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64401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1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6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叶部病害(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常见园林病害的防治第一节 叶部病害 概说 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 害。 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 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 弱花木的生长势。 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都 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 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 等。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 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 2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 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3

2、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 左右。 4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 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 用。 5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 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 1、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 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 2、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 的根本措施。一、灰霉病类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的最常见真菌病害。 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 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 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是最重要的 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

3、广,几乎能侵染每 一种草本观赏植物。 仙客来灰霉病 1、症状特点: 水渍状病斑、病部的灰色霉层。 2、病原: 灰色葡萄霉 3、发病规律: 病组织、病株残体上越冬。 风雨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入。 温度20度、相对湿度90%有利于发病。 一年中有二次发病高峰。辣椒灰霉病雏菊灰霉病的病花灰霉病类的防治措施(1)控制温室湿度。 (2)清除侵染来源。 (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园艺操作。 (4)药剂防治: 于生长季节喷药保护。 在温室大棚内使用烟剂和粉尘剂,是 防治灰霉病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二、白粉病类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 和球茎、鳞茎、兰花等类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 层厚的花卉(如

4、山茶、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 植物都有白粉病。 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 白色粉层。 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是,白粉菌属 (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 菌属(Leveillul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 单囊壳属(Podosphaera)。紫玉兰白粉病紫玉兰白粉病金盏菊白粉病大叶黄杨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1、症状特点: 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2、病原: 二孢白粉菌 3、发病规律: 以闭囊壳在病枝残体上越冬。 气流和水流传播,直接侵入。 152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

5、害发生受到抑制。 病害的发生一年中有两个高峰,苗期发病盛期为1112月,成 株发病盛期为34月。 1、症状 2、闭囊壳 3、子囊及子囊孢子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1、症状特点: 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2、病原:蔷薇单囊壳菌 3、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但一般情况下不产生闭囊壳。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粉孢子。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发病较多,温室栽培可整 年发生。 1、症状图 2、白粉菌粉孢子月季白粉病白色 霉层白粉病的防治措施(1)秋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3)喷药防治。 生长

6、季节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 退菌特800倍液,或15绿帝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进行喷雾; 在温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 用药量为250克,也可在夜间用电炉加热硫磺粉( 温度控制在1530)进行熏蒸,对白粉病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三、锈病类锈病是园林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据统 计全国有80余种园林植物锈病。 园林植物受害后常造成提早落叶、花果畸 形,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的观赏 性。 园林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 柄锈属(Puccinia)、单胞锈属(Uromyces)、 多胞锈属(Phraymid

7、ium)、胶锈属 (Gymnosoporagium)、柱锈属(Cronartium) 等。玫瑰锈病1、症状特点: 发病部位形成黄色粉状物。 2、病原: 国内已知有3种均为多胞菌属 3、发病规律: 单主寄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组织内或以冬孢子在病落叶上越 冬。 翌年担孢子,侵入植株幼嫩组织。在嫩芽、嫩叶上产生橙黄色粉状的锈 孢子。 在叶背产生橙黄色的夏孢子,经风雨传播后,由气孔侵入进行第一次侵 染,有多次再侵染。 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1。一年中以67月发病比较重,秋季有一次 发病小高峰。1、症状图 2、冬孢子堆玫瑰锈病海棠锈病 1、症状特点: 海棠的叶片背面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 。 2、病

8、原: 主要有2种: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 翌年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海棠的嫩叶、叶柄、嫩枝、果实上,萌发产 生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约3周后在叶背面产 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新梢越冬。 没有再侵染。 该病菌需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故海棠与桧柏类针叶树混栽 发病就重。 桧柏海棠锈病吸水膨胀的 冬孢子角干燥状态的 冬孢子角海棠锈病 1、桧柏上的菌瘿 2、冬孢子萌发 3、海棠叶上的症状 4、性孢子器 5、锈孢子器 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锈病类的防治措施(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防止转主

9、寄生的锈病发 生的重要措施。 (2)清除侵染来源。 (3)化学防治。 在休眠期喷洒3Be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 部越冬的菌丝体; 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 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 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起到较好 的防治效果。 (4)生物防治。四、煤污病类煤污病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病害。 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是煤污病的典型特 征。 由于叶面布满了黑色“煤烟层”使叶片的光合 作用受到抑制,既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又 影响的植物的观赏效果。花木煤污病1分布与为害 : 煤污病在南方各省份的花木上普遍发生, 常见的寄主有:

10、山茶、米兰、扶桑、木本 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阴绣球、牡 丹、蔷薇、夹竹桃、木槿、桂花、玉兰、 紫背桂、含笑、紫薇、苏铁、金桔、橡皮 树等。 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削弱植物的生长势 ,影响观赏效果。 2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也能为害嫩枝 和花器。 病菌的种类不同引起的花木煤污病的病状 也略有差异,但黑色“煤烟层”是各种花木煤 污病的典型特征。 山茶煤污病紫薇煤污病病原 引起花木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有多种。 常见的病菌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 小煤炱菌目、小煤炱菌属的小煤炱菌(Meliola sp.)和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煤炱菌 属的煤炱菌(Capnodium sp.)

11、,其无性阶段为半 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烟霉属的散播 霉菌(Fumago vagans Pers)。 煤污病病原菌常见的是无性阶段,其菌丝匍匐于 叶面,分生孢子梗暗色,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 有纵横隔膜作砖状分隔,暗褐色,常形成孢子 链。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越冬。 翌年温湿度适宜,叶片及枝条表面有植物的渗出物、蚜虫的蜜露、介 壳虫的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就可萌发并在其上生长发育。 菌丝和分生孢子可由气流、蚜虫、介壳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病 菌以昆虫的分泌物或植物的渗出物为营养,或以吸器直接从植物表皮 细胞中吸取营养。 病害的严重程度与温、湿度、立地条件及蚜虫

12、、介壳虫的关系密切。 温度适宜、湿度大,发病重;花木栽植过密,环境阴湿,发病重;蚜 虫、介壳虫为害重时,发病重。 在露天栽培的情况下,一年中煤污病的发生有二次高峰,36月和9 12月。 温室栽培的花木,煤污病可整年发生。 煤污病的防治措施煤污病的防治以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的为害为 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 (1)加强管理,营造不利于煤污病发生的环境条 件。注意花木栽植的密度防止过密;适时修剪、 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内湿度。 (2)药剂防治。喷施杀虫剂防治蚜虫、介壳虫的 为害(详见蚜虫、介壳虫的防治);在植物休眠 季节喷施35Be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在 发病季节喷施0.3Be的石硫合

13、剂,有杀虫治病的 效果。 五、叶斑病类叶斑病是叶片因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 种类型斑点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 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 这类病害的后期往往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 霉层。 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 片的提早脱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链格孢(Alternaria Nees)广玉兰灰斑病桂花灰斑病银杏叶枯病尾孢属(Cercospora Fres.)大叶黄杨叶斑病水杉赤枯病丁香褐斑病金丝桃褐斑病叶点霉(Phyllosticta Pers.)枸骨叶斑病白玉兰叶斑病紫藤叶斑病黄馨叶斑病珊瑚叶斑病三角枫叶枯病紫玉兰叶斑

14、病桂花叶枯病假尾孢(Pseudocecospora Speg.)浙江紫薇穿孔病核果类穿孔病南天竹红斑病石榴角斑病紫荆角斑病杜鹃拟盘多毛孢褐斑病杜鹃色二孢红斑病女贞棒孢属叶斑病女贞棒孢属叶斑病盘多毛孢(Pestalotia)罗汉松盘多毛孢叶枯病山茶盘多毛孢褐斑病樟树黄化病三角枫藻斑病牡丹褐斑病椴树毛毡病1、症状 2、叶背毛毡状物 3、瘿螨 紫荆角斑病阔叶树轮斑病水仙花大褐斑病山茶藻斑病1、症状 2、游动孢子和孢子囊 月季黑斑病1分布与为害 月季黑斑 病是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 害,我国各月季栽培地区 均有发生。月季感病后, 叶片枯黄、早落,导致月 季第二次发叶,严重影响 月季的生长,降低切花产 量,

15、影响观赏效果。该病 也能为害玫瑰、黄刺梅、 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 物。图5-25 月季黑斑病 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 孢子2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 位。在叶片上,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的黑紫色 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 状。 病斑中央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 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斑周围组织变黄,在有些月季品种上黄色组织 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绿岛”。 嫩梢、叶柄上的病斑初为紫褐色的长椭圆形斑, 后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花蕾上的病斑多为紫 褐色的椭圆形斑。月季黑斑病 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3病原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 Fr.,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 盘孢目、放线孢属。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 层下,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 孢子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双胞,分 隔处略缢缩,二个细胞大小不等,直或略 弯曲;分生孢子梗很短,无色。4发病规律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 上越冬。 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 虫传播。 潜育期7 10 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 该病在长江流域一带一年中有56月和89月两个发 病高峰。在丽水4月中旬发病,6月霉雨季节和9月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