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65274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珠三角区域经济 发展专题内容提要 区域概况 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发展展望一、区域概况1.1 区域概念与范围珠江三角洲, 简称珠三角,是组 成珠江的西江、北 江和东江入海时冲 击沉淀而成的一个 三角洲,面积大约 一万多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它的最西 点定义在三水。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广东省政府于 1994年确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市、深 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 、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及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 两个县级市,陆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 大珠三角: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以经济规模论 ,“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2、现在正打造 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 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 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 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 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经济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大珠三角图:泛珠三角1.2 经济概况(2001) 城市 总总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积( km2) 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 (亿亿元) 户户籍人口 人均GDP(元)珠三 角 经经济济区广州994.2074342685.7638007(市区) 深圳700.88 19481954.6543355珠海123.551560366.5921306佛山533.7738881068

3、.3631972江门门395.689541615.1616155东东莞644.582465578.9337777 中山236.331800362.5026994肇庆庆154.283923269.3814413(市区) 惠州294.818863461.3117211(市区)小计计4087.08416988363.94大珠 三角香港672.5110112625.85 201630.2澳门门43.6725.8498.02118079.3总计总计4803.2542823.822265.481.3 区域地位 年 份珠江三角洲占广东东省的比重( )占全国的比重()GDP (亿亿元)实际实际 利用外资资 (

4、亿亿美元)GDP实际实际 利用外资资GDP实际实际 利用外资资19801311.011552.3947.222.893.3019853367.389558.1980.403.7515.90199099315.414063.6976.185.3514.981995399986.026669.7371.096.8417.8720007526125.410077.8986.058.4221.1320018523141.920080.0590.088.8828.571.4.1、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 区域面积积 (km2)户户籍人口 (万人)GDP (当年价、亿亿元)人均GDP (当年价、元)外贸

5、贸出口值值 (亿亿元)美元美元美元珠江三角 洲经济经济 区41698 (0.42%)2336.791011.57 (8.9%)3754.10908.29 (34.1%)香港1100672.51619.32240801899.43澳门门25.843.6761.9914280.9522.99大珠江 三角洲42823.83052.962692.888820.552830.71长长江 三角洲99700 (1.00%)74462053.75 (17.7%)2758.20739.02 (28.0%)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为占全国比重注:括号内的百分比为占全国比重1.4 .2 区域比较 港口、航空港、金融、流

6、通 2001年大珠三角长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百万标标准箱)24.55 (广州深圳香港)6.34(上海 )机场货场货 运量(千吨)2955.11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门 )1000.05(上 海)国际际旅游收入(十亿亿美元)68.52 (珠三角香港)3.15(上海 )2002年6月股票日均交易总总量( 十亿亿元)15.57 (深圳香港)11.80(上海 )1.4.3、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 全国比重变化补充: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知识2.006 million km2泛珠三角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460 million泛珠三角占全国人口总数1/3强泛珠三角约占全

7、国生产总值的1/36657.9 billionRMB yuan补充:泛珠三角与其他经济圈比较: 人均GDP补充:泛珠三角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对 比指标标泛珠三角总总量 对对比其他国家/地区面积200.6万平方 公里超过印尼(192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日本(37.8万平方公里) 的5倍人口 4.53亿人超过欧盟地区(4.5亿人)为俄 罗斯(1.5亿人)3倍GDP6526亿美元超过印度(5120亿美元)接近 加拿大(7621亿美元)补充泛珠江三角洲:一个区域两种制度三个“世界 ”:人均GDP二、经济发展2.1 总体发展概况 经济增长 1979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8, 远

8、高于同期9.6的全国平均增速和19.55的全省平均增速。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产业结构 19792001年间,第一产业比重由26.88下降到6.00, 第二产业比重在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550之间,第三 产业的比重从27.91上升到44.85。2.2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 结合以上 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 构图划分 为四个发 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经济缓慢发展阶段 特征: 地处国防前线和实行经济闭关政策,国家投资少,外 经济交往的规模和范围小,经济发展不快。 城镇发展缓慢,珠三角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地位有所 下降1978年仅比1949年增加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4个 城

9、市,除广州是特大城市外,没有形成一个超过20万 人口的中等城市,102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佛山、江 门、肇庆和石歧,仅有32个建制镇。第二阶段:1979-1983年社会经济起步阶段 特征: 经济改革在试点中摸索 (深圳、珠海) 产业结构仍然 没有多大改变 (右图) 珠三角内部城市经济发展出现明显不均衡态 广州中心城市地位依然突出,但有下降趋势, 深圳地位上升迅速 环珠江口城市迅速崛起佛山、东莞、顺德、南海、中山开始 步入中等城市行列,深圳达到小城 市规模第三阶段:198490年代中,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特征: 开放由点及面,改革由局部转向全面。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形成并不断扩大。 经济高速增长,产业

10、结构日渐优化 珠三角内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高速而相对均衡,但 深圳珠海等城市相对更快 周边城市崛起,广州相对地位下降,香港成为珠三角发展 的实质中心 经济高速增长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总产值保持着年均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总产值保持着年均3030以上的增长以上的增长 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着年均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着年均20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上的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日渐优化 珠三角内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高速而相对均衡,但深圳珠海等城市相对更快 周边城市崛起,广州相对地位下降,香港成为珠 三角发展的实质中心 1993年珠三角城市发展情况 深圳进入大城市行列,中小城 市大幅度增加第四

11、阶段:90年代中至今,经济调整优化阶段 特点: 经济 “软着陆”后调整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市均低于20的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 段 (第一产业比重40 ) 珠三角城市内部,广 州重新崛起,深圳、 东莞、惠州等东岸城 市GDP占珠三角的比 重继续上升 2001年珠三角城市发展情况 深圳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人 口突破700万,东莞市总人 口达到644万,佛山市人口 超过500万。三、空间格局3.1、空间格局的演变3.1.1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中心行 政等级体系与中心边缘结构 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州一枝独秀,犹如一个孤岛,其周边地 区似乎是另一发展体系,形成一种城乡、工农的二元体系

12、 ,中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 1978年,珠三角地区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仅广州一个,此 外无一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1020万人口城市仅佛山、 江门、肇庆、石歧四个。经济上广州也占绝对优势,1978年, 广州占整个珠三角GDP总额的44。 整个研究区域形成一种以广州为中心的纵向行政等级体系; 城市间横向经济联系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由广州到沿海逐步降 低,辐射力逐步减弱,到边境形成绝缘带,形成“一翼发展、 单向辐射”的发展格局。3.1.2 改革开放前期(1978年-1990年代中)珠三角地区的崛起与对于广州的离心化 对外开放、香港介入、外资驱动,香港成为珠三 角发展的实质中心 珠三角自下而上的

13、工业化与城市化,广州行政与 经济影响力下降,出现离心化趋向 经济特区建设,穗深港发展走廊的形成 双向辐射、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广州中心性下降 (1)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周边区域,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1980 年广州占珠三角GDP总额的44,1985年下降到36,1990年为32 (2)与珠三角联系的减弱 产业上:广州自成体系,珠三角其他城市以香港为核心发展,二者联系不 密切,存在竞争关系,且竞争中广州处于劣势。 空间上:广州本身局限于老八区,主要向东拓展,周边地区自下而上 的发展,空间扩展迅速,方向上向南为主、背离广州。二者衔接要求 不大,协调要求不明显。 设施上:广州

14、与周边交通联系不发达;珠江东岸形成穗港深走廊,西 岸则很松散,甚至番禺都很不方便。 (3)区域影响力下降 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区域关系从行政等级联系向横向 经济联系的转变、经济领域的权力下放以及地方主义的抬头等,使广 州原有的行政与计划控制力不断减弱。 由于经济开放缺乏相应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利益调节机制,使地方利益 关系演化为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地方分割,广州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面 临地区壁垒,自身发展都已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中心城市的作用更 是难以发挥。3.1.3 广州与周边地区关系重建与中心性强化 (1990年代中期以来) 1. 广州重新崛起 经济增长迅速:1990年以来广州GDP增长

15、率平均高达20,居全 国十大城市之首。 产业结构优化:是珠三角目前唯一三次产业规模顺序为“三二一 ”的城市。 整体实力增强:2002年全市GDP总值达到3001亿元,位居全国第 三位;工业产值全国第二,综合实力则在全国排名第三,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城市建设成就显著、空间扩展与优化明显 发展空间扩大:2000年,花都和番禺撤市建区,市政府提出“东 进、西联、南拓、北优”发展方针,并进一步提出开发大南沙的 战略,广州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舞台上施展拳脚。 广州与周边地区联系的增强 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扩散效应增强,作为人才、资金、技术、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中心地位日趋突出,有力地

16、支持了周边 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群的崛起。 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广州的中 心地位 政策导向:政府重视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与作用,提出把广州建 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广州中心性的强化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州依靠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强化了广 州作为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也不断增强。 2、空间格局规划(1)1994年珠三角城市群规划提出的空间格局三大三大 都市都市 区区两条两条 发展发展 主轴主轴七条七条 拓展拓展 轴轴四、发展趋势1、影响未来发展的因素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产业、空间转型与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来自长江三角洲和大北京地区发展的空间 竞争 珠三角区域内部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