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52519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详细讲述)(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信息系统14.1系统模块结构设计补充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其任务是合理地进行模块的分解和定义,把每个子系统划分成一个个模块,并通过模块结构图把分解的模块按层次结构联系起来。模块与模块分解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的标准形式如何画模块结构图q模块结构图的改进高内聚低耦合在改进模块结构图时还应注意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2(一)模块与模块分解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的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根据模块功能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逻辑模块。物理模块是逻辑模块的具体化,可以是一个

2、计算机程序、子程序或若干条程序语句,也可以是人工过程的某项具体工作。1、概述会计信息系统3(一)模块与模块分解2、模块的四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会计信息系统4(一)模块与模块分解3、模块分解系统逻辑模型中数据流图中的模块是逻辑处理模块,模型中没有说明模块的物理构成和实现途径,同时也看不出模块的层次分解关系,为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中要将数据流图上的各个逻辑处理模块进一步分解,用模块结构图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关系,并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变为物理模型。会计信息系统5(一)模块与模块分解3、模块分解(1)划分模块的依据一个合理的子系统或模块划分,应该是子系统或模块内部联系强,子系统或模块间尽

3、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尽量适应用户的组织体系,有适当的共用性。会计信息系统6(一)模块与模块分解3、模块分解(2)模块分解的方式按逻辑划分:把相类似的处理逻辑功能放在一个模块里。按时间划分按过程划分按通信划分按职能划分按职能划分子系统、按逻辑划分模块所形成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8(二)模块结构图模块结构图是把分解的一个个模块按层次结构联系起来的图。模块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图形工具。作为一种文档,它必须严格地定义模块的名字、功能和接口,同时还应当在模块结构图上反映出结构化设计的思想。序号名称符 号含 义 说 明1模块表示一个功能模块,模块名称标注在方框的内部2预定义表示一个预先定义

4、的模块,模块名称标注在方框的内部,预先定义模块是指不必在编程实现的模块,通常是应用程序中的一个程序。3调用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箭头部分指示被调用模块,箭尾部分指示调用模块。4数据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数据流,数据项名称或编号标注在旁边。5控制信息表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控制流,控制变量的名称或编号标注在旁边。6判断分支表示模块内部包含有判断逻辑,根据判定结果调用哪些功能模块。7循环调用表示模块内部包含有循环调用某个或某些模块的功能。8转接模块结构图需要转接到另外一张纸上,或为了避免图上线条交叉时,都可使用转接符号,圆圈内加上标号。会计信息系统10(二)模块结构图1、模块系统设计中所说的模块

5、为物理模块,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 用长方形框表示一个模块,对于现成的模块,则以双纵边矩形框表示。 长方形中间标上模块名,模块名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 模块的名字应当能够表明该模块的功能。模块的表示会计信息系统11(二)模块结构图2、调用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联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如果一个模块是否调用一个从属模块,决定于调用模块内部的判断条件,则该调用称为判断调用。如果一个模块通过其内部的循环功能来循环调用一个或多个从属模块,则该调用称为循环调用。模块调用会计信息系统12

6、(二)模块结构图3、数据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处供处理,而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到调用模块。会计信息系统13(二)模块结构图4、控制信息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文件读到末尾所产生的文件结束标志等。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会计信息系统14(二)模块结构图5、转接符号当模块结构图在一张图面上画不下,需要转接到另外一张纸上,或为了避免图上线条交叉时,都可使用转接符号,圆圈内加上标号,如图所示。 转接符号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15(三)模块

7、结构图的标准形式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有两种标准形式:变换型模块结构事务型模块结构会计信息系统16(三)模块结构图的标准形式1、变换型模块结构变换型模块结构描述的是变换型系统,变换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加工(中心变换)输出变换型模块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经过加工后输出。变换型系统工作的顺序:首先主模块受到控制,然后控制沿着结构逐层达到底层的输入模块,当底层模块输入数据后,由下至上逐层传送,逐步由“物理输入”变成“逻辑输入”C;在主控模块控制下, “逻辑输入”经中心变换模块转换成“逻辑输出”D,D再由上至下逐层传送,逐步把“逻辑输出”变成“物理输出”E。这里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分别为系

8、统主处理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而“物理输入”和“物理输出”是指系统输入端和系统输出端的数据。会计信息系统18(三)模块结构图的标准形式2、事务型模块结构事务型系统由三层组成:事务层操作层细节层事务型模块的功能是对接收的事务,按其类型选择某一类事务处理。事务型系统工作的顺序:主模块将按事务的类型选择调用某一事务处理模块,事务处理模块又调用若干个操作模块,而每个操作模块又调用若干个细节模块。在实际系统中,由于不同的事务可能有共同的操作,而不同操作又可能有共同的细节,因此事务型系统的操作模块和细节模块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共享。变换型和事务型模块结构都有较高的模块内聚和较低的块间耦合,因此便于修改和

9、维护。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经常将这两种结构结合使用。会计信息系统20(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下面介绍通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技术,导出“变换型”和“事务型”初始结构图的方法。变换分析事务分析混合结构的分析会计信息系统21(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1、数据流图的两种典型结构系统分析阶段,我们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得到了由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等组成的系统的逻辑模型。现在,可根据一些规则从数据流图导出系统初始的模块结构图。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通常也可分为两种典型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会计信息系统22(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1、数据流图的两种典型结构变换型结构:变换型结构

10、的数据流图呈一种线性状态,它所描述的工作可表示为:输入、主处理、输出。会计信息系统23(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1、数据流图的两种典型结构事务型结构:事务型结构的数据流图则呈束状形,即一束数据流平行流入或流出,可能同时有几个事务要求处理。会计信息系统24(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1、数据流图的两种典型结构上述两种典型的数据流图结构分别可通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技术,导出“变换型”和“事务型”初始的模块结构图。这两种方法的思想是首先设计顶层模块,然后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最后得到一个满足数据流图所表示的用户要求的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的物理模型。会计信息系统25(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

11、构图2、“变换分析”技术因为变换型结构由输入,主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所以从变换型结构的数据流图导出变换型模块结构图,可分三步进行。找出系统的主加工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1)找出系统的主加工为了处理方便,先不考虑数据流图中的一些支流,如出错处理等。通常在数据流图中多股数据流的汇合处理往往是系统的主加工。若没有明显的汇合处,则可先确定哪些数据流是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从而获得主加工。(2)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顶层模块:首先在与主加工对应的位置上画出主模块,主模块的功能就是整个系统要做的工作,主模块又称为主控制模块。主模块是模块结构图的“顶”。现在我们就可按“自顶向下,逐步细

12、化”的思想来画模块结构图顶下的各层了。每一层均需按输入、变换、输出等分支来处理。 为每一个逻辑输入画一个输入模块,其功能是向主模块提供数据。 为每一个逻辑输出画一个输出模块,其功能是把主模块提供的数据输出。 为主处理画一个变换模块,其功能是把逻辑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出。至此,结构图第一层就完成了。在作图时应注意主模块与第一层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要与数据流图相对应。(2)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第一层模块(3)设计中层模块和下层模块 因为输入模块的功能是向调用它的模块提供数据,所以它自已也需要一个数据来源。此外,输入模块必须向调用模块提供所需的数据,因此它应具有变换功能,能够将输入数据按模块的要求进

13、行变换后,再提交该调用模块。从而,要为每个输入模块设计两个下层模块,其中一个是输入模块,另一个是变换模块。 同理,也为每个输出模块设计两个下层模块,一个是变换模块,将调用模块所提供的数据变换成输出的形式,另一个是输出模块,将变换后的数据输出。该过程由顶向下递归进行,直到系统的物理输入端或物理输出端为止。 每设计出一个新模块,应同时给它起一个能反映模块功能的名字。会计信息系统31(四)如何画初始的模块结构图3、“事务分析”技术当数据流图呈现“束状”结构时,应采用事务分析的设计方法。就步骤而言该方法与变换分析方法大部分类似,主要差别在于由数据流图到模块结构的影射方式不同。 进行事务分析时,通常采用

14、以下四步:确定以事务为中心的结构,包括找出事务中心和事务来源。如图所示的典型事务型数据流结构为例,是事务中心,则为事务来源。按功能划分事务,将具备相同功能的事务分为同一类,建立事务模块。为每个事务处理模块建立全部的操作层模块。其建立方法与变换分析方法类似,但事务处理模决可以共享某些操作模块。若有必要,则为操作层模块定义相应的细节模块,并尽可能使细节模块被多个操作模块共享。A X下图是一个以事务为中心的数据流图,显然,加工“确定事务类型”是它的事务中心,由该数据流图经事务分析可得到的模块结构图如图所示。4、混合结构的分析在规模较大的实际系统中,其数据流图往往是变换型和事 务型的混合结构。此时可把

15、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应用在同一 数据流图的不同部分。 例如,可以以“变换分析”为主,“事务分析”为辅进行设计。先找出主处理,设计出结构图的上层,然后根据数据流图 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适当选用“变换分析”或“事务分析” 就可得出初始结构图的某个方案。其中第一层是用变换分析得到的,而模块“使b变成d”及 下层模块和模块“变d为g” 及下层模块则是采用事务分析 得到的。变换型和事务型混合 结构的模块结构图课堂练习: 1.将下面给定的数据流图转换为相应的初始 模块结构图xy课堂练习: 2.将下面给定的数据流图转换为相应的初 始模块结构图会计信息系统38(五)模块结构图的改进1、模块耦合和内聚的概念一个模块

16、内部的联系称为块内联系,穿越模块边界的联系称为块间联系。耦合是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内聚则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紧密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强,松散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比较弱,非耦合则表示模块之间无任何联系,是完全独立的。模块设计的标准:高内聚低耦合。会计信息系统39(五)模块结构图的改进2、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1)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数据耦合。例如,为了计算实发工资,“计算工资”模块必须把工资总额和扣款数传输给“计算实发工资”模块,而“计算实发工资”模块在算出实发工资后又送回到“计算工资”模块。这种耦合对系统的影响比较小,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但为了减少接口的复杂性,应尽量防止传输不必要的数据。2、模块的耦合方式(2)控制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则该耦合称为控制耦合。传送的控制信息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判定参数,调用模块通过该判定参数控制被调用模块的工作方式,若判定参数出错则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