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5250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3(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业的起源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和草 顶井架复原图河姆渡氏族干栏式房屋想像图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古代的畜牧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

2、纹黑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崧 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 4000前2685年 )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商朝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古代的畜牧业试将十二 生肖分类 , 分别谈谈 它们与中 国古代农 业文明的 关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农具的进步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石犁石锄 石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秋时期的铁锄战国时期铁锄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牛耕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江苏徐州出土)东 汉 牛 耕 图 画 像 石第

3、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筒车模型筒车应用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 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 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 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都江堰(四川成都)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4、成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分水鱼嘴 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 “鱼嘴” 伸入岷江中,使岷江 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 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 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飞沙堰 “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 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

5、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即水位测定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期秦国 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水尺。图为东汉 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石人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深淘滩,低作堰。 李冰“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 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 、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 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 ”。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 算恰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 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 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庄严的放水节仪式 2004年4月4日,一名少女将象征四海之水的圣水倒入岷江。当

6、日,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场面在中国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上 重现。据传,为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古蜀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 宰羊以“祀水”的习俗。都江堰修建后,“祀水”活动遂演变为以纪念 李冰治水功绩为主,一年一度,世代相传。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郑国渠渠首遗址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 开凿的。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 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 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 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7、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王景(王景)度地势,凿山阜 ,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 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 ,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 后汉书王景传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 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 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世纪后期我国治理 黄河的代表著作之一。黄河的治理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坎儿井外观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 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 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 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 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 里,总出水量每秒约

8、10立方米。 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 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 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 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 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 500亩。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坎儿井暗渠 坎儿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坎儿井示意图边疆地区的坎儿井返 回返 回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众人协田”牛骨刻辞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 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众 人曰协田”卜辞。意思是商王 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 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 农业生产的情况

9、。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镰刀是农业上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于王室贵族的 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 朝农业生产规模之大和奴隶、农民集体劳动的情况。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诗经噫嘻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经载芟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秋时期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朱陈村 唐白居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 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0、生为村之民, 死为村之尘。 。分析一下,为 什么朱陈村的 农民能有相对 安定的生活条 件?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宋代耕织图(局部)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浸种(耕织图局部 )返 回返 回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 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 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 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 者。西汉晃错论贵粟疏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 的什么特点?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是 _,_, _。2.从哪些工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水利的重视 ?3.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