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4954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高中议论文:论今之大同作者:杨敬者大同何也?礼运所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今之大同,当以和谐为重!题记皇天于上,后土在下,悠悠千古,泱泱华夏。居有千万国土,古称礼仪之邦。世风日下,何故至于斯!古有春秋,礼坏乐崩;今有盛世,不识礼数。呜呼!浩然正气,漫于天地,然而于礼,何处寻乎?吾幼有父母教之以礼,余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稍大,启蒙于小学之中,内有童子数千。不乏有逾规越矩之人。小童无知,未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智。随波逐流,不免有非礼而动之举。既入初中之龄。见识浅薄,初识孔圣之言。敬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之志,行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举,茫然于“君子之义” ,愿行孝悌之责。

2、然则,尚君子之风,愿行千古之礼者,有几人与?观吾中华,虽颁之以政令,教之以论语 ,然其效不果,其根于何?盖因当世邪气嚣然,正气黯然。国虽有心行道德一途,重现礼仪大邦之威名,奈何力度不足。吾知道德一途漫长且坎坷,亦须行之得法。古可以君子之风拂小人之草,然今风如丝如缕,草却有遮天蔽日之势,固不可言和谐社会。欲以政令成君子之风,唯有教以少数之人,供之精学,若于丹教授等。再以其风吹有求之士,而后,众人之心,恶无耻之事。再以严法令之,使其大错刑之以法,小错励之以德。上诉为风气,亦乃大同之基也。基既有矣,建之何如?选贤举能,有贤有才者上也,虽如此,亦不足。需其上任之所,可发挥起极致之力也。子曰:“陈力就列

3、,不能者止。 ”概如此也。既贤矣,又何加焉?大行福利之政,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人之心,令其不以异目待废疾之人,若能有怜悯之情,则大善焉。教化其孤,供养其鳏,使其生且安乐。有此举,国之德运备矣。既善福利,又何加焉?民有用武之地也,即壮有所用耳。无用之人,虽有德风,奈何行事慵懒,人心无所依,必生闲事,闲事既生,则劳其政。一来一往间,二力竭也。国家之行不速也。故需壮有所用。总而言之,大同之建,宛如楼阁,以德为基,以法为绳,以民为瓦,以仁为砌,楼阁已固,大同成也!作者:杨敬者大同何也?礼运所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今之大同,当以和谐为重!题记皇天于上,后土在下,悠悠千古,泱泱华夏。居有千

4、万国土,古称礼仪之邦。世风日下,何故至于斯!古有春秋,礼坏乐崩;今有盛世,不识礼数。呜呼!浩然正气,漫于天地,然而于礼,何处寻乎?吾幼有父母教之以礼,余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稍大,启蒙于小学之中,内有童子数千。不乏有逾规越矩之人。小童无知,未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智。随波逐流,不免有非礼而动之举。既入初中之龄。见识浅薄,初识孔圣之言。敬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之志,行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举,茫然于“君子之义” ,愿行孝悌之责。然则,尚君子之风,愿行千古之礼者,有几人与?观吾中华,虽颁之以政令,教之以论语 ,然其效不果,其根于何?盖因当世邪气嚣然,正气黯然。国虽有心行道德一途,重现礼仪大邦之威名,奈何

5、力度不足。吾知道德一途漫长且坎坷,亦须行之得法。古可以君子之风拂小人之草,然今风如丝如缕,草却有遮天蔽日之势,固不可言和谐社会。欲以政令成君子之风,唯有教以少数之人,供之精学,若于丹教授等。再以其风吹有求之士,而后,众人之心,恶无耻之事。再以严法令之,使其大错刑之以法,小错励之以德。上诉为风气,亦乃大同之基也。基既有矣,建之何如?选贤举能,有贤有才者上也,虽如此,亦不足。需其上任之所,可发挥起极致之力也。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概如此也。既贤矣,又何加焉?大行福利之政,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人之心,令其不以异目待废疾之人,若能有怜悯之情,则大善焉。教化其孤,供养其鳏,使其生且安乐

6、。有此举,国之德运备矣。既善福利,又何加焉?民有用武之地也,即壮有所用耳。无用之人,虽有德风,奈何行事慵懒,人心无所依,必生闲事,闲事既生,则劳其政。一来一往间,二力竭也。国家之行不速也。故需壮有所用。总而言之,大同之建,宛如楼阁,以德为基,以法为绳,以民为瓦,以仁为砌,楼阁已固,大同成也!作者:杨敬者大同何也?礼运所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今之大同,当以和谐为重!题记皇天于上,后土在下,悠悠千古,泱泱华夏。居有千万国土,古称礼仪之邦。世风日下,何故至于斯!古有春秋,礼坏乐崩;今有盛世,不识礼数。呜呼!浩然正气,漫于天地,然而于礼,何处寻乎?吾幼有父母教之以礼,余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稍大

7、,启蒙于小学之中,内有童子数千。不乏有逾规越矩之人。小童无知,未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智。随波逐流,不免有非礼而动之举。既入初中之龄。见识浅薄,初识孔圣之言。敬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之志,行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举,茫然于“君子之义” ,愿行孝悌之责。然则,尚君子之风,愿行千古之礼者,有几人与?观吾中华,虽颁之以政令,教之以论语 ,然其效不果,其根于何?盖因当世邪气嚣然,正气黯然。国虽有心行道德一途,重现礼仪大邦之威名,奈何力度不足。吾知道德一途漫长且坎坷,亦须行之得法。古可以君子之风拂小人之草,然今风如丝如缕,草却有遮天蔽日之势,固不可言和谐社会。欲以政令成君子之风,唯有教以少数之人,供之精学,

8、若于丹教授等。再以其风吹有求之士,而后,众人之心,恶无耻之事。再以严法令之,使其大错刑之以法,小错励之以德。上诉为风气,亦乃大同之基也。基既有矣,建之何如?选贤举能,有贤有才者上也,虽如此,亦不足。需其上任之所,可发挥起极致之力也。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概如此也。既贤矣,又何加焉?大行福利之政,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人之心,令其不以异目待废疾之人,若能有怜悯之情,则大善焉。教化其孤,供养其鳏,使其生且安乐。有此举,国之德运备矣。既善福利,又何加焉?民有用武之地也,即壮有所用耳。无用之人,虽有德风,奈何行事慵懒,人心无所依,必生闲事,闲事既生,则劳其政。一来一往间,二力竭也。国家之行不速也。故需壮有所用。总而言之,大同之建,宛如楼阁,以德为基,以法为绳,以民为瓦,以仁为砌,楼阁已固,大同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