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65893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湘教版-教学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授课人 刘聪伟一 田 纳 西 河 概 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 流,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 坡,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分水岭所包围的田纳西河集水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田纳西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概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 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 坡,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流经美国个州。向西汇入密西西比河的 支流俄亥俄河,流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年降水量在11001800mm之间,多年平 均降水量1320mm。1.从图中找出:干流、支流(一级支

2、流、二 级支流)、分水岭和流域。 2.流域的整体性30N40N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二、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位置:2.气候:30N40N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3.地形:山地丘陵丘陵冲积平原4 矿产资源煤、石油、铀、金属矿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那些资源?联系地形条件说一说。P47活动的第1小题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地处美国东南部的内陆。 (2)地形: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区和密西西 比河平原。 (3)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多 雨。 (4)河流:落差大,流域年降水量丰富,径 流量大。P48活动的第2小题参考答案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

3、主要集 中在冬季和早春,所以该河 流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 中旬。降水集中的时间和当 地洪水期是一致的。P48活动的第3小题参考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 滥起了加剧的作用。田纳西河的中上 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的南部,河流的汇水量大;而下游 则流经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势低平 ,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 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 蔬菜。但是因为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 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 列生态环境与

4、社会问题。5.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3).环境污染扩大耕地砍伐森林炼铜需要木炭so2形成酸雨(4).后果: 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位置: 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水量大水量不稳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 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洪 涝 频 发资源:自 然 地 理 条 件排水不畅小结: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能、煤、石油、金属矿人文地理 条件: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经济贫困落后练习课程基础训练P40 1 6题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933年5月,

5、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田纳纳西流域的开发发始于20世纪纪30年代。当时时的美国正发发生 严严重的经济经济危机,新任美国总统罗总统罗斯福为摆为摆脱经济经济危机的 困境,决定实实施“新政”。“新政”为扩为扩大内需开展的公共基 础设础设施建设设,推动动了美国历历史上大规规模的流域开发发,田纳纳 西流域被当做一个试试点, 为为了对对田纳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资源进进行全面的综综合开发发 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过了“田纳纳西流域管理局法”, 成立田纳纳西流域管理局(简简称TVA)。经过经过多年的实实践,田 纳纳西流域的开发发和管理取得了辉辉煌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变 了田纳纳西流域落后的面貌,T

6、VA的管理也因此成为为流域管 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为世界所瞩目。水资源综合开发防洪航运旅游灌溉发电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1、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大力开发水电,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已完成了田纳西 河及其支流的梯级 开发工程。(1)防洪: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思考:地图册P251田纳西河能实现梯级开发的条件是?2田纳西河干流共修建了几座大坝?对航运的 作用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落差)大(1)共修建 9 座。 (2)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 (3)防洪发电;蓄水灌溉 (4)治理水土流失等。1、什么是河流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 程对防洪有什么重要意

7、义?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级降低的特点,分级 建筑大坝,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实现水力资源的 梯级开发。梯级开发能 最大限度地控制 洪水,调节水坝 下游的径流量。(2)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 经济效益高。 (3)发电:类型水电、火电、核电影响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流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4)提高水质水库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水生生物要求 水质高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5)旅游:旅游业水库的修建流域环境改善带动促进促进建立公园、建立公园、 野生动物管理区、野生动物管理区、 风景区、宿营地和风景区、宿营地和 俱乐部以及教育中俱乐部以及教育中 心心成

8、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带动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6)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 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建设,确定工业建设的依据是什么 ?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当地电力充足、廉价,适宜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部门化工、冶金、建材 3、(1)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的经验 ,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坡地栽培果树、蔬菜平原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山地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水库发展渔业(2)目前,洞庭湖正在进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综合 治理工程,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启示: 1、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种植农作

9、物;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变废为宝; 3、发展林业,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1、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2、利用水电发展工业,增加就业;3、利用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并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最初主要是结合 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 水土;后来又在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 处理等方面作粗了很大努力。小结: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2、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 业,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3、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 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4、重视环境保护朝霞中的田纳西河四、今天

10、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洪灾水电、火电、核电大坝 船闸 运河改善航运条件建成综合性工 业基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人均 收入 达到 美国 平均 水平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 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 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 、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 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五、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P50活动的第1小题参考答案 1对我国的启示有: (1)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防止工作中的扯皮 现象。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做到治理与开 发并重。 (3)应加大开发力

11、度和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 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4)开发中注重环保,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 旅游业。根据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探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流域位置、自然 环境、自然资源等)(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进一步分析流域发展各地理要素有利要素制约要素探寻发展方向探寻综合治理对策六、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谢谢!再见!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湖口湖口宜昌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流域范围: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气候: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云

12、云 贵贵 高高 原原四川盆地四川盆地长长江江中中下下游游平平原原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农业资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淡水鱼资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铁矿等)、旅游资源 水土流失、洪涝频发、水污染、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 不利因素 :人文地理条件: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1、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2、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3、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4、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污染的治理)5、发展特色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