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6716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5 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年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一、教育扶贫所做主要工作我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 ,交通不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其中乡镇初中 25 所 、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 所、乡镇中心小学 25 所、村级小学(教学点)216 所(个);全县在校学生*

2、人 ,其中乡镇在校学生*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小升初比例 98.16%;现有农村幼儿园*所(公办 5 所),村小附设学前班 145 个,在园幼儿*人,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81.4%。 近年来,我县从着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 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实施教育扶贫工作 。1.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10 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教育园区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和全国营养餐工程、农村薄弱学校食堂改造等 5 个试点县,争取到项目资金 7 个多亿,先后改扩建学校

3、校舍 5.1 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 7.3 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 9.25 万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有 48 所学校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改建增设村小附属学前班 89 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 1 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2.着力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县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组织选派了近百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薄弱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援助农村学校开展兼职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师能素养

4、。3.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 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仅 2014 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受惠学生*多学生,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4.努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 。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建

5、校助学金 930 多万元,其中助学金 260 多万元,惠及学生近 3000 人次。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1.部分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设备匮乏。基础设施薄弱。薄弱。全县农村小学有 b、c 级危房 13 万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 ,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瓦房,建设标准低,属于 c 级危房;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如,江口优新小学和河坑小学教室、教工宿舍等均为 80 年代建造的砖瓦房,现仍在使用。教学设施匮乏。教学设施匮乏。对比省定标准,全县边远乡镇尤其是贫困村

6、的学校教学设施缺口很大,其余 5 所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完善,课堂教学基本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 式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将子女转入城镇学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读,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边远村群众的教育开支,教育成本的增加在一些贫困山村则直接造成了一些孩子的辍学。2.村级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由于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学校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较差,大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现在主要是原来民办代课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师在支撑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这部分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基本为初高中学历。同时,农村边

7、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很多村小都没有专职英语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由中心小学派员走教3.扶贫助学政策针对不够强、缺乏精准。现有“一免一补” 、困难寄宿生补助、学生营养餐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 “普惠性”,缺乏精准性,有“撒胡椒面”的现象,而且标准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助,受助率达 30%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非属贫困学生或者说非属特别贫困学生;同时,因为受助面偏大 ,导致人均受助资金偏少 ,小学为 500 元/学期/生,初中为 620 元/学期/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少数贫困生不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4.爱心助学重物质资助、轻情感激励。当前不少学生特 别是一

8、些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后进学生有自卑感 、孤寂内向,存在腻学厌学心理,但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慈善机构以及爱心人士层面,对留守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注重给予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精神激励和心理关注 。从调研情况看,一部分接受过捐助的贫困学生,感恩意识和上进心不够强 ,而且少数学生还有被可怜、被施舍的感觉,有些甚至有依赖、等待等消极心理。三、对策与建议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元旦前夕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 是扶贫根本之策。 针对我县教育扶贫的实际,特别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县教育精准扶贫要紧紧围绕“有标准化校舍读书,有专业化教师教书,让贫困生都读得“有标准化校舍读书,有专业化教师教书,让贫困生都读得起书,让学生阳光快乐更好读书”的思路,定向施策,精准起书 ,让学生阳光快乐更好读书”的思路,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增强发力,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 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152015 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