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8395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乡 20152015 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 汇报汇报乡 2015 年脱贫攻坚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xx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 xx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转发省委办公厅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方案的紧急通知精神(宣开发办(2015)30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今年以来开展精准扶贫、扶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辖区内各村(居),尤其是对 9 个贫困村进行了逐项自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一、广泛宣传,精心部署今年 3 月全县召开了精准扶贫启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修正培训会,7 月召开全县扶贫攻坚誓师大会,县扶贫移民局多次召开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

2、,我乡立即组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此项工作:一是成立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双组长”负责制 ,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二是成立由乡纪委牵头、卸任科级干部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督查组;三是成立乡扶贫移民办公室、项目建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四是明确 3 名工作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专门负责全乡的精准扶贫工作;五是创新帮扶新模式,对贫困村的贫困户实行“三帮一 ”,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实行“二帮一”;六是充分利用乡党代会、人代会 、乡、村干部会,村(居 )民代表会、群众会等平台,对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讲话精神及文件精神、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贫困村的识别流程、建档立卡的各项指标、精

3、准帮扶的“六个到村到户”、“四个统一 ”管理、十大专项扶贫行动方案、“七个一批”帮扶措施、精准扶贫“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措施方法等进行传达宣传学习。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走村串户、村务公开栏、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在进行广泛宣传;七是向所有农户发放惠民帮扶手册。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申请评议 、初选对象、两公示一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 、数据录入、填写手册、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十个步骤,根据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了 617 户 2358 人和 9 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今年多次对全乡贫困户进行校核,11 月再通过贫困户信息比

4、对校核。目前处于国家扶贫系统更新阶段,正在进行贫困户信息再次比和数据录入工作。以前的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了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档、进退明 。按照县扶贫移民局分配的任务,经村筛选、乡把关,确定了 2014 年 106 户 396 人脱贫人口和 2015 年要脱贫摘帽的 378 个贫困人口名单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一是选派优秀人才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服务群众工作 ,市旅游局牵头,协同其余 4 个市级单位派驻干部到鸡坪村作第一书记、副书记,县委办、县委农办 、县农业局、县旅游局、县职中、县农发行,县盐业公司

5、等单位共派驻了 9 名同志到我乡黄连村、草坝村、高架村、金鸡村、大坪村、鸡坪村、罗盘村 、坪溪村、扇坡村作第一书记;二是根据全乡及各村实际情况,从乡级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乡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 126 名帮扶人员,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 14 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 617 户 2358 人贫困群众,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帮扶联系户家中 2 次以上,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措施,落实脱贫年限,按照“不脱贫不收队 ”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三是摸清家底,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及规划。今年 8-9

6、 月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家庭经济收入督促摸底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真实贫困户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到 2019 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实际认真制定出了结对帮扶措施明细、贫困户帮扶规划、贫困村脱贫规划。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一是成立多领域专业合作社。在稳定粮畜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罗盘村等村 10 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组建了三归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万家隆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佳丽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皱皮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厚兵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符兵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二是扩大种养殖规模。黄连村种植红灯笼 350 亩,罗盘村 7

7、50 亩车厘子,鸡坪村 、大坪村、扇坡村、草坝村种植皱皮木瓜 5000 亩,培育罗盘村、高架村 、坪溪村、水古村、小坪村为优质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草坝村林下养殖土鸡 15000 羽,全乡坡薄土地退耕还林正在规划设计中。通过产业发展,覆盖全乡农户 2900 余户,12000 余人,贫困户 674 户,2358 人,可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 1200 元。三是以巴山大峡谷旅游开发建设为契机,将鸡坪村、黄连村打造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目前正在实施基础。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市民宗局、市、县旅游局、县总工会、县科技局、县残联、县就业局、县职中等单位组织专家到乡、村培训农民工 2367 人次,通过培训对外输

8、送农民工 316 人,增加农民家庭收入。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一是实施了黄连村、扇坡村、罗盘村、金鸡村、草坝村、鸡坪村、大坪村等 7 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 38 公里硬化工程,已完成路面硬化 24 公里,罗盘村因高山气候在路基建设中,待每年开春硬化;二是投资 3000 余万元建设黄连村土家新寨,集居住环境改善、旅游接待、娱乐休闲、村级阵地、学校于一体;三是修建扇坡村、草坝村、坪溪村、高架村等人饮工程,目前蓄水池、管道铺设已竣工;四是安装鸡坪村潜龙河坝街道路灯;五是改建鸡坪村两座人行索桥竣工;六是海军学校体育、游乐设施建设安装竣工;七是小坪村、老场村农网改造竣工;八是改建坪溪村学校;九是建设黄连村

9、机耕道;十是正逐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6、政策兜底到村到户。通过贫困农户申请、入户调查、量化评分、听证评议今年全乡 124 名贫困人口得到政策兜底,享受低保救助,213 人获得医疗救助,6 户 26 人获得灾后重建政策补助,42 人残疾贫困人员获得阳光扶助。三、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足 ,贫困人口较多。我乡地处高寒边远山区,最低海拔在 497 米,最高海拔 2498 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冰冻、洪涝 、干旱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中药材种植 10 万亩,面积大 ,管理粗放、一些地方交通不便,运输全凭人背马搭,产出成本较高,

10、中药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1 亩,人均可用耕地 0.62 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红苕、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乡地处巴山大峡谷腹心地带,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目前资源正待开发利用,工业发展处于零水平,无工业经济。同时,由于全乡农民文化素质底 ,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 ,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乡仍有贫困人口 2358 人占 24.61%(今年争取脱贫 626 人 ),五保户 196 人,低保户 1102 人,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乡仍有 411 户 1415 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穿木房中。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11、。由于全乡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财政税收增收难,无财力,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靠上级补助,2004 年合并乡镇,负债9000 多万元,且多为群众垫资税费提留,各项基础建设集资债务缠身 ,信访、集访压力大。乡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 ,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公路多为人工修建,高岩高坎,路基不足,施工条件差,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一遇洪

12、灾全线崩溃,基本断道,复建难度大。二是有线电视覆盖率较低 ,不足10%,全乡只有有 1 个场镇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金鸡村 、草坝村、扇坡村、鸡坪村四个村隔着一条大河,没有可通行的车行桥,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建立民族乡以来我乡在文化、教育 、卫生事业上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公共事业建设仍然滞后。全乡现有 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 所村完全小学,10 所教学点 ,16 个幼儿班,退休教师 29 人,在职教教师 72 人,聘请代课教师 22 人,工人 16 人,在校中学生374 人,小学生 867 人,幼儿学生 359 人,校舍总面积28000 平方米;有乡卫生院 1 所,医务人员 14 人,执业医师 3 人,病床 12 张 ,村卫生室 14 个,乡村医生 18 人,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乡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