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73414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维设计基础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维设计基础教师:林老师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第一篇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1.1.1工具与工具的轨轨迹 1.1.2点 1.1.3线线 1.1.4肌理 1.1.5点、线线、肌理的应应用 1.1.6图图底关系 1.1.7面 1.1.8图图片切割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1.1形态的创造与构成(黑白徒手练习)1.1.1. 工具与工具的轨迹 工具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从商店买到的工具,也就是从真正意 义上,人们所认为“工具”的工具; 另一类则可笼统地称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 途径“制造”的工具,包括那些只是为了某种效果 与目的而临时使用的“工具”。3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不同工具1.1.1. 工具与

2、工具的轨迹4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各种工具的表现手法1.1.1. 工具与工具的轨迹5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1) 点的概念 点,是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点,虽然 小,但都有自己的情感特征。 (2) 点的特征 点,除了大小的概念外,还有其形态上的特征。 大的概念可以分为几何形态与自然形态两大类。1.1.2. 点6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练习作业1.1.2. 点7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应用1.1.2. 点8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练习 1: 作业要求 在对点的概念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结 合对不同的工具与表现手法的利用以不同形态的 点为基本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形组合的练习 。 作业步骤

3、 对相同、不同的点进行有规则的、不 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作业数量 6-10张,99 cm 建议课时 4课时 作业提示 虽然这只是一个有关点的练习,除了 与表现手法有关以外,还涉及到点的组合问题, 涉及到图形构成的骨格与形式法则等知识。虽然 在未来的几个章节中会专门讨论到这方面的知识 ,但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需求作 些讲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1.1.2. 点9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练习作业1.1.2. 点10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练习作业1.1.2. 点1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练习作业1.1.2. 点1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的练习

4、作业1.1.2. 点13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1) 线的概念 线,从理论上说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是造型 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造型元素,线有长度 、形状、肌理与方向。 (2) 线的特征 线,可分为直线、曲线或自由线型,线也可以是 实线或者断续的虚线。 不同的线型有着不同的形态与视觉特征: 直线可以表现秩序、平和、单纯、坚硬; 曲线能使人感到随意、优雅、流畅、圆滑;而自 由线型则根据其不同的成型轨迹反映出不同的特 征。1.1.3. 线14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线的练习作业1.1.3. 线15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线的应用1.1.3. 线16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练习 2: 作业要求 在对

5、线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以 不同形态的线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作业步骤 对相同的线、不同的线进行有规则的 、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 试。 作业数量 6-10张, 99 cm 建议课时 4课时 作业提示 在通过对点的练习的实践之后,积累 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在练习中不仅要对线进 行组合,更重要的是尝试着在简单的组合中让图 形“说话”。1.1.3. 线17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线的练习作业 1.1.3. 线18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线的练习作业 1.1.3. 线19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线的练习作业 1.1.3. 线20第一章形态

6、的创造与构成线的练习作业 1.1.3. 线2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是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的直接体现。 肌理在图形中与痕迹、质地、纹理、形态都有 着紧密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因为肌 理的差异,直接反应出物与物、图与图之间的 差异。1.1.4. 肌理2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练习作业 1.1.4. 肌理23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应用 1.1.4. 肌理24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练习 3: 作业要求 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 法制作有材质感、有肌理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 有特点、有魅力、有趣味的图形。 作业步骤 对不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对 不同的图形形态的开发

7、,以及它们之间合理的组 合关系的开发。 作业数量 6-10张,99 cm 建议课时 4课时 作业提示 制造出不同的质地感与肌理效果,使 它们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质地、肌理效果上,是 我们提高画面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在练习 中要学会把握的。 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肌理画面。为了取得 一定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画”只是 一种手法,拓、印、刻、染等方式,都可以为我 们所用。1.1.4. 肌理25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练习作业1.1.4. 肌理26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练习作业1.1.4. 肌理27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练习作业28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肌理的练习作业1

8、.1.4. 肌理29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个学习设计的基础课程,而 基础最终是作为今后设计的一种铺垫和积累,设 计才是终极目的。因此,在今天的设计基础教学 中,如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与未来 设计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做了点、线、肌理的学习之后,有意识地安排 一个快速、简单的应用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这 个问题的理解。 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0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练习 4: 作业要求 用已完成的点、线、肌理的作业,做 一个小的“设计”,体会一下“准设计师”的感受。 作业步骤 在已完成的点、线、肌理作业中,选 择合适的图形与被设计的载体(也可以根据个人

9、专业方向而定),将前者合理的置入载体的形态 之中。 作业数量 4-6个 建议课时 4课时 作业提示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此前所 做的作业,也可复制所选中的图形。需要注意的 是图形的大小与物件载体的比例尺度关系。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线、肌理的应用练习作业 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线、肌理的应用练习作业 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3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线、肌理的应用练习作业 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4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点、线、肌理的应用练习作业 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5第一章形态的创

10、造与构成 小测试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穿插一些小测试 ,如限定一种载体与创作时间,学生针对同一个 目标进行创作,不同的结果能为大家打开思维提 供很好的帮助。这是一个小小的“考试”,也是一 场特殊的竞赛。这些小小的比赛往往可以活跃学 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测试一 在已完成的小尺寸的点、线练习中,选择其中的 一幅作为图形基础,完成一张30x30厘米大小的 图形。黑白、彩色均可,工具、手法不限。在一 个小时内完成,注意掌握图形元素与画面的尺度 关系。 测试二 用徒手的方式,以点、线、面、肌理等元素,用 黑、白的形式完成三只一次性杯子的设计。手法 、工具不限。1.1.5.点、线、肌理

11、的应用36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创意课堂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7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创意课堂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8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学生作业1.1.5.点、线、肌理的应用39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学生作业1.1.5.点、线、肌理的应用40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一个图形有着它的两面,一个是“图”,另一个是“底 ”。所谓图,就是指图形本身,比如说白纸上有一 朵花,花就是这张画面的“图”的部分,而陪衬着花 的其他部分这里就是白纸部分,也就成了我们 所称的“底”。在画面中,图与底是相辅相成的,这 就是我们在谈论图形时常常说到的“图底关系”。由 于图与底之间这种互补互存的关系

12、,它们之间构成 了一对守恒空间。在造型行为中,人们往往会把精 力集中在对“图”的关注上,而忽视对剩余的部分 “底”的把控,尤其是在对“底”的不同形态、空间 、面积的整体协调方面,如何把握将对全局有着决 定性的影响。1.1. 6.图底关系4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图底关系的应用1.1. 6.图底关系4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图底关系的应用1.1. 6.图底关系43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1) 面的概念 面,从理论上说是线移动轨迹的结果。面有长度 与宽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准“空间”。 (2) 面的特征 面有形状上的区别,大致可分为几何形态的面与 自然形态的面。与点、线相比,面显得更加充实 、稳重、

13、整体。 面在平面的形态中所占的“空间”,以及它本身可能 出现的大小、形态、分布状况,决定了它在图形 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维设计中,对面的空间 把握的好坏,往往左右着画面的效果,决定着设 计成败。1.1. 7.面44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作为图形中的三大要素,相对形态的点、线、面 经过设计者精心的组织,能够派生出丰富多彩的 图形,而我们今天学习、了解点、线、面的特性 ,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组织者。1.1. 7.面45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练习 5: 作业要求 用99cm的黑、白色方形作分割练习 ,以寻找新的面积、空间关系。 作业步骤 作业可以分四个小练习进行,是一个 由浅入深的系

14、列练习。小练习一:将一个黑色与 一个白色方形错位重叠,按处于下部的方形的外 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小练习二:将置 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一次切割,并使其中一部分移 位后,按下部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 部分;小练习三: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两次切 割,其余同上;小练习四: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 行多次自由切割,其余同上。 作业数量 各4张,99 cm 建议课时 4课时1.1. 7.面46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作业提示 这是一个简单、快速、易操作,又极 具训练意义的练习。这个练习不需要特殊的工具 ,也没有复杂的操作程序,只用黑纸、白纸、美 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简单工具,以切割、粘 贴方式完成

15、。虽然做起来似乎轻而易举,但这时 的作业目的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通过练习 ,了解图与底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了解面积关系 在画面中的重要性,领悟通过简单的大、小面积 的组合给画面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1.1. 7.面47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面的练习作业 错位切割 1.1. 7.面48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面的练习作业 1次切割1.1. 7.面49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面的练习作业 2次切割 1.1. 7.面50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图底关系的应用面的练习作业 多次自由切割 1.1. 7.面51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在一个较抽象的黑与白的面积练习之后,穿插一 个快速的图片切割练习,是为了让学生

16、更好地将 之前所学的关于面积、空间的要领,在一些实际 的图像中体验与感受。这个练习操作比较简便, 不需太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通过这个练习,对 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画面空间的理 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计中,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得好, 画面会更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形式上也会显得 更加具有现代感。对画面空间的理解有正确的认 识,可以避免在设计中陷入复杂与繁琐的局面。1.1. 8.图片切割52第一章形态的创造与构成 在这个练习的具体操作上,可以选一幅图片,输 入电脑,利用电脑可复制画面、改变尺寸的功能 ,对图片重新构图、截取,以使得一张图片经过 参与者的介入后,转换为多张不同视觉效果的图 片。当然,如果有电脑等技术条件上的限制,也 可以采用直接在图片上进行切割的方法。寻找图 片时,应该注意尽量使风格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