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4760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取向》知识点的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高一政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 政策取向政策取向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偏快的风险基本消除。我国经济增长在 XX 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 0.7 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 10.1%,比上季度又回落 0.5 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增长 10.4%,同比回落 1.8 个百分点。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已接近 10%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以 cPI 为代表的物价加速上涨势头从 2 月份起开始逐月趋缓,到 6 月份

2、回落到 7.1%。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 50 多个主要国家(地区)中是最高的,而物价涨幅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我国采取的“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矛盾缓解。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6.3%,比上年同期加快 0.4 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速度在 16%左右,低于上年同期约 6 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贷款有所减少,到 6 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7.4%,比上年同期加快 0.3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增长 14.2%,回落 6.7

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24525 亿元,同比少增899 亿元。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出口 6666 亿美元,增长 21.9%,回落 5.7 个百分点;进口 5676亿美元,增长 30.6%,加快 12.4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 990 亿美元,同比减少 132 亿美元。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结构朝着调控的方向转变。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仍在 30%以上。企业利润总体水平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39 个工业大类中,34 个行业利

4、润同比增长。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尽管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一些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投资品价格指数逐月攀升,下半年,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将出现加大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仍维持在高位;三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迫在眉睫;四是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物价侵蚀了居民实际消费购买力,高成本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第二,主导产业发展面临困难,突出表现为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明显下滑。今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了负增长,15

5、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7.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23.8个百分点。汽车销售 4 月环比下降 12.9%,5 月份环比再降 6.7%。住房和汽车是本轮经济扩张周期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楼市和车市销售形势逆转将进一步波及下游产业。第三,资产价格调整和热钱流动放大金融风险。一是证券市场过度调整。截至 6 月底,我国股市已从历史最高的 6100 多点暴跌到 2600 点,跌幅达到60%。股市大跌导致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也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二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涨幅已经出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如果房价调整幅度加大,银行不良资产

6、将大幅增加。三是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使我国金融蕴含风险。今年以来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往年,国际“热钱”大举流入不仅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而且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第四,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金融、石油、食品问题仍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开始向房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继续降温,必然影响我国出口。美元疲软,美联储仍未把抑制全球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致使石油、食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这对我国经济尤其是物价将产生巨大压力。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较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宏观调控

7、政策应在基本稳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力度、节奏和重点,按照“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的原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面通胀。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二是从紧货币政策必须坚持,遏制货币过快增长,提高资金使用成本,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胀。三是适时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四是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和环境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

8、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稳需求,就是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平衡点,稳定出口和投资需求,防止经济过快惯性下滑。一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率。二是在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灵活调整信贷政策,稳定投资。在信贷规模严格按季度、按地区控制下,信贷大多投向了大企业、大城市,而效益好就业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灵活调整信贷政策,支持支柱产业发展。三是稳定出口需求,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率,对冲汇率升值对出口带来的影响。防风险,就是要稳定资本市场,加强外汇监管,积极应对热钱大进大出。既要防热

9、钱加速流入,又要随时防范在美元升值趋势明朗以后,以中国高通胀、房地产价格泡沫等情况为由,引导人民币贬值预期,从而促发资本的大规模流出。一要加强外汇监管,尤其是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与管理,加快构建金融危机预警体系,提早研究应对热钱流出的预案,提升对资本冲击型危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二要通过人民币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 ,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三要在热钱大规模流动时,采取征收外汇兑换“托宾税” 、外汇存款准备金零利率等政策加以控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偏快的风险基本消除。我国经济增长在 XX 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 GDP

10、 同比增长 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 0.7 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 10.1%,比上季度又回落 0.5 个百分点,整个上半年增长 10.4%,同比回落 1.8 个百分点。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已接近 10%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以 cPI 为代表的物价加速上涨势头从 2 月份起开始逐月趋缓,到 6 月份回落到 7.1%。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 50 多个主要国家(地区)中是最高的,而物价涨幅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我国采取的“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

11、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矛盾缓解。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6.3%,比上年同期加快 0.4 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增长速度在 16%左右,低于上年同期约 6 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贷款有所减少,到 6 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7.4%,比上年同期加快 0.3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增长 14.2%,回落 6.7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24525 亿元,同比少增899 亿元。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出口 6666 亿美元,增长 21.9%,回落 5.7 个百分点;进口 5676亿美元,增长 30.6%,加快 12.4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 99

12、0 亿美元,同比减少 132 亿美元。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结构朝着调控的方向转变。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速仍在 30%以上。企业利润总体水平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39 个工业大类中,34 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经济运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尽管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一些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投资品价格指数逐月攀升,下半年,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将出现加大的

13、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际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仍维持在高位;三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迫在眉睫;四是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物价侵蚀了居民实际消费购买力,高成本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第二,主导产业发展面临困难,突出表现为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明显下滑。今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了负增长,15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7.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23.8个百分点。汽车销售 4 月环比下降 12.9%,5 月份环比再降 6.7%。住房和汽车是本轮经济扩张周期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楼市和车市销售形势逆转将进一步波及下游产业。第三,资

14、产价格调整和热钱流动放大金融风险。一是证券市场过度调整。截至 6 月底,我国股市已从历史最高的 6100 多点暴跌到 2600 点,跌幅达到60%。股市大跌导致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也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二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涨幅已经出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如果房价调整幅度加大,银行不良资产将大幅增加。三是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使我国金融蕴含风险。今年以来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和速度都超过往年,国际“热钱”大举流入不仅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而且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第四,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金融、石油、食品问题仍是世

15、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开始向房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继续降温,必然影响我国出口。美元疲软,美联储仍未把抑制全球通货膨胀作为主要调控目标,致使石油、食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这对我国经济尤其是物价将产生巨大压力。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较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宏观调控政策应在基本稳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力度、节奏和重点,按照“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的原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运的供给,减缓输入

16、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面通胀。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二是从紧货币政策必须坚持,遏制货币过快增长,提高资金使用成本,防止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为需求拉动型通胀。三是适时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四是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和环境价格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增长方式粗放和资源消耗过大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稳需求,就是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平衡点,稳定出口和投资需求,防止经济过快惯性下滑。一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率。二是在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灵活调整信贷政策,稳定投资。在信贷规模严格按季度、按地区控制下,信贷大多投向了大企业、大城市,而效益好就业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灵活调整信贷政策,支持支柱产业发展。三是稳定出口需求,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率,对冲汇率升值对出口带来的影响。防风险,就是要稳定资本市场,加强外汇监管,积极应对热钱大进大出。既要防热钱加速流入,又要随时防范在美元升值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