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4767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提纲 1、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重大意义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安全法。这部法律的通过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总 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道路交 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突出表现在: (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多年上升。交通事

2、 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 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去年全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 亡10.9万人,受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群死群伤的特大事 故频发。2000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40 起左右。 (二)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大多数城市不同程度存在交通拥堵现象。 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城市交通高峰时段主干道机动车车速下 降,出现拥堵。一些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交通环境脆弱,路网通行效 率下降,主、次干道车流缓慢,常发大面积、持续时间长的拥堵。居民出 行时间、交通

3、运输成本明显增加。北京等特大城市交通高峰主、次干道交 通流已达到饱和或超饱和状态。部分公路的个别路段也开始出现严重交通 拥堵。今年以来,10多条国道和八达岭高速均发生了超过10小时以上的交 通堵塞。 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根本出发点 ,着眼于解决道路交通中的突出问题,从现实需要和交通 管理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了管住重点,方便一般, 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总体思路,并将这些精神贯穿于本 法的始终: (一)依法管理的原则主要表现在:1、依法行政,依法 办事。本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

4、的行为 做了具体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控制执法的随意 性,防止滥用执法权力。3、对违法执法行为承担法律责 任。(二)方便群众的原则,即便民的原则。在我国,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道路交通安 全工作中的便民原则,就是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 依法开展道路交通工作中,尽可能为交通参与人提供便利 和方便,从而保障交通参与人进行交通活动的顺利实现。3、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哪些基本特点 道路交通安全法从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出发,在总结 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 对道路交通活动中交通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全面 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保护交通参

5、与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突出保障交 通安全,追求提高通行效率。(二)坚持道路交通统一管理,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 道路交通中的管理职责。(三)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规定政 府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等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义务。(四)倡导科学管理道路交通。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 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随着高科 技手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化科技意识,运用 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已经成为未来道路交通发展的方向.3、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哪些基本特点

6、(五)通过设立机动车登记制度、检验制度、报废制度、保险制度、 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制度、机动车驾驶证许可制度、累积记分制度等来 进一步规范交通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 实现。 (六)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通行规范中重点规定了有助于培养规 则意识、保护行人的通行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对快速处理、自 行协商解决、重点保护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权益等内容做了重大改 革。 (七)明确规定了规范执法的监督保障体系。从组织建设、职权、执 法程序、禁止性条款、监督、处罚和处分等方面做了系统规定,以解 决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乱扣、乱罚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将司法监 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7、融入对交通管理执法的监督之中。 (八)强化职能转变,退出一些事务性、收费性、审批性的工作事项 。严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驾驶学 校或者驾驶培训班、机动车修理厂或者停车场等经营活动。 (九)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责任追究原则。统一规定了处罚的种类、 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对酒后驾车、超载、超速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4、机动车辆登记和检验有那些新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从管住重点,方便群众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最大程度地方 便车主办理登记和检验: (一)申请机动车登记的证明、凭证法定化,即只需要提交第9条第1款规定的四 类证明、凭证,除此之外只有

8、法律、行政法规才能规定须另提交的其他证明、凭 证,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再附加其他条件 ,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第9条第1款第5项)。 (二)公开办理机动车登记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对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 在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审查工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发给机动车登 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当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第9条第 2款)。 (三)对新车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认定,获得检验合格证的,免予登记时 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第10条)。 (四)对登记后的机动车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 规定不同的检验周期(第13条第

9、1款)。 (五)对登记后的机动车进行定期安全技术检验时,除要求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外,不得再附加任何条件,如机动车泊位证明、养路费交 纳凭证等(第13条第1款); (六)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 的场所进行检验(第13条第3款)。 (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 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第13条第4款)。 (八)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 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第13条第5款)。5、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电动自行车有何规定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此前

10、,没 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 将电动自行车归类于非机动车(第119条第4项) ,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的属性问题。同时,考虑到 地区特点,没有一刀切,而是赋予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 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特点、交通规划、道 路网状况、交通安全设施、经济效益、非机动车 拥有量、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管理等多方面条 件,自行决定是否允许给电动自行车登记(第18 条)。6、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通行有哪 些新规定 道路交通通行规范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道路交通 的主要行为准则。本法对通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做出了 规定,为下位法提供立法基础,也有利

11、于保证规则统一和执 法统一。 (一)将右侧通行、各行其道、按交通信号通行、优先通行 作为通行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科学组织交通,优化道路交通 秩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二)写明保证专用车道的使用和通行优先,有利于公共交 通的发展,尽快形成以大容量的公共汽车为主,其他车辆为 辅的交通结构,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三)规范遇交通阻塞时的通行行为,即机动车遇有交通阻 塞时,应当依次在本车道内停车等候。在车道减少的路段、 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交叉路口遇有停 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有 利于缓解交通堵塞。 (四)对行人通行安全予以保护,强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 ,

12、应当减速行驶;遇有行人通过时,停车让行,着重体现以 人为本的精神。7、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保护行人通行有哪 些具体规定 为了保证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 本法特别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一是,赋予了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的绝对优先权。规定机动 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 让行(第47条第1款);二是,保护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规定在 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避让行人(第47条 第2款)。这些规定有利于让机动车驾驶人尽高度注意义 务,防止因疏忽大意、采取措施不当而发生交通事故,同 时也与国际上通行的规定一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13、8、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处理有哪 些新规定 (一)尊重人的生命,规定了交通事故当事人、交通警察、医院的救 治义务,尽可能的保护事故伤者的生命安全。一是规定事故车辆驾驶 人应当立即抢救伤者,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 协助(第70条第1款);二是规定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处理,应当 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第72条第1款);三是规定医院应当及时抢救 伤者,不得因抢救费用问题而拖延救治(第75条)。 (二)实行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一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 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 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 速

14、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第70条第2款);二 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 楚的,当事人应当先行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第70条第3款)。 (三)取消责任认定,重证据收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 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 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 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形成原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 人(第73条)。8、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处理有哪 些新规定(四)改革交通事故赔偿的救济途径。除自行协商、向保险公司索赔 外,不再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作为民事

15、诉讼的前置程序, 而是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74条)。 (五)路外事故,有法可循。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也要参照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 予以办理(第77条)。 (六)重新定义了交通事故的概念,扩大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范围。“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 损失的事件。与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的道路交通事故 定义相比,新定义有了明显变化:第一,交通事故不仅是由特定的人 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 等不

16、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第二,交通事故的定义和含义基本与国 际接轨。 9、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什么规定交通事故 快速处理 目前,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模式不适应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 大量轻微交通事故得不到快速处理,造成交通堵塞。据统 计,7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仅造成车辆及少量物品损失的 轻微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都必须等侯 交通警察到现场来处理,造成道路堵塞。因此,道路交 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了当事人可以自行撤离现场和必须 撤离现场的规定。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既符合民法中的自愿 原则,为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又借助社 会保障机制解决了损害赔偿问题,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 奏和时间效率至上的观念;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 实践来看,实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对于提高事故处理工 作效率,解决警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办案质量,更好地保 障群众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10、道路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