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7694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5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教师刘晓宁文言文阅读(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刘晓宁特级教师高考考试内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分析综合理解常见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筛选并提取文中 的信息理解常见虚词在 文中的用法。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No.2 浅易文言文的标准(1)词汇为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 ;(2)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 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3)文章体裁是叙事形式;(4)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对古代文化背 景知识的要求较少;(5)文章的整体风格属于典范作品。(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考查内容:多义词 沛公不胜杯杓( 禁得住)一词多

2、义上下同欲者胜(胜利) 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何可胜道也哉(尽、完)真黄山绝胜处(优美的)1990年考“谢 ”、“志” 1993年考“勤 ” 1997年考“恨 ”、“绳”例词常见义项例句 举举起,抬起; 拿;发动; 成功;全部 ,全都。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鸿) 2约以连兵大举(发动指) 3杀人如不能举(完全。过 ) 假借;凭借; 不真实,虚假 ;假如。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送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劝) 3乃悟前狼假寐(不真实。狼 ) 间间隙,间隔; 悄悄地,秘密 地;间或; 离间;小路。1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指 ) 2谗人间之(离间。屈) 3道芷阳间行(小

3、路。鸿)特殊含义的词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附录里附有常用 文言实词,这些词应该是我们复习时关 注的重点。同时又要看到,历年高考也 有一部分是次常用的,如谊、诮、恪、 迕、靖、曳、觐等,因此在复习常用词 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复习次常用词。如 :薄:薄赋敛,广蓄积。 (减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轻视)过: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拜访)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济:旦余济乎江湘。(渡过)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 试以他虫斗,虫尽靡。(溃败)逆: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迎战)而君逆寡人与?(违抗)约: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准备)其文约,其辞微。(简练)

4、资:成妻具资诣问。(钱财)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凭借)就:金就砺则利。(接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达到)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不速之客。(邀请)非:李斯非淳于越。(责难)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了)尤:有令不遵,君其尤之。(责备)以儆效尤。(坏人) 易:今之人贵货而易土。(轻视)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让:直上载公子坐,不让。(谦让)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拒绝 )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气数,命运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古今异义A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可怜体无比C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5、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 今 异 义词义扩大古:特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1999年考 “绝食” 1998年考 “故事”、 “首领”、 “春秋”词义缩小古:指一切气味今:指坏气味古:指苟且、马虎 、刻薄今:指盗窃古:地位低微今:品质恶劣名称说法 改变目眼睛河臭偷卑鄙感情色彩 变化词义转移词类活用略2推断技巧借助字形字音。A启听淮北籴B冀得一归觐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D予更欲一觇北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甲兵顿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C众皆伏泰之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借助词义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E过我而不假道,鄙

6、我也 A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B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牵挽)C引颈就戮(伸长、延长)D引佩刀自杀(抽出、拉出)E复夜引兵出门(率领、带领)F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后退、退却)G引赵使者蔺相如(延引、延请)H相如引车避匿(掉转)I抛砖引玉(招引、导致)J妻乃引刀趋车而言曰(举、取)K引喻失义(引用)利用成语A 启听淮北取籴听之任之B 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长治久安C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勤克俭D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鲜为人知利用相对词句A尔虞我诈B文过饰非C寡廉鲜耻D怨天尤人A夙兴夜寐B否极泰来C若即若离D化险为夷A无苗时来,则实而沉,有苗时来,则虚而浮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7、C忠不必用,贤不必以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E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_利于语法A范增数目项王B常以身翼蔽沛公C项伯杀人,臣活之D吾从而师之_利用语境A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臣富 ,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1999年14题A项)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屈原)形容枯槁,颜色憔悴_1998年第1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 正确的一项是( B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1999年第11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一项是( D

8、)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忧乱奔走。(2001年全国高考题) _A(二)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常见的文言虚词依据课本,夯实基础。首先应认真归纳考 试说明中所列的20个虚词(而、何、乎、乃 、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 、因、于、与、则、者、之)的基本用法,要 能分清各自的特点和细微的区别,要记住基本 意义和主要用法,并要能够掌握每种意义和用 法的典型例句。可根据课本中知识短文的

9、内容 并精选课文例句,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 ”,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 知识系统化,提高复习效率。分辨词性,统帅用法。由于大多数虚词没有实在意 义,而对虚词的考查大多既考意义,也考用法,就是 虚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虚 词归纳和解题时,应注意分辨词性,以词性来统帅用 法。如对考试说明要求的20个实词从词性上就可 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做这样的分类:一词多类异用的 有:之、乎、也、者、以、于、而、则、焉、其、乃 、与、矣、且、为、所;句末虚词:者、也、乎、矣 、焉、与;表连接的虚词有:然、因、而、则、以、 与、为。这样,通过词性统帅用法,就使繁多的虚词 用

10、法有了头绪,也使解题时对虚词进行语法分析有了 依据。掌握了这些,通过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就可判断出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2虚词复习的方法归类比较法代词:之、其之:宾语,兼语;第三人称,近指。其:主语,定语;第三人称,第一人称,远指 。之(第三人称)他;他们。其(第三人称)主语:他,他们。定语:他的;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何 曷 胡 奚 安 焉 庸 孰 谁副词表最高程度甚 至 绝 殊 最 极 良 颇表程度更进一步益 愈 弥 尤 加 倍表范围皆 咸 悉 尽 毕 具但 徒 特 独 唯(惟) 止 直 第表时间将 行将 且表否定不 未 莫

11、无 勿 毋 弗 非 微 靡A古之人不余欺也B不学无术介词于 以 为 与 因A表被动:于 为B表比较:于C表原因:以 为 因D表目的:为E表提宾:以(把)连词而 以 且 则而:转折 假设 因果(结果)以:目的 结果 因果(原因)A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B以相如功大,(故)拜为上卿。定位法夫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B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C逝者如斯夫乎 A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然 A然是说也,人犹疑之B輮使之然也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诸 A宰乃赏成,献诸抚军(之于)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替换法A乎于B以而C于(向、在、从、对、到)青,取之

12、于蓝(从)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与备会于当阳长坂(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D乃(是、就、才、却、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三)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段选文尽管长则400余字短则300多字,但却是一 篇相对完整的短文,有背景有人物有事件有对话有层次 有主题。在动手做题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务必要 重视整体把握,明确全文的要旨朝代、人物、事件 、谈话、层次、中心等,也就是说要大致弄清楚这段

13、材 料反映的是什么朝代,记载的中心人物是谁,又涉及到 哪几个人,他们是怎样的关系,记叙了哪几件事、分几 个层次,有几次对话或语言描写,反映一个什么中心思 想,有什么积极意义。把这些要旨大致弄明白了,然后 再逐题对照原文作答,才能够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当 然,整体把握的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000年修改后的考试说明增加了筛选和提取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思想这三条能力要求,这 就意味着文言文阅读越来越向现代文阅读靠扰,更加强 高速体理解和综合能力。古文和现代文一样,可以说都是由信息组成的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 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

14、 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并能 提炼表达出来或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确的判断 。“归纳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 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 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 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 导致的结果等等。近十年来,高考的古文阅读 均取材于史书,为人物传记的片断,所以突出 地考查了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指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 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 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 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 往往较大。不过,从高考实际看,考查得

15、 较少。有时试题还考注解者的看法。19892001年语文高考文言试题分析年度语知题 占分短文阅读篇总总 卷% 题目出处字 数类别题 量占 分分分198912吴起论兵战国策魏策338良将7152722.519908田单攻狄战国策齐策238良将7142218.3199110偏宠之弊颜氏家训教子222逆子7152512020.819929陈寿撰史晋书陈寿传293良史815242019936姚崇来蝗旧唐书姚崇传332真臣8162218.31994/子平孝母宋书孝义传281孝子8 2013.31995/郑母教子隋书列女传349清官1996/郭永执法宋书郭永传303直臣1997/仁杰直谏大唐新语324直臣1998/若水拒降宋书忠义传349忠臣71999/循吏苏琼北齐书苏琼传438循吏618122000/胡质父子三国志魏书胡 质传302清官61815012(四)翻译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五四”时期严复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 翻译外文的标准,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也应当 做到“信、达、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