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冯友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8459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渠四句(冯友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横渠四句(冯友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横渠四句(冯友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横渠四句(冯友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横渠四句(冯友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渠四句(冯友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渠四句(冯友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 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 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 之为:知、行、得三境界。v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这四 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 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 ,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 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 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 境界

2、,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 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 有超道德价值。”v 有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山区放羊娃 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 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 :“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 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 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 :“放羊。”记者默然。v解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v 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 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解说:显然,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 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

3、虫学家则是在 进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于道 德境界。v 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 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 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 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 成了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解说: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 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 。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 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 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v 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会 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是 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

4、家来选择,你更愿意 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索人 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乐的 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单快 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意义 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谛。v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 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话:v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 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 心。横渠四句冯友兰v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 。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与 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世称横渠先生。四句:“

5、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 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 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 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 学的崇高任务。)v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 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 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 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 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 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v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 语中表现出对“

6、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 终生的愿望。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 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梳理课文,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 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 的具体解说。【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24):概括“横渠四句”的意 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59):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 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 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总结问题】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为 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明确: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作 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

7、是人区别于其 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能是张 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而张载就 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四句”应该 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为冯友兰认 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于禽兽者 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哲 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 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 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 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 是为天地“立心”。 请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天不生仲尼,万古

8、如长夜。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 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 夜。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 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 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 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研读三、四段 A孟子说:“夭yo寿不二,修身以俟s之,所以 立命也。”(尽心上)明确: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 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 种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立命”。 B阐述对“横渠四句”的后二句内涵的理解。明确:“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 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 起来,将

9、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 “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 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 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 的救国济世之志。v思考:如何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只有圣人才能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大 公无私,天人合一。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 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 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 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 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 伸。v你怎样理解“内圣外王”?

10、参考: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 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 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 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v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明确: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 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 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 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 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n作者是如何解读“横渠四句”的?n为天地立心:“天”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为天 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

11、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 神价值系统。简单地说,即是要我们端端正正地做 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n为生民立命:儒家将命与义合而为一,将外在必然 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 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一个人果能如此,他就 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能做到心安 理得,都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这也可以看作 是张载为万千生灵所确立的精神家园,所确立的灵 魂的安顿处。可见,“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与社 会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 理人与社会的矛盾的。n为往圣继绝学: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 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

12、滴上一点蜂蜜,让子孩 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 :书是甜的。往圣之绝学,也就是儒家先贤先圣一 脉相传之道,主要表现为:以张扬仁义为根本,以 正明心性为大要,以肯认伦常为旨归。实际上也就 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n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 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 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道理显而易见,能 弘扬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能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 展的道路,唯有人类才能做到,或者说唯有哲学才 能帮助人类做到。v参考:张载的这四句话具有超时代的性质 v“为天地立心”,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头 脑,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

13、物的生命得 到健康的发育。做人是我们读书的出发点和 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要 做到“明理做人,问心无愧”。v“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 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 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为民众选 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为百姓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 。“横渠四句”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v“为往圣继绝学”,指继承和发扬古圣贤的大 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仁德 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 的道路。v“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种文明危机, 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 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

14、荣、公 正、和谐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 力的方向。v总结四句之内涵v“为天地立心”达到对于天地宇宙的正 确认识;“为生民立命”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 则;“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古代儒学的优秀 传统;“为万世开太平”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 展的道路。v“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内圣”之 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外王” 之学v 德治是儒家政治的特色,更进一步说, 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v 现在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 代汉语,这著名的“横渠四句”,所说的是读书 人志向,说的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世界观,一 要正心,心术要正;二要为百姓,民本思想 ;三要取得学术成就,继承先人智慧;四要 贡献社会,做有利千秋万代的事。即古人所 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此 类同。v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于 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v 现实的政治实践证明:人们决非因为有 法律才遵守某些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舆论及 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往往起着“治本”的更 为重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治国之道, 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任何一 方,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 德,它们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成为治国安 邦的最重要的政治步骤和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