元,增 13.4%。(二)xx 乡少数民族基本情

3、况1.xx 乡彝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甲浦核桃箐村,该村庄距离乡政府 8.5 公里,距离县城 32.5 公里。核桃箐村共有农户 131 户,534 人,彝族群众收入主要以烤烟种植为主。核桃箐被一条山箐一分为二,村内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建盖在老*半山腰,村庄前有一座小水坝,地理环境优美,是一个可以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发展民族风情观光旅游的彝族村寨。2015 年通过农开项目在核桃箐村内修建了一个面积达 250 平方米的观景台,用于核桃箐彝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2.xx 乡苗族主要聚居在罗尹歪头山自然村 ,位于 xx 乡北面,距离乡政府 16 公里。歪头山村耕地面积 600 亩,林地 1968 亩,全村

4、共有苗民 75 户,255 人,党支部 1 个、有党员 9 人 ,有三个自然村,是 xx 乡唯一一个苗族聚居地,也是全县苗族聚居最早较为集中的村寨。歪头山苗族属于花苗支系,是苗族 6 个分支之一。因妇女穿着的上衣比其他苗族分支刺绣更多,繁花似锦而得名。村庄坐落在歪头山山顶,村落房屋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瓦顶二层为主 ,还存在有部分平房,与*县部分地方连接,交通便利,苗族传统文化保存良好,民风淳朴,区位优势明显。歪头山苗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歪头山主要种植烤烟、泡核桃等经济林果。3.以彝族哈尼族聚居的自然村庄下普厂村,地处 xx 乡西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 40 公里,

5、距离*县城 85 公里,共有农户 105 户,376 人,经济收入主要种植烤烟、洋芋、西瓜、番茄、稻田养鱼等。村庄房屋前*后靠山,区位优势明显,村内有不少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下普厂村的主要特色是跳彝哈芦笙舞,手把园弦,吹拉弹唱,赞美彝哈人民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从大年初一一直跳到正月十六。下普厂彝哈舞蹈节目曾经在*电视台播放过。2015 年邀请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专业人士到普厂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普厂经济发展,2015 年发展春洋芋 500 亩,西瓜 300 亩,番茄 300 亩,稻田养鱼 100 亩 。 二、xx 民族文化发展情况(一)着力打造民族歌舞文化。x

6、x 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创作和表演民族歌舞,不少节目如芦笙舞、跳三桩 等节目如今已成为*县家喻户晓的苗族文艺节目。非物质遗产“跳三桩 ”传承人龙明忠每周两天到罗尹小学培训苗族学生 ,现中小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跳三桩、碟脚舞、苗岭情等苗族文化传统舞蹈。云南少儿电视台拍摄录制了由龙明忠创作的苗族少儿竞技舞蹈芦笙滚锅舞。2015 年歪头山苗族文艺队表演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三桩”在中央电视台 7 套美丽中国乡村行 播出。乡党委政府加强对民族艺术团培养管理和改造,建设专门供少数民族活动的文化广场,在歪头山前后投资近 6 万元配备了音响、器乐、服装等设备和道具,投入大量资金保障民族文化活动开展 ,培养精干

7、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二)办好民族传统节日。苗族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最为隆重的是“*节”。从 1998 年至今,歪头山成功举办了 9 届苗族*节。每次举办的“*节”,苗族同胞开展歌舞展演、爬花杆比赛、斗牛等,场面宏大,影响广泛,吸引了邻近各县苗族文艺队伍的参与,通过“*节”,各苗族同胞甚至是各少数民族之间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为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苗族文化得以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影响力。2014 年 2 月,歪头山成功举办了第九届苗族*节,吸引了 4000 多人参与。(三)加强建设保护好民族特色 。乡党委高度重视对特色民族规划保护,结合当前开展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

8、,通过新建垃圾房、硬化村庄道路等措施对民族村寨进行环境整治 ,使村寨面貌得到了有效整治和保护,不仅改善村容村貌,还保护了特色文化资源。投资 132 万元 、面积320的歪头山苗族文化传习馆项目已进行到工程造价部分,建成以后将用于苗族文化传习 、存放苗族服饰、乐器等 ,使歪头山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弘扬,不断扩大歪头山苗族新寨的知名度。(四)全力推进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以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 ,将民族文化旅游纳入xx 乡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歪头山苗族、核桃箐彝族、下普厂彝族哈尼族传统村落旅游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 ,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把民族生态文化乡

9、村旅游与农村特色种养殖、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结合起来,扩大少数民族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民族文化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文化工作专业性强,进行文化建设,需要一批真正懂文化的专门人才,才能搞好研究、创作、经营等工作。目前 xx 乡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相当缺乏,真正从事研究、创作、经营等的人才屈指可数。有的懂得现代文化 ,但又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有的掌握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又不懂创新、加工,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二)主流文化影响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失传。少数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正日趋弱化甚至濒危。大部分语言都已用汉语表达;民族服装在平日也很

10、少穿着,民族村寨的中青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民族文化传承形势严峻。(三)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山高坡陡,产业发展困难,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亟待完善,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交通条件较差,群众出行困难,外界想来考察观光的人们也是路途忐忑,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四、xx 乡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着少数民族的魅力与特色,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保护开发民族文化,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本着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传承

11、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二)深入调查,规划引领。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强的要求编制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规划,在充分征求少数民族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划定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明确规划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和住房建设要求,制定民族基础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传统文化保护方案等。结合少数民族特点,将甲浦核桃箐打造成为彝族风情园;将歪头山打造成为苗族风情艺术体验园;在下普厂发展规模稻田养鱼,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为 xx 乡旅游发展区提供产业支撑基础,带动xx 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三)加大投入 ,强化保障。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应加大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保障经费,组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 ,鼓励支持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竞技活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和繁荣。(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综合利用电视 、网络等渠道,以*节 、爱国主义教育、攀登老*等活动为抓手,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营造尊重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艺技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保护和传承 ,努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不断开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