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社会学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7805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的社会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社会学分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的社会学分析北京中学生的来信基本问题:n一、三重社会还是四重社会?n二、谈谈学生的社会位移。n三、学生“界定系统”形成的关键期初中 。n四、当代学生同辈群体文化类型辨析。( 学生同辈群体文化作为教育影响源的考察 )n五、试析家庭背景对学生的教育影响。n六、试论学生心目中“重要他人”的社会变迁n七、“我”的烦恼学生理想我与现实我的 冲突n八、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概述。n一、三重社会还是四重社会?n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 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构成的三重社会之 中。具体说来,n(1)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与经济关系为基础 的面对面的生活群体。其所施加的影响是 一种“生活化的影响”;学生与

2、家庭其他所有 成员均能产生高频率互动。n(2)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其对学 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可控性”与“社会界 定性”。n(3)同辈群体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建构 的产物。这使得同辈群体的影响具有“高参 照性”的特征,学生往往容易心甘情愿地接 受同辈群体的影响。n(4)之所以提出第四重社会,是指当前互l 联网的日益普及。青少年学生迷恋上网的 日趋增多。在信息充分交流的同时,他们 也极易受到“网络”社会的种种影响,既有积 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n 案例:网上交友二、谈谈学生的社会位移。n所谓学生社会位移是指学生从一种社会场 所进入角色结构有所

3、差异的另一种社会场 所;或者是从一种“社会环境”融入文化结构 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环境”。学生社会位 移大致包含下述几种类型:n(1)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社会位移( Congruent Worlds/Smooth Transitions)n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来说,家庭、学校及同辈群 体这三者所特有的价值、规范、期待及行为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是并行不悖的,这些学生的日常身 处环境虽然时常变换,但他们很少觉察到家庭、 学校及同辈群体之间在社会文化方面有何界限, 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另一种“社会环境”被视为是 和谐的,轻而易举的。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这些 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及伙伴采取完全一致的行

4、 动或讨论相同的事情,而是表明不同“世界”之间 的共同性超过了差异性。n(2)失谐的多重世界/可设法实现的社会位移( Different Worlds/Boundary Crossings Managed ).n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是三 个不同的“世界”,但这并不妨碍这类学生设法从 一个世界移入与之不同的另一个世界,他们需要 的只是进行调适和重新定向(reorientation)。当然 ,这并非意味着社会位移是容易的。n(3)失谐的多重世界/碰运气的社会位移 (Different Worlds/Boundary Crossings Hazardous)n此类学生同样将家庭、学

5、生及同辈群体视 为不同的“世界”,且意识到位移时必须进行 调适与重新定向,但与前类学生不同的是 ,此类学生发现,对他们而言,位移的可 能性微乎其微。n(4)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社会位移( Borders Impenetrable/Boundary Crossings Insurmountable).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不 同越界之间在价值、信仰及期待等方面的 差异极大,致使越界难以成功。由于此种 越界极为痛苦,因而这类学生便寻找种种 理由,积极地或消极地抵制使他们社会位 移的企图。三、学生“界定系统”形成的关键期n界定系统泛指学生自己对成人世界、学校 教育及自己的家庭与学校生活经历进行解 释的一

6、套“原理”、“方式”及“方法”等。四、当代学生同辈文化类型辨析。n美国学者克拉克认为美国中学生同辈文化 有三种类型:玩乐型、学术型、违规型。n我们亦可从不同角度将学生同辈文化分为 :n(1)亲学校文化/非学校文化/反学校文化n(2)学习型文化/违规型文化/玩乐型文化n(3)理想型文化/务实型文化/茫然型文化n对于大学生来说,大致可以分为:n学术型/玩乐型/职业型/非顺应型(波西米亚 型)。五、家庭背景对学生的教育影响。n丁瑜对450名中学生家长做过调查,结果表 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品德面貌方面, 知识分子类职业的父母,其子女的学习成 绩普遍高于干部、职员类职业父母的子女 ;干部职员类父母的子

7、女,其成绩又高于 工农类职业父母的子女。具体而言,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n(1)家长的职业类别n(2)家长的文化程度n(3)家庭的经济状况n(4)家庭的自然结构n(5)子女出生次第n(6)家庭气氛n(7)家长期望水平现代家庭的特征n(1)人际关系愈趋单纯化n(2)孩子愈益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n(3)代沟趋于多维化n(4)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子女间的心理 偏差n(1)家长的“主观子女”与“现实子女”之间的 偏差。n(2)双亲教育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所引起 的心理偏差。n(3)双亲与子女的思想交流甚为欠缺na.制止封锁型 b.穷追猛打型 nc.反复唠叨型 d.无理阻挠型n(

8、4)家庭成员在心理上存在“代沟”。n(5)优化家庭教育的条件“适中”原理n古人曾说:“不达则生弊,过度犹生弊”。n今人也说:“爱要保留一半”。六、学生心目中“重要他人”的社会 变迁n所谓“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指 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 人物。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 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敬佩而被 学生视为学习榜样(楷模或范型)的具体 人物。n 家长 教师 同辈伙伴n重要他人 楷模 导师 知心朋友n非重要他人 监护人 社会权威 活动伙伴n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主导类型大体上 是沿着“家长教师同辈伙

9、伴”这样一 个演变趋向而逐渐发生变化。n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往往会有层面之分 ,如,在消费观念方面,学生的互动性重 要他人可能主要是父母;在兴趣爱好方面 ,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可能是同辈伙伴 ;而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的互动性重要 他人可能是教师。案例:“微软神童”沈向洋n被称为“微软神童”的沈向洋,13岁考入南京工学 院,29岁攻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 33岁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回顾自己的大 学生活,他非常庆幸当初有一个好朋友在关键时 刻对他的帮助:n 我大学四年,就踢了四年的足球,虽然成绩也 不是很差。老师跟我说“沈向洋,你这么小,又这 么聪明,怎么能这样混呢?你应该考研究生

10、!”n我回去想想,也对,于是就决定考研。可是人是 有惰性的,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他很了解 我,就让我跟他一起去上自习。可是我自习时坐 不住,踢球踢惯了,总想往外跑。我那个同学就 说:“沈向洋,你哪儿都不准去,四个小时的自习 时间,上厕所也不准去,就坐在这里。”结果我考 研考了全系第一。如果那时我碰到了几个觉得自 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的朋友,喝喝酒抽抽烟,四 年就混掉了,所以,人的很多观念和做法是身边n的人影响带动过来的。n上述关于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分析或 许向教师明示这样一个近乎“严酷”的事实: 他很难在所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甚至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成为学生的 重要他人。在许多

11、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而 言很可能只是一种作为客观存在的一般影 响源。n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n 偶像性重要他人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共同 之处在于他们对学生的个体社会化都具有 重要影响,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后者 是学生的直接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人物,是 学生的互动对象,而前者一般为社会知名 人物,并非学生的互动对象;第二,后者 是学生与其双向沟通的产物,前者则是学 生单向选择的结果;第三,后者对学生的 影响涉及其个体社会化的几乎所有方面,n多半是潜移默化式的,前者对学生的影响 则主要在人生价值方面,往往是刻骨铭心 式的。n 由于偶像性重要他人多为社会知名人物 ,因而,学生对于偶像性重要他

12、人的认识 与选择实际上也是对于社会中具某种代表 性或一定典型意义上的价值取向的认同与 选择。n 回顾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社 会中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n 第一,多元价值取向并存,逐渐取代了 一元价值取向独尊;n 第二,重反思重批判的价值取向逐渐为 人们所接受;n 第三,推崇独特性、个别化的价值取向 逐渐获得社会认可。n 与此相伴,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哲学 思潮与政治思潮,哲学思潮主要以实用主义和人 本主义为主体。人本主义思潮中有萨特的以人为 核心的存在主义哲学,鼓吹“人是绝对自由的”,“ 自由是人的本质”,宣传个人主义与自由选择,同 时他还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也是

13、荒谬的,倡 导了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学,他从人格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三方面建立 了对应的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鼓吹 人性的绝对自由与自我无条件的解放;有尼采的“ 权力意志”和“超人理想”,鼓吹“重估一切价值”。n 这些思潮相互契合构成了以个人主义为价 值核心的观念体系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n 可以说,学校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厌学 风”、“读书无用论”、“经商热”、“出国热”及 各种“麻风”、“舞潮”等都可以从西方思潮中 找到蛛丝马迹。案例:中学生“最敬佩的人是谁”?n 1982年时,中学生最集中的回答是“马克思、 毛泽东、周恩来”;n 1985年时,已出现“张海迪

14、、雷锋、刘宏、野 岛、牛宏、孙悟空、拿破仑、高加林及自己”等十 多种人物;n 1988年时,人大附中49名初二学生的回答是“ 周恩来、福尔摹斯、爱因斯坦、邓小平、超人、 慈禧、毛泽东、居里夫人、秀兰 邓波儿、列宁、 林肯、项羽、斯大林、卡耐基、翁美玲、孙晋芳 、马克思、上帝、撒切尔夫人、阿兰 德隆、戈登 科曼、郑振铎、达尔文、聂卫平、里根、007、n武则天、刘晓庆、贝利、恩格斯、贝多芬 等等。”n 1988年以后,中学生崇拜的人物迅速增 多且愈显分散,没有一个受崇拜的人物被 10%以上的学生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的变化:n第一,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的构成渐趋 多样化。n第二,学生的偶像性

15、重要他人的构成日趋“ 偏离”学校教育长期倡导的“榜样人物圈”。n第三,无偶像性重要他人者日趋增多。n 社会越发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如深受广告文化 的诱导:著名电影演员濮存昕所做的恒基伟业商 务通广告就是宣扬消费主义的典型案例。镜头之 一:身穿白衬衫濮存昕在拼命地挤公共汽车,突 然腰间的BP机响了,他只好逆着上车的人流又拼 命挤下车去找公用电话;镜头之二:濮存昕开着 小面包车,拿着手机指挥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干活 ;镜头之三:老板办公室中的濮存昕,正在用恒 基伟业商务通查询,美丽动人的女秘书为她送来 一杯咖啡,两人相视而笑;镜头之四:濮存昕正n开着奔驰回家,娇妻出门恭迎,濮存昕一 手拿着商务通,一手拥

16、着娇妻,享受着无 比的欢乐与幸福。此时屏幕上赫然出现:“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n 广告分析:这个广告在几十秒内编造了 一个“成功”男士的故事。但问题在于这个故 事根本不包含他的个人奋斗历程,更重要 的是成功的标志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质性 的,即是否拥有高档的消费品,如高档轿 车、别墅、豪华办公室等。n 林中路n 何去何从n 未选择的路(个人、民族)n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里叉开,n可惜我不能走两条路。n我这个过客久久徘徊,n极目望去,一条路在远处,n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n我向另一条路望去,同样平坦,n也许它更值得行走,n 七、“我”的烦恼n青年人的烦恼多半有以下三方面:n一是自我迷失或自我心理冲突的烦恼;n二是读书、升学、就业方面的烦恼;n三是交友、恋爱、婚姻方面的烦恼。n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从儿童到青年这 段时间内,每个人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