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5123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 案案: : “乎乎”课件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乎】(一)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呢” 。例释: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 “呢” 。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2、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 “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论语泰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 ) (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

3、矣。 (捕蛇者说 ) (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 (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 (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 (乎:在)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课件 课件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乎】(一)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呢” 。例释:几寒乎?欲食乎?(

4、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 “呢” 。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 “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

5、也(齐桓晋文之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论语泰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 ) (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 (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 (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 (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6、(乎:对于)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 (乎:在)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课件 课件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乎”【乎】(一)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呢” 。例释: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 “呢” 。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

7、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 “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论语泰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

8、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 ) (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 (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吾尝疑乎是。 (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 (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 (乎:在)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