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45223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PPT总结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概论 PPT 制作总结制作总结 13 物理物理 2 班班 13 物理物理 2 班班 在制作 PPT 时,我和其他同学分工明确,我负责查找相关资料,然后阅读课本教程,理清结构关系,列出 PPT 制作大纲,思考怎样提出问题,同学们如何作答,标准答案是什么?然后制作出 PPT 的框架,为了丰富课外资料,我又查找了相关视频。下载相关图片。做好 PPT 后,我发给我的另一位组员,由她来整理思路,上台为大家讲解 PPT,通过这次合作,我感受到分工合作,合作共赢的快乐。我们讲的是第三章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2、通过此次 PPT 的制作,我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 1、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存在着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形势对我们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从有利的方面看,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苏联、东欧等人民民主国家和若干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到1951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有 25 国家承认中国,其中有 17 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从不利的方面看,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美国千方百计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对新中国施加压力,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这对新中国无疑是一个严峻的

3、考验。国内形势: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任务已摆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新中国在旧中国的废墟上艰难起步,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主要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还很艰巨;国民经济千疮百孔;财政经济严重困难。上述国内外形势表明,建国初期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2 2、建国初期党的任务、建国初期党的任务建国初期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三、没收官僚资本和稳定物

4、价、统一财经的斗争三、没收官僚资本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逐步建立起来的。到 1950 年初,合计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 2800 余家,金融企业 2400 余家,构成了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部分。稳定物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一个突出任务。当时各大城市军管会或人民政府均发布了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的法令。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相继组织了 “银圆之战” 、 “米棉之战” ,使全国物价开始趋于稳定。1950 年 3 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提出了三个统一: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

5、现金管理。这个决定实行后,很快收到明显效果,财政收支接近平衡,市场物价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至此,建国初期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总之,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四、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为了及时总结经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1950 年 6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提交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并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

6、要讲话。毛泽东在书面报告中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指出,实现这个任务,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顺利完成,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这就是“不要四面出击” 。就是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七届三中全会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制定的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

7、对统一全党认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土地改革和各项社会改革的进行五、土地改革和各项社会改革的进行1 1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按照新的土地改革法 ,从 1950 年冬开始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各地大体上都分三批进行,每期约半年左右。每一期各地都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分赴农村,领导土改。每一期大体上都经

8、过发动群众、划分成份、没收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步骤。到 1952 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大约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历史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六、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六、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到 1952 年底,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具体表现:1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

9、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1952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810 亿元,比 1949 年增长 77.5%,平均每年增长 21%左右。2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1952 年同 1949 年相比,职工工资提高 70%,农民收入增长 30%。3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基础条件。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五种经济成份是: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国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并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总之,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是新生政权的巩固

10、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党在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同时,胜利地开展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斗争,顺利地推进了各项社会改革事业,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从而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认真总结建国后头三年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国情而提出来的。新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大体相同。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必须经历一个从新民主主

11、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任务的完成,我国已具备了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条件。因此,从 1952 年 9 月起,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开始酝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常简称为“一化三改” 。1954 年 2 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12、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从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的纲领。八、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性八、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历史的必然性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要求和必要条件。到 1952 年我国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虽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整个说来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的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

13、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的,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要从根本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就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立强大的国防。2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发展农业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业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小农经济,分散而又落后,不能满足人民及工业化事业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使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改

14、造农业,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就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个基本依据。个体手工业者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技术保守落后,同样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因此,通过合作化把手工业者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当时国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主要矛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产生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其唯利是图的本性和要求自由发展的欲望,必然和社会主义发生

15、矛盾,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总而言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一化”和“三改” ,这两方面的任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即建设与改造的辩证统一。2逐步过渡。逐步过渡。即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上采取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而在过渡的时间上采取分阶段的逐步过渡的办法。3和平改造。和平改造。不但

16、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这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不同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愿望。 “一五”计划制定和公布后,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潮。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各项建设捷报频传。比如,1953 年 12 月,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这是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建设。同时,华北地区的包头钢铁公司和中南地区的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始施工,为在内地建立大型钢铁基地开了头。再比如,到 1956 年,中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大批量生产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