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老师ABA培训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52558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老师ABA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级老师ABA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级老师ABA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级老师ABA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级老师ABA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老师ABA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老师ABA培训(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初级ABA培训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es) ABA定义: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 干预的操作体系。 ABA与洛瓦斯:1962年美国的洛瓦斯对19 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两年时 间,结果有9例基本恢复接近正常,其他儿 童也有不同程度好转。目前认为ABA疗法 对各类广泛性发育障碍均有很好的疗效。(一)ABA的基本特点 田老师先讲到孤独症儿童的诊断都是通 过量表,行为症状诊断的,拍片化验根本 没用。所以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就从行为入 手。ABA大家都知道就是应用行为分析法 。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 直到最细小的但可

2、观测的行为单元。如:“ 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前”、“坐在 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 东西”等等。 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 的行为和活动。比如一个孩子不停地在沙发上跳 ,那他的适应性行为就是安静坐在沙发上。 每一种孤独症儿童不能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 ”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都可 以被分解成为许多工作步骤。 2。要求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解决奖励,即不能 被强化。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退缩 等)。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在没 有成人的任何指导和辅助下,孩子也能有 稳定的正确的反

3、应。5。课题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 的孩子三次就会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 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 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 别化设计的(IEP)。就是因人而异,因材 施教的意思。 (二)ABA的基本操作分式 回合操作教学法(DTT)又称“分解式操 作教学法”,它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核心。 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 强化)停顿。下一个回合。要对指令 作出反应,听指令做反应是社会行为。 指令反应结果(强化) 辅助 停顿 DTT五元素: 1。指令(等待反应的时间是2-3秒) 2。辅助 3。反应 4。强化 5。停顿(2-3秒) 孩子反应分三种: 正确反应:指令正确

4、反应结果( 强化)停顿 无反应: 指令无反应(辅助)结 果(强化)停顿 错误反应:指令错误反应中止回 合(重发指令)行 为 反馈对应表儿童的行为反应 老师的反馈结果1没有反应,也无不良行为等3-5秒(暂停),然后,再开始下 一个回合。“结果”是没有强化。下 一回合直接给予0秒辅助。2。错误反应(因是新课题,畏难 )告诉他“不对”,再试一次。下一回 合给予辅助,帮他理解指令要求。3。错误反应(故意行为)“消退法”几秒种不理他。4。不适当反应(站起来,刻板行 为)马上制止,结束这个回合。5。不适当反应(哭闹)“消退法“:不理他,哭闹减弱时立 刻开始下一回合。 指 令 ABA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5、中的 第一要素 指令的概念: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所出示的刺 激。指令包括语言指令和非语言指令。 指令从不反应机械反应弹性反应泛 化反应。这里指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肢体、动作 、沟通板、图片等建立沟通。 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愿, 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 。 发指令的原则:A、具有统一性,家庭成员 的统一。开始教时指令要保持一致,以孩 子准确理解让他做什么,等他学过一阵后 我们可以将指令改变一下。注意:开始时 指令必须保持一致,但要尽快地改变它, 以帮助孩子泛化使用。 B、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孩子没有反 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再发一下 个指令。我们的目的是:是让孩子

6、知道我 们的言语是有意义的,听到我们说话,他 就必须做出反应。 C、与强化物的结合。在孩子反应正确时,给予 夸奖(强化)。如果孩子做对了,而我们不对 此做出反应,就没有结果,或者说他的正确反 应被忽视了;换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 孩子的行为,要想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我们 也必须做出适当的反应。 发指令的技巧:A、及时、适时; 1。在训练中要抓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瞬间及时发出 指令。 2。在训练中孩子注意力进行分散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发出“看着我”的指令,也可以拿他喜欢的东西 给他看,吸引他注意力。 3。就是在恰当的时机把孩子无意识的动作或语言变 成有意义的指令或语言。 B、有必要性;比如能力

7、好的:发指令:洗 手;能力不好的:先打开水笼头,再搓一 搓。C、准确、扼要开始训练时指及特别简单。比如就一个字或 二个字。(走,爬,跑,跳;过来,坐下 ,起立等。)随着孩子的能力提高后,指 令要渐渐复杂起来,越来越接近生活中的 自然语言。 D、可实现性。只理解一步指令,发二步指令 就不可能。5。发指令注意事项:A、环境单一,目标明 确,避免不必要刺激;B、观察孩子反应,给予必要辅导;C、语言指令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 把握恰当、提高的原则。 发指令的要点:1。发指令一定要简单、准确。 2。大量的日常生活的随机发指令 训练,会使孩子越来越听话。 3。发指令不能重复,重复意味着 前面的指令无效。无效

8、指令的后果就是孩子下一 次不会理你。 辅 助 一、 概念: 辅助(prompts)一种附加的刺激,被使用 在有意识引发正确反应(所期望的反应) 。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 系,以保证儿童反应正确,使强化的目的 得以实现。附加的概念是:一个回合中可 以有辅助也可以没有,但一个回合中必须 要有:指令反应结果停顿。 在这过程中千万不要把辅助放到错误反应 之后。 二、 辅助种类: 1、身体辅助(physical)通过接触患 儿的身 体以帮助他完成正确反应,包括完全的和部分的 (full or partial)身体辅助。辅助强度最大 的一种形式就是身体辅助,也是最直接的当时最 有效的,但对听指

9、令理解也是最弱的一方面。 2、动作示范(Modeling)通过示范指令的动 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 3、手势辅助(Gestural)用手势动作(指点 、示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4、方位辅助(Positional)将刺激物置于孩子容易 给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识别物品方位时用的比较多 )。 5、语言辅助(Verbal)1、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 示意出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2、在语言刺激中给出( 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1种是要慎用,因为语言辅助 会让孩子产生依赖,2种例子如:你今天吃什么饭,可 以提示到只让孩子说出:米饭。 6、视觉辅助(Visual)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 提示。 7、眼神

10、辅助用眼神来提示孩子给出正确反 应 三、 辅助的技巧: 1、 时间辅助要及时,以帮助孩子建 立信心,发生兴趣并体验成就感。我们辅 助孩子就是为了更容易让孩子得到强化, 确定不会的课题要零秒辅助,减少孩子的 错误反应。 2、 反差改变刺激物与其它物品的反 差程度,以诱导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如; 大/小,生疏/熟悉,色彩。如分类,开始不 教水果类和蔬菜类,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东 西无法确定类别,对于孩子来说不好区分 。 3、 尽量避免出现无意识辅助在完成 指令的过程中,避免孩子寻找与指令内容 无关的信息。一个是眼神一个习惯性动作 ,一定要注意,当孩子表现出在你的面前 和别人面前反差大时,可能出现无意识辅

11、 助。 4、 辅助与强化相结合注意在辅助孩 子作出正确反应后给予奖励。强化是为了 正确行为继续出现,强化强度与独立完成 不一样,独立下强化度非常高,辅助下的 强化要低。辅助消失 辅助程度的减弱: 例A:在使用身体辅助连续几次能完成“摸”后 ,下一个回合尝试采用一个手势辅助(指 着正确的实物) 例B:在使用一个语言辅助替代孩子说出一 个实物名称连续几个次能做出正确反应后 ,下一个回合尝试使用只发出第一个音节 。 2.适时延长“等待”的时间(这也是一种辅助 退缩)。 在孩子已经有过一、两次成功独立完成指 令动作后,在下一个回合中如果孩子没有 及时对指令做出反应,就可以尝试适当的 延长等待时间,但注

12、意等待时间不能超过 二秒钟,以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也 就是说保证孩子正确反应为前提)。 3. 以保证正确反应为前提 “你要逐渐地消失辅助,直到孩子在没有辅 助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记住要慢慢地消失 辅助,在一级水平的辅助消失或减弱之前 ,孩子能够在这种辅助条件下成功地完成 几个连续的回合。如果辅助减低一级后孩 子未完成正确反应,返回到降低“以前”的辅 助上去,也就是说,在确定了降低或减弱 后的辅助肯定不行后,要使用肯定能够使 孩子做出正确反应的(程度较高的)辅助” 。 强化 强化的种类 强化的方式 如何判断什么是应该被强化的行为 强化物 一、强化 1、意义ABA方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

13、合中的表现结果的环节,体现了行为训练的基本 理念(交往的愉快感)。正确理解强化的原则, 熟练掌握强化的技巧,是训练有效的关键。 2、概念针对孩子的反应而预设的反应:给予 强化/不给予强化。在这里薄老师着重讲到“预设” 二字,她说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孩子不同 的反应,表现好给予奖励(强化),不配合不给 予奖励(不强化)。但这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的 ,不能等孩子表现好了你再到处找强化物或还没 想出该奖励什么比较好。 3。强化原理 刺激(指令)-反应(R)-强化 刺激(指令)-反应(R1)-无强化 R:正确反应/适当的行为/所期望的行为 R1:错误反应/不适当的行为/不期望的行为 某种行为:适当给

14、予奖励该行为 得到强化继续出现; 某种行为:不适当不予奖励该行 为没得到强化减少或消失。 薄老师在讲到适当行为时说:包括自我刺 激的行为也算是适当的,因为他没有影响 到他人的行为.对于不适当的行为未强化, 就可能减少或消失,适当行为增多,得到 强化,适当行为也就会逐渐增多。这是强 化的原理,如果不用心看再类化,还真悟 不出来什么道理。 二、强化的种类:根据强化的动力来源: 、外在强化(来自孩子以外的奖励性刺 激,受他人控制,如夸奖、食物,玩具,拥抱 ,微笑,游戏等); 、内在强化(来自孩子本身的奖励性刺 激,如愿望 、兴趣、对社会规范规则的 自觉认可)。例如:上个人工作系统 . 注意:外在强化

15、是手段,内在强化是目的 。家长和老师要做到正强化匹配:把自己 当作强化物,孩子一看见你就高兴。内在 强化是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强化, 自我控制。 三、强化的方式、正强化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 ,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增长。正强化的技巧: 、及时夸奖(仅限于初期训练1-3秒以内) ,当正确反应及时夸奖。 、判断准确:强化的结果是孩子想要的。 例如:发指令,拍手后又摸了头,就不应该 强化他。 、创造机会:把课题进行分解,让他有机 会得到奖励。 、契约兑现(没有附加条件):答应孩子的 一定要给,无条件满足,不能孩子只拿到强化 物一下就提出许多问题。这不等于孩子得到了 奖励而是又多做了几个课题。 、坚持原则:就是指在什么情况给予奖励, 什么情况下坚决不给。 、持之以恒:既然开始训练了就要每天坚持 ,不能今天心情好我教教你,明天心情不好了 随便你干什么或要什么。 、说明原因:要对孩子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