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61964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课】孔庙建筑赏析(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庙无锡太湖学院 旅游97 薛飞 杨健 刘恒斌孔庙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 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 曲阜城中央。它是一 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气势雄 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建筑赏析曲阜孔庙建筑赏析*3*4*5*太和元气坊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大中门同文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弘道门6*太和元气坊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大中门同文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弘道门7*下马碑 泮水桥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8*万仞宫墙万仞宫墙源于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形容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乾隆手书9*第一道门坊 金声玉振坊10*第一道门坊 金声玉振坊孟子

2、评价孔子的学识完美无缺,仿佛奏乐一般。11金声玉振坊 孔庙的第一座石牌坊,出自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 ,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古时奏乐以“金”(钟 )为始,“玉”(磬)为终,方为善始善终。*12*泮水桥13泮池与泮桥 礼记王制曰“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五经通义曰“诸侯不得观四方 ,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 宫”。唐玄宗曾追谥孔庙为“文宣王” ,位列诸侯,因而孔庙得以建泮池, 并从此有“文庙”之称。 在很 多文庙中泮池都以半圆形水池的形式 出现,其上修泮桥,也称状元桥。 曲阜孔庙的泮水在金声玉振坊之 后,棂星门之前。

3、*14*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15*下马碑16*棂星门棂星 文曲星17*棂星二十八星宿之一 棂星门18*棂星门人们把孔子喻作掌管文化的天神19*棂星门20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 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 有12个龙头阀。四根圆石 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 坐的天将。额枋上 雕火 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 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 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 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 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重修时“易以石”。棂 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 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 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 )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 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 曾铣手书,赞颂

4、孔子思想 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21棂星,即灵 星,又名天 田星,古人 认为它“主 得士之庆” 。古代祭天 ,先要祭祀 灵星。孔庙 设门名灵星 ,是说尊孔 如同尊天。*22*太和元气坊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23*太和元气坊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24*至圣庙坊汉白玉石坊 25*圣时门孟子 “孔子,圣之时者也 26据孟子记载 :“孟子曰:伯 夷 ,圣之清者也; 伊尹,圣之任者 也 ;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 子, 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在圣 人之中孔子是最 适合时代的。 据此,清世宗于 雍正八年 (1730年) 钦定孔庙

5、正门名 “圣时门”*27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 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 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 桥”。 *28*太和元气坊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弘道门29*壁水桥“壅绕如璧”取名“璧水” 30*弘道门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1壁水桥北为弘(hng )道 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 ,清雍正七年据论语 “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 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 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 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 曲阜县历代沿革志”

6、,记载 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 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 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 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 庙保管的 *32*太和元气坊下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大中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弘道门33*大中门34大中门原名中和门 ,较弘道门长且狭 窄,共5间,原为 宋代孔庙的大门, 后经明弘治时重修 ,今门系清代所建 。门左右两旁禹有 绿瓦拐角楼一座, 系元至顺二年(公 元1331年)为使孔 庙象皇宫一样威严 而建的。角楼均3 间,平面作曲尺形 ,立在正方形的高 台之上,台之内侧 有马道可以上下。 此两角楼瓦庙东北 、西北两角楼构成 一个巨大的长方形 ,以供守卫之用*35*太和元气坊下

7、马碑 泮水桥棂星门至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大中门同文门金声玉振坊万仞宫墙弘道门36*同文门37同文门-孔庙的第五道大门,同样始建于宋代,起到 此院主要建筑奎文阁的屏障作用 *38*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39*奎文阁十三铜亭40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 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41*奎文阁“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喻做“文官之首”42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 (公元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 ,二十八宿之

8、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 钩,似文字之画” ,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首。后 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43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 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 ,三重飞檐,四层斗栱。内 部两层,中夹暗层,层叠 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斗 栱,斗栱上再立上层木柱。 奎文阁结构合理,固坚异 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 元1504年)重修以来,经 受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侵 袭和多次地震的摇撼,虽 然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使曲 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 一”,而奎文阁坚固的旁证 仍然无恙,岿然屹立,不 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 构建筑之

9、一。 *44过奎文阁为 孔庙的第6 进庭院。院 落狭长矗立 着13座碑亭 ,南8北5, 两行排列, 斗栱飞翘, 檐牙高啄, 黄瓦耀金, 栉次鳞比。 十三碑亭专 为保存封建 皇帝御制石 碑而建,习 称“御碑亭” 。*45*十三碑亭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 46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 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 ,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 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 ”,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位于南排 开东起第六座金代

10、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 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 ,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 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47*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48*大成门49*大成门50*大成门威武的战戟 庄严的大门 51“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 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 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 大成门,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大成门*52*

11、53大成门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来逐代增建而 成。能工巧匠们充分运用传统的勾心斗角的建 筑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空间的问题。*54*先师手植桧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55*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56*杏坛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57杏坛“杏坛”二字,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 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 年 (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 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 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58杏

12、坛十字结脊,四面悬山,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 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 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 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59*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60*大成殿东方三大殿 61*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 62*大成殿63*大成殿64*大成殿65*大成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66*大成殿67*大成殿孔庙 核心孔子神位68*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寝殿69大成殿 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 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

13、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 米,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 深24.89米,重檐九 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 ,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 殿。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 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 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四周廊下环立 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 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原为明弘治 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 正二年火 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 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 72条,细心的工匠在石柱上

14、记下了雕刻的龙的总 数,共1296条。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 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 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 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 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 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 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 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筑艺术, 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才华和智慧。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 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 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15、再外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 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四配塑像 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均头戴九旒冠,身穿九章,服,手执躬圭,一如古代 上公礼制。塑像都置于木制贴金神龛内,孔子像单龛,施十三踩斗栱,龛前两柱各雕一 条降龙,绕柱盘旋,姿态生动,雕刻玲珑,异常精美。四配十二哲两位一龛,各施九 踩斗栱。龛前都有供桌、香案、摆满祭祀时使用的笾、豆、爵等礼器。殿内还陈列着 祭祀孔子时中和韶乐乐器和舞具。殿外悬有10块匾额、3副对联,门外正中是清雍正 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 “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和光

16、绪皇帝题书 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悬挂着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每块匾额长6米 多,高约2.6米,雕龙贴金,精美华丽 *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73寝殿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 之一的“寝殿”(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 专祠。 寝殿阔7间,深4间,间金妆绘,枋檩游龙和藻井团凤均由金箔贴成,回 廊22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牡丹一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 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圣圣先师夫人神位”。 *奎文阁十三铜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75*圣迹殿殿内共有120幅绘画刻石,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 76圣迹殿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 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 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