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4780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4-教育目的论(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目的论第一节 现代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 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 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 指导作用。教育目的的内容 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对教育目的的 性质与价值取向、受教者身心发展 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的规定。要给 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 、定点。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提示 教育目的的本质; 定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作 出凝练概括;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 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培养目标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 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 它是教

2、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 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而言的,是社 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 的设想或规定;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 象提出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 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 来的,因此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 的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第二节 现代教育目的 确立的依据与分类一、现代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一)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

3、约教育 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教育目的的 提出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而且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 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对劳动者的 培养提出自己的要求。1、生产力的影响 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思 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决定 性的影响,教育目的必定由一定条 件下的物质生活需要或物质经济利 益所决定。2、生产关系的影响 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如顺序 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 速度的不均匀性和个别差异性)和受 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不同环 境、不同时代下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 机)。3、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确定也是人们主观选 择的结果。

4、不同时期和背景下, 人们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不同, 因此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取舍。二、现代教育目的的分类 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标准 的分类: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 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 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 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1、个人本位论 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 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 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 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这种理论的观点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 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 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 教育活动。 首先,个人的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 其次,

5、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 于社会; 再次,以对社会功能的好坏来作为教育 结果的评价标准。这种理论的观点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 的偏差中西方比较教育价值与教育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中国西方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 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中国西方西方

6、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 ,制作知识,技能 ,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总结q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 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q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q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 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

7、 要求;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最优秀的人才,哪儿去了?案例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 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 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 国,比例高达78。 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 ,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 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 ,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 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

8、5人,出国人数达到13 人,比例为90%。 2002年出国更热,北大学生出国被拒绝很 少,多数学生是自费出国留学。尤其是理 工科出国率非常高。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 出国率更高,有的几乎全班端。 199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留 学的为760多人;1999年为960多人;2000 年更是突破千人大关,达1120多人;这几 年更是增长强劲。中国青年报记者曾经在清华校园做 了一个随机采访,被采访的18位清华学生 中,明确表示希望出国深造的有14位,另 外4位视情况而定。在被问到是否会回国 时,表态坚决回国的只有3位;还有3位说 现在是倾向于回国的,但不敢保证以后会 有什么变化;表示要看情况再作

9、决定和不 打算回国的各有4位。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 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 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在我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 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等 众多内涵,此有别于西方仅仅规定 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 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它是各育的知性基础。2、智育 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 与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 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3、体育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 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 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

10、育。4、美育 向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 教育。它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 个方面。5、劳动技术教育(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五育中的各育都包含对学生的身、 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还包含着对 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 求。 一方面,“五育”之间不能替代,因为各育之 间是相对独立的,有区别的,各育都有自己特 定的内容、内涵、任务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 起着不同的作用。 另一方面,“五育”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互相促进的。 所以,应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防止重此 轻彼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考虑人的素 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育结合起来

11、 ,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三、教育目的的实现 素质教育(一)审视应试教育1、应试教育的理解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 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 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选拔适 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2、应试教育的存在基础首先,应试教育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影 响,有文化传统的影响; 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生产力的不发达、 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 再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机会竞争的 激烈是其重要原因; 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偏差的产物。 这就是“应试教育” 批而不亡的原因。(二)倡导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

12、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 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 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 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 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 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 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第三届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 手的“经典”回答:问: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 两个儿子:A、曹丕、曹植 B、曹丕、曹冲 C、曹植、曹冲 选手答A,正确。但当余秋雨先生追问她读过“三曹 ”的文学作品没有时,她居然落落大方地说:“读 过,满江红啊!”全场哗然! 问:“一日不见”请接下一句。 选手:(思索

13、,抓耳挠腮,然后挤出三个字)好想你 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素质教育的特证 首先,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 人的完善、全面发展的转变。 其次,是对当前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 积极纠偏。 最后,它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主体 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2、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辨析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 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 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 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 程安排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 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

14、置课程。第三、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 注入式讲授为主; 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 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 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的 新教学观; 确立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 学生观。(四)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更新观念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使教师职 业角色的转化; 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家气魄 的

15、校长队伍;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把素质教育落 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之中; 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 的 教育网络。2、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摘自朱永新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1.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2.简述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 3.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5.应试教育的存在基础是什么? 6.谈谈你所理解的“素质教育”?问题思考参考书籍1、王天一等编: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黄葳: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4、陈磊:素质教育新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