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4934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主要硬件原理 及故障处理(周 琦)1. 硬盘的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处理 2. CPU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处理 3. 内存的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处理 4. 操作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5.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1.硬盘的基础知识及故障处1.1 硬盘的组成原理1.2 硬盘故障及处理1.1.1 硬盘的组成原理 硬盘基本上由控制电路板和盘体两大部分组成:控制电路板由接口、DSP处理器、ROM、缓存、 磁头驱动电路和盘片电机驱动电路等组成;接口有电 源接口和数据接口及硬盘内部的盘片电机接口、磁头 接口,电源接口提供硬盘工作所需要的电流,数据接 口提供与计算机交换数据的通道,盘片电机接口提供 盘片电机转动所需的

2、电流,磁头接口用于提供电路板 到磁头和音圈电机的信号连接;DSP处理器用于控制信号和数据的转换、编码等 操作; ROM中存储了硬盘初始化操作的部分程序, 有的ROM为独立的芯片(可能是EPROM、FLASH等 ),有的集成到了DSP中;缓存用于暂存盘体和接口 交换的数据,以解决接口速度和硬盘内部读写速度的 差别,缓存的大小对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硬盘的不断发展,缓存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大; 磁头驱动电路负责驱动磁头准确定位和对磁头信号进 行整形放大等;电机驱动电路负责精确控制盘片的转 速。盘体由盘腔、上盖、盘片电机、盘片、磁头、音圈 电机和其它的辅助组件组成。盘腔一般由铝合金铸造 后

3、机械加工而成,盘体的其它组件都直接或间接安装 在盘腔上面,盘腔上还有将硬盘安装到其它设备上的 螺丝孔。上盖一般由铝合金或软磁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有 的是单层的,有的是由多层材料粘合而成;它的主要 作用是与盘腔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整体,基本上 都是用螺钉与盘腔连接,为了保证密封,上盖与盘腔 的结合面一般都有密封垫圈。盘片电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带动盘片旋转,在控制 电路板上的盘片电机驱动芯片的控制下,盘片电机带 动盘片以设定的速度转动,盘片电机的转速由原来低 于4000转分,发展到现在的10000转分,甚至 15000转分;盘片转速的提高直接决定着硬盘的寻 道时间;当然,在提高转速的同时,硬盘的发热量

4、、 振动、噪声等也会对硬盘的稳定工作产生影响,所以 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断应用到盘片电机上,由最初的滚 珠轴承电机发展到现在的液态轴承电机。 硬盘的盘片是硬盘的核心组件之一,不同的硬盘可 能有不同的盘片数量;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在盘片上 的,盘片是在铝合金或玻璃基底上涂敷很薄的磁性材 料、保护材料和润滑材料等多种不同功能的材料层加 工而成,其中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磁层结构直接影 响着数据的存储密度和所存储数据的稳定性;为了提 高存储密度,防止超顺磁效应的发生,各相关机构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断改进磁层的物理性能和磁 层结构;磁记录层的记录方式也由以前的纵向磁记录 发展到现在的垂直磁记录。 在硬盘

5、出厂前,会在盘片上写入伺服信息,将硬 盘的盘面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同心圆,称为磁道,多个 盘片的相同位置的磁道形成了一个同心圆柱,这就是 硬盘的柱面,在每个磁道上又划分出相同存储容量的 扇区作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要让硬盘正常工作, 硬盘必须有相应的初始化和管理程序,其中有部分写 在盘片的特定区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固件区,对于 不同的硬盘,这个区域的物理位置是不同的,所记录 的程序的数量和功能也有差别。 由于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整个盘片完全一致, 必然有少部分扇区无法稳定读写数据,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坏道,在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要进行老化试验,将 坏道的位置写入硬盘固件区的工厂坏道表(p-List)中;

6、 同时在硬盘使用过程中,有少量的扇区由于种种原因 可能也无法正确读写数据,这些坏道的位置也可以写 入到硬盘固件区的增长坏道表(G-List)中。磁头也是硬盘的核心组件,磁头的性能对硬盘的 数据存储密度和内部传输率有很大的影响,磁头最早 应用的是铁磁物质,1979年发明了薄膜磁头,使硬盘 进一步减小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成为了可 能,80年代末期IBM研发了MR磁阻磁头,后来又研 发了GMR巨磁阻磁头,现在的硬盘都是采用GMR磁 头,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 取盘片上的数据; 磁头在工作的过程中并不与盘片接触,而是在盘 片高速旋转带动的空气动力的作用下以很低的高度在 盘片

7、上面飞行,为了提高磁头的灵敏度,磁头的飞行 高度在不断降低;磁头一般跟金属磁头臂、音圈电机 线圈和预放电路等组成一个组件,磁头在音圈电机的 带动下根据读写数据的需要做往复运动来定位数据所 在的磁道。由于磁头需要靠盘片旋转带动的空气动力 来飞行,那么在硬盘不工作或盘片电机的转速还没有 达到预定值时,磁头无法飞行,而磁头的读写面和盘 片都很光滑,如果他们直接接触必然导致粘连而妨碍 盘片起转或导致磁头和盘片损伤,为此磁头在不工作 时需要停泊在数据区以外的区域;硬盘有两种方式来满足这个要求: 第一种方式是在盘片内侧开辟一个环形的磁头停 泊区,磁头不工作时停泊在这个地方,为了防止粘连 ,停泊区被有意加工

8、成带有一定粗糙度的区域,以便 磁头停泊在这里时磁头和盘片之间有一定的空气,但 这样必然导致硬盘启停时磁头和盘片要发生较严重的 摩擦而损伤磁头,所以硬盘还有一个启停次数的指标 ;第二种方式是在盘片的外面安装一个磁头停泊架 ,当磁头不工作时停泊在停泊架上,这样正常情况下 磁头永远也不会和盘片表面接触,也就不存在启停次 数的问题。为了防止硬盘不工作时发生意外,不同的硬盘还 设计了不同的磁头锁定机构,当硬盘不工作或盘片没 有达到预定转速时,磁头锁定机构将磁头锁定在停泊 位置,有时我们在晃动硬盘时硬盘里有响声,就是由 磁头锁定机构发出的;为了防止磁头工作时出现意外 而导致磁头撞击盘片电机的主轴或移动到盘

9、片或停泊 架以外,还设计有磁头限位装置 。音圈电机由一到两个高磁场强度的磁体及外围的 磁钢组成封闭磁场和音圈电机线圈组成,在磁头驱动 电路的控制下,依读写数据的要求,带动磁头在盘片 上方作往复运动使磁头定位在需要的数据磁道上。硬盘通电以后,DSP首先运行ROM中的程序, 部分硬盘会检查各部件的完整性,然后盘片电机起转 ,当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时,磁头开始动作定位到盘片 的固件区,读取硬盘的固件程序和坏道表,固件区在 硬盘上的物理位置并不是一定的,完全由硬盘的设计 决定;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固件都一定要写在盘片上 ,在硬盘的所有固件中,只有硬盘的密码是一定写在 其固件区的;部分硬盘会先将ROM中记忆的

10、系列号与 盘片上的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硬盘会终止初始化 工作,如果固件的关键扇区或文件损坏,硬盘可能出 现敲盘、不能被BIOS识别或识别错误等故障;当所有 必须的固件正常读出后,磁头会定位到硬盘的0柱面 、0磁头、1扇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0道,一般来说 ,硬盘的0磁头位于靠近盘片电机也就是硬盘的底部 ,而0道靠近盘片的边缘,然后我们才能对硬盘进行 操作。 1.2.1 硬盘故障及处理2、电脑频繁死机,即使在CMOS或DOS下也会出现 死机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其它配件出现问题,如内存 等之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利用排除法查找故障 出处);3、电脑不断重启,特别是开机不久便连续出现重启 的现象;

11、 4、电脑性能下降,而且下降的程度相当大。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我们就应怀疑这种现象可能 与CPU有关了,CPU故障的处理思路如下:a. CPU是否被烧毁、压坏打开机箱检查,取下风扇,拿出CPU然后用肉眼 检查CPU是否有被烧毁、压坏的痕迹。现在采用的封 装CPU,其核心(如P铜矿、AMD的毒龙、雷鸟)十 分娇嫩,在安装风扇时,稍不注意,便很容易被压坏 。CPU损坏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针脚折断。现在无论是 毒龙/雷鸟/还是P/P4,采用的都是Socket架构。 CPU通过针脚直接插入主板上的CPU插槽,尽管 号称是“零插拔力”插槽,但如果插槽质量不好,CPU 插入时的阻力还是很大,大家在拆卸或者安装时

12、应注 意保持CPU的平衡,尤其安装前要注意检查针脚是否 有弯曲,不要一味地用蛮力压或拔,否则就有可能折 断CPU针脚。b.风扇运行是否正常CPU运行是否正常与CPU风扇关系很大。风扇 一旦出故障,则很可能导致CPU因温度过高而被烧坏 。平时使用时,我们不应忽视对CPU风扇的保养。 比 如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风扇的润滑油容易失效,导 致运行噪音大,甚至风扇坏掉,这时我们就应该将风 扇拆下清理并加油。c. CPU安装是否正确注意检查CPU是否插入到位,尤其是对采用Slot1 插槽的CPU(如P及老P),安装时容易安装不到位 ;现在的CPU都有定位措施,但仍要检查CPU插座的 固定杆是否固定到位。

13、d.跳线、电压设置是否正确尤其是在采用硬跳线的老主板上,稍不注意就可 能将CPU的有关参数设置错误。因此在安装CPU前, 我们应细心阅读主板说明书,认真检查主板跳线是否 正常并与CPU匹配。当然现在大多数主板都能自动识 别CPU的类型,然后把CPU的外频、倍频及电压,设 置项改为“Auto”跳线设置。e.借助Debug卡Debug卡通过读取80H地址内的POST CODE, 并经译码器译码,最后由数码管显示出来。这样就可 以通过Debug卡上显示的十六进制代码判断出问题的 部件是不是CPU了,而不用仅依靠计算机主板那几声 单调的警告声来粗略判断硬件错误了。当电脑出现运行不稳定、通电后不能启动等

14、现象 时,如果排除了电源、内存以及软件病毒等因素引发 故障的可能性以后,接下来就需要检查CPU是否有问 题了。由CPU造成的故障表现虽然是多种多样,但归 纳起来也无外乎频繁死机、开机自检显示的工作频率 反复变 化、因超频过度而无法开机,以及系统加电后 没有任何反应等几种方式。1频繁死机这种故障现象比较常见,主要原因一般是由散热 系统工作不良、CPU与插座接触不良、BIOS中有关 CPU高温报警设置错误等造成的。采取的对策主要也 是围绕CPU散热、插接件是否可靠和检查BIOS设置 来进行。例如: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必要时甚至 可以更换大排风量的风扇)、检查散热片与CPU接触 是否良好、导热硅脂

15、涂敷得是否均匀、取下CPU检查 插脚与插座的接触是否可靠 、进入BIOS设置调整温 度保护点等。2开机自检显示的工作频率不正常具体的表现为开机后CPU工作频率降低,屏幕显示 “Defaults CMOS Setup Loaded”的提示,在重新设 置 CMOS 中的CPU参数之后,系统可恢复正常显示 ,但故障会再次出现。产生这种情况与CMOS电池或 主板的相应电路有关。遇此故障可遵循先易后难的检 修原则,首先测量主板电池的电压,如果电压值低于 3伏特,应考虑更换CMOS电池。假如更换电池没多 久,故障又出现 ,则是主板CMOS供电回路的元器件 存在漏电,此时需将主板送修。3超频过度造成的无法开

16、机过度超频之后,电脑启动时可能出现散热风扇转 动正常,而硬盘灯只亮了一下便没了反应,显示器也 维持待机状态的故障。由于此时已不能进入BIOS设置 选项,因此,也就无法给CPU降频了。遇到这种情况 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1)打开机箱并在主板上找到给CMOS放电的跳线( 一般都安排在钮扣电池的附近),将其设置在“CMOS 放电”位置或者把电池抠掉, 稍微等待几分钟时间后 ,再将跳线或电池复位并重启电脑即可。 (2) 现在较新的主板大多具有超频失败的专用恢复 性措施。比如:可以在开机时按住del键不放,此时系 统启动后便会自动进入BIOS设置选项,随后即可进行 降频操作。而在一些更为先进的主板中,还可在超频 失败后主动“自行恢复”CPU的默认运行频率。 4系统加电没有反应一般在遇到这种故障时可采用“替换法”来确定故 障的具体部位。假如消除了主板、电源引发故障的可 能性,则可确定是CPU的问题并多为内部电路损坏。 倘若如此的话,就只能通过更换CPU来解决了。提示:有些人认为CPU散热风扇的转速越高,散 热的效果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