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49538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 。几千年以前,一位苍老的老人面对混乱无序的天下形势,留下这样的感叹。他就是如今为我们所崇敬的至圣之师孔子。他是圣,他有着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他阅览群书,才识见解“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他以他的道德,才识深深折服了每一个曾读到过他的言论的人。生在乱世时局动荡,面对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局面,他立誓要努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重建社会秩序,使人们生活有序、规范。虽然这样的想法似乎不合历史潮流,但他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和必成的信念,人实在令人钦佩。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你看他苍老的

2、眼眸中,仍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是师,他以他的道德学识深深感召着他的学生,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 ,此言不虚。他的三千多名弟子中,年龄跨度极大,但不管是年轻的一辈还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弟子,他都以老师的姿态循循善诱,启迪明智。他创立私学,使学在官府逐渐转化成学在民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世间多少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经弟子整理流传千年,历久弥新,至今仍在启迪众人。学生的成功,可以说是老师的成功。大家看像颜回、子路那样优秀的弟子,不正是印证了孔子教学的成功吗?他是圣,又是师,但最基本的,他是一个人。人何谓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思想,还因为人具有一颗爱人的心。仁即为爱人,是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亦

3、是孔子一生向往的道德准则。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以身作则教导弟子立仁心做仁人。他在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这正是孔子仁心爱民的体现。他这一生除了追求大道,就是在追求道德和礼治社会的路上坚持前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给那个黑暗冰冷的社会注入光明与温暖。现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这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影响力之大,此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这般大的影响力怕是再无人可超越了。李白一诗有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虽有些调侃意味,但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孔子的不解和讥讽。但即便如此,孔子不改心中之志,一心追求大道,盼以已为木铎,

4、授人以为人处世之道,真乃万世师表,至圣之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 。几千年以前,一位苍老的老人面对混乱无序的天下形势,留下这样的感叹。他就是如今为我们所崇敬的至圣之师孔子。他是圣,他有着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他阅览群书,才识见解“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他以他的道德,才识深深折服了每一个曾读到过他的言论的人。生在乱世时局动荡,面对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局面,他立誓要努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重建社会秩序,使人们生活有序、规范。虽然这样的想法似乎不合历史潮流,但他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和必成的信念,人实在令人钦佩。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你看他苍老的眼眸中,仍旧闪烁

5、着坚毅的光芒。他是师,他以他的道德学识深深感召着他的学生,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 ,此言不虚。他的三千多名弟子中,年龄跨度极大,但不管是年轻的一辈还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弟子,他都以老师的姿态循循善诱,启迪明智。他创立私学,使学在官府逐渐转化成学在民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世间多少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经弟子整理流传千年,历久弥新,至今仍在启迪众人。学生的成功,可以说是老师的成功。大家看像颜回、子路那样优秀的弟子,不正是印证了孔子教学的成功吗?他是圣,又是师,但最基本的,他是一个人。人何谓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思想,还因为人具有一颗爱人的心。仁即为爱人,是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亦是孔子一生向往的

6、道德准则。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以身作则教导弟子立仁心做仁人。他在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这正是孔子仁心爱民的体现。他这一生除了追求大道,就是在追求道德和礼治社会的路上坚持前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给那个黑暗冰冷的社会注入光明与温暖。现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这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影响力之大,此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这般大的影响力怕是再无人可超越了。李白一诗有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虽有些调侃意味,但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孔子的不解和讥讽。但即便如此,孔子不改心中之志,一心追求大道,盼以已为木铎,授人以为人处世之

7、道,真乃万世师表,至圣之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 。几千年以前,一位苍老的老人面对混乱无序的天下形势,留下这样的感叹。他就是如今为我们所崇敬的至圣之师孔子。他是圣,他有着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他阅览群书,才识见解“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他以他的道德,才识深深折服了每一个曾读到过他的言论的人。生在乱世时局动荡,面对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局面,他立誓要努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重建社会秩序,使人们生活有序、规范。虽然这样的想法似乎不合历史潮流,但他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和必成的信念,人实在令人钦佩。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你看他苍老的眼眸中,仍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

8、是师,他以他的道德学识深深感召着他的学生,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 ,此言不虚。他的三千多名弟子中,年龄跨度极大,但不管是年轻的一辈还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弟子,他都以老师的姿态循循善诱,启迪明智。他创立私学,使学在官府逐渐转化成学在民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世间多少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经弟子整理流传千年,历久弥新,至今仍在启迪众人。学生的成功,可以说是老师的成功。大家看像颜回、子路那样优秀的弟子,不正是印证了孔子教学的成功吗?他是圣,又是师,但最基本的,他是一个人。人何谓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思想,还因为人具有一颗爱人的心。仁即为爱人,是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亦是孔子一生向往的道德准则。他说,

9、当仁不让于师,以身作则教导弟子立仁心做仁人。他在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这正是孔子仁心爱民的体现。他这一生除了追求大道,就是在追求道德和礼治社会的路上坚持前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给那个黑暗冰冷的社会注入光明与温暖。现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这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影响力之大,此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这般大的影响力怕是再无人可超越了。李白一诗有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虽有些调侃意味,但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孔子的不解和讥讽。但即便如此,孔子不改心中之志,一心追求大道,盼以已为木铎,授人以为人处世之道,真乃万世师表,至圣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