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4846605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DF 页数:337 大小:2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_第3页
第3页 / 共337页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_第4页
第4页 / 共337页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_第5页
第5页 / 共3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程讲义2(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考研重点集合考研重点集合-精准预测再现)精准预测再现)封封面面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艺术的综合” “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 想。”:“艺术的综合” “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 想。”刘勰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通过个别的、有限的现象来 表现普遍的、无限的事物。”:“通过个别的、有限的现象来 表现普遍的、无限的事物。”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 全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 全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

2、巴黎上流社会 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 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人类社 会活生生的横断面的表现人类社 会活生生的横断面的表现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普鲁斯特通过自己 的感觉表现客体世 界的追忆似水年 华普鲁斯特通过自己 的感觉表现客体世 界的追忆似水年 华巴尔扎克表现人类 社会生活的活生生 的横断面的人间 喜剧巴尔扎克表现人类 社会生活的活生生 的横断面的人间 喜剧艺术概括的规律艺术概括的规律在对富有特征 的具体事物的观照 和描述中,实现“ 个别”与“一般” 的统一。(歌德的 论述)在对富有特征 的具

3、体事物的观照 和描述中,实现“ 个别”与“一般” 的统一。(歌德的 论述)实现“个别 ”与“一般”相统 一的过程,始终体 现为主体意识对客 体对象的能动性介 入和把握。实现“个别 ”与“一般”相统 一的过程,始终体 现为主体意识对客 体对象的能动性介 入和把握。No.1No.2(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实现个别和一 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实现个别和一 般的统一。原因:特征是本质的最显著的体现原因:特征是本质的最显著的体现歌德:“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 还

4、是歌德:“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 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 很大的差别。”,这中间有一个 很大的差别。”祥林嫂、方鸿渐、福贵祥林嫂、方鸿渐、福贵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 拉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 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 某一位伊凡,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 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 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 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 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 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 成熟。我仔细观察他, 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

5、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 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 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 成熟。屠格涅夫屠格涅夫(二)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 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二)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 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 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 补充和改造。作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 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 补充和改造。歌德:歌德:“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 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 的神圣的精神贯注生气的结果。”“艺术要通过一种完

6、整体向世界说话, 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 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 的神圣的精神贯注生气的结果。”列夫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托尔斯泰的复活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 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 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 然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 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 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 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 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 然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 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 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复活插图复活插图“类型化”与自然主义“类

7、型化”与自然主义与艺术概括的要求貌合神离或相互对立的是西欧 文学史上的“类型化”与“自然主义”主张。与艺术概括的要求貌合神离或相互对立的是西欧 文学史上的“类型化”与“自然主义”主张。“类型化”类型化”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贺拉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贺拉 斯那里,他以不同年龄的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斯那里,他以不同年龄的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为例,强调文学应描绘同类人的共性。为例,强调文学应描绘同类人的共性。“自然主义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出现在”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出现在19世纪后 半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和左拉。世纪后 半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家龚古尔兄弟和左拉。 他们强调纯

8、客观地再现生活事实,主张作家应象 医生那样对人生作“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解 剖”。他们强调纯客观地再现生活事实,主张作家应象 医生那样对人生作“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解 剖”。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 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基本类型有两种:艺术概括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基本类型有两种:No. 1No. 2“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专取一种人”第二节情感评价第二节情感评价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 判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 判”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无情便无文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无情便无文认识与情感认识与

9、情感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 着认识的情感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 着认识的情感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反映生活和情感 评价生活和情感 评价裁判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情感评价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 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 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 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 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

10、验和判断。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 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 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 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 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中外文论家对情感的强调中外文论家对情感的强调齐白石的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徐悲鸿的马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实际上 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性“裁判”;“裁判 ”体现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实际上 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性“裁判”;“裁判 ”体现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高尚性高

11、尚性与与功利性功利性 。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提出了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提出了“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这一概 念。这个概念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要求:这一概 念。这个概念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要求: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格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 度,需要美好和高尚。这是因为对于严肃的和 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创作来说,不但应该“真 ”,而且应该“善”与“美”。对一切美好事 物情操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 黑暗的拒斥。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 度,需要美好和高尚。这是因为对于严肃的和 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创作来说,不但应该“真 ”,而且应该“善”与“美”。对一切美好事 物

12、情操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 黑暗的拒斥。能否以高尚美好的情感把握生活,最终取决于 创作主体的人格。能否以高尚美好的情感把握生活,最终取决于 创作主体的人格。功利的取向功利的取向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 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 体的人生幸福为标准。文学对社会生活实行主体性“裁判”的情感态 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 体的人生幸福为标准。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是功利性质是文 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是功利性质是文 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文学的功利取向因作家的着眼点不同而存在着 许多层面如道德、哲理、

13、宗教、人文等。文学的功利取向因作家的着眼点不同而存在着 许多层面如道德、哲理、宗教、人文等。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文学的“裁判”是“诗意”的:体现这文学创造 的审美价值特质。表现为诚挚的情态以及艺术的方 式。它以审美的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感把握寄 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 。因此,文学创造应处理好文学的“裁判”是“诗意”的:体现这文学创造 的审美价值特质。表现为诚挚的情态以及艺术的方 式。它以审美的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感把握寄 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 。因此,文学创造应处理好情与境情与境及及情与理情与理的关系的关系 。诚挚的情

14、态诚挚的情态所谓所谓诚挚性诚挚性,是指对社会生活的“裁判”出自真 情而不是假意,不是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是指对社会生活的“裁判”出自真 情而不是假意,不是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中国古典美学十分注重“真”的要求,但不是客 观物象之真而是主观情态之真。庄子释“真” 谓之“精诚之至”,指的就是情感。中国古典美学十分注重“真”的要求,但不是客 观物象之真而是主观情态之真。庄子释“真” 谓之“精诚之至”,指的就是情感。“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 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 不和。”“真悲无声

15、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情与境情与境情是内在的,境是外在的,情的传达依赖于境的 创造,两者一表一里,融为一体。情是内在的,境是外在的,情的传达依赖于境的 创造,两者一表一里,融为一体。诗歌是典型的 情感艺术,但载体是境,不可直言。因此,中国 传统诗学讲究比、兴两法。诗歌是典型的 情感艺术,但载体是境,不可直言。因此,中国 传统诗学讲究比、兴两法。清代文学家魏源论诗:“情不可以激”,应“有清代文学家魏源论诗:“情不可以激”,应“有 譬而喻”。小说更是如此,恩格斯当年曾批评同譬而喻”。小说更是如此,恩格斯当年曾批评同 时代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女作家敏时代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女作家敏考茨基的旧与

16、 新有席勒化倾向,认为思想感情“应从场面和考茨基的旧与 新有席勒化倾向,认为思想感情“应从场面和 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情与理情与理文学作品中有“情”也有“理”,包括事理与 哲理。但是这文学作品中有“情”也有“理”,包括事理与 哲理。但是这事理和哲理都应被情感化、心灵 化、诗意化事理和哲理都应被情感化、心灵 化、诗意化,而不是像其它非艺术的精神产品 那样作抽象的事理说明与哲理阐释。否则,文 学作品就丧失了艺术的特征。,而不是像其它非艺术的精神产品 那样作抽象的事理说明与哲理阐释。否则,文 学作品就丧失了艺术的特征。由于文学作品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 一起,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由于文学作品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 一起,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