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44983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6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的自杀心理问题陈丽莉 叶灵英 何卉当代有自杀倾向的大学 生的人格心理分析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透 视 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亚健康问题一、自杀、有自杀倾向与人格这里,有必要先对有自杀倾向与自杀之间的关系作一下说明。大多数研究者认 为,自 杀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往往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心理表现。日 本学者长冈利贞认为, 自杀过程通常要经历以下阶段:产生自杀意念一下决心自杀 一行为出现变化一思考自杀的方式一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一采取自杀行为。应该 说,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和处于不同情境的人,其自杀过程可能有长有短,表 现形式也会有所区别。我国学者何兆雄等通过对许多自

2、杀案例的研究发现,自杀行 为的酝酿一般要经历厌世情绪、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动这几个阶段,其中 自杀意念被认为是构成自杀行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阎平等通过对35个大学生自 杀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我冈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关于自杀的一个假设,即自杀者在 采取自杀行动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在心理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自杀动机或自杀意 念的形成阶段, 内心矛盾冲突阶段,行为选择或平静阶段 。本文赞同上述观点,认 为自杀倾向的形成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必经阶段或是自杀行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且我们把尚未实施自杀而只是处于自杀心理过程中某个阶段的人称为有自杀倾向 者。关于自杀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国外已有相当

3、多的研究。法国社会学家埃 米尔迪尔凯姆认为, 自杀可分为三种类型: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利他性自杀 。利己性自杀与一个人缺乏与群体的整合或区别有关;失范性自杀是由于社会规范 的一利 感知上的或真正意义的瓦解所导致;利他性自杀与一种感知的或真正的社会 凝聚力有关。不难看出,三种自杀类型实际上隐含着共同的人格基础:孤僻,退缩 ,生硬,敏感,自忧等。就个体而言,如果在这些特征方面发展到极端,自然属于 异常人格。正因如此,迪尔凯姆曾进一步提出自杀是一种疾病的观点,认为自杀行 为的发生完全或主要属于不健康的 L,N状态 。 IX,理学家施奈德曼通过对一些自杀案 例的分析,总结出自杀者存在10个方面的共

4、同人格特征,并概括为 六个维度。 (一)境遇特征,表现为:(1)自杀是由无法忍受心理痛苦而引起的(2)自杀是由于个体心理需求遇到挫折而引起的 (二)意动特征,表现为:(1) 自杀通常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产生的 (2)自杀通常是为了中断意识而产生的 (三)情感特征,表现为:(1)自杀常见的情感特征是绝望无助(2)对自杀的内在态度通常是矛盾的 (四)认知特征,表现为:对自杀的认知态度通常是压缩的 (五)人际关系特征,表现为:(1)自杀的人际关系特征是想要与别人交流(2)自杀的通常行动是寻找出路 (六)连续性特征表现为:自杀往往被当成终生的应付方式这就是说,自杀者群体通常存在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差

5、,脆弱,退缩,抑郁 ,心胸狭窄,孤独等人格方面的特征。我国也有学者对自杀与人格特征关系问题做过一些探讨。自杀学者何兆雄对 许多自杀案例的研究发现 ,自杀者大多患有抑郁或其他情感性疾患,存在人格适 应不良、神经质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情绪上流露出明显的挫 折和失望心态,失落感强。(2)有报复思想,如有自杀意念的人中大多同时有杀人 的情绪。这用心理动力论者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解释就是, 自杀者的原意是要杀死 其憎恨的人,由于达不到目的,转而毁灭自己。(3)抑郁感重,悲观厌世,易灰心 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与环境格格不入,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 (4)有自罪感,自责、自卑,常为

6、良心的折磨所烦恼,而不考虑其行为是否真正应 受到道德的谴责。(5)有强烈的孤寂感,同时又存在互相矛盾的另一种心理即喜 欢独居。张克让等采用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测验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了一项大 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聪 慧性、恃强性、忧虑性等是影响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张廷彩 通过对178例青少年服毒自杀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发现,悲观抑郁、自罪自责、冷 漠、孤独、消沉、绝望、固执是青少年服毒自杀者的典型心理特征 。此外,陶芳 标等在其所做的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部分相似的结论 。由此看来,个体自杀行为的发生,自杀倾向的形

7、成的确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密 切的联系。二、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测查我们开展本测查的目的是要弄清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在人格上到底是否存在 某些共同的特征。为保证测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在样本容量、比较常 模等方面均严格按照统计学的要求来卡句建。为减少变异的系统误差,我们采取了用 邻近群体特征作比较的办法。以下是本次测查方法与结果的详细情况。1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发现与确诊。2000年秋我们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5731名 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缱康普查,采用的测验量表是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该问 卷是由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 成的,共有

8、60个调查项目;除了5、20、35、50四个项目用于检查量表的有效性之外 ,其余56个是反映学 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项目,这当中有一个项目用于了 解被试是否有轻生想法。大学生人格问卷将测量结果划分为A、B、C三类,其中 A类表示存在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各种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 经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 学习;B类表示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C类表示 他们的症状暂时不明显或已经解决。根据测量结果,发现有l6名学生对第25个项目(想轻生)做了肯定回答,且其总分 在25分以上。这是有严重心理问题

9、的A类。于是我们又分别单独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 咨询。经过临床诊断,确认实际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共有l2名(平均年龄为l95岁)。这 l2人中,有的表现为长时间产生厌世情绪,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没什么意义,不如早点 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声称随时都想离开这个人世。2人格特征的内容。在约请l6名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我们对 他们进行了人格特征测量,采用的量表为经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修订过的卡特尔 十六人格因素测验。根据国内大多数研究的做法,该量表的标准分数为55分,4 5以下显示低分特征。65分以上显示高分特征,4565分为中间型。此外, 我们还采用相同版本的卡特尔十六人格

10、因素测验,对随机抽取的97名同年级普通 大学生(平均年龄为l97岁)进行人格特征测量,作为人格特征对照组。3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全部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90进行处理,差异检验 采用了t一检 验方法。4测查结果与分析。列出了l2名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和97名普通大学生组在卡特尔 16PF测验各因素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组与普通组之间的人格特征 值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Boxs M =13998,F=0953 ,P=080;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只有敢为性(H)、紧张性(Q4)因素方差不齐性,其Bartlett Box F值分别为4177、5091,显著

11、性水平分别为P0044、p0027。两组间各 因素的均值差异经t检验分析显示,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稳定性(C)、紧张性(Q4)和次级 因素适应与焦虑(x1)、心理健康状态(Y1)方面与普通大学生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其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0000、p0001(采用非齐性检验公式)和p0001、p0002 ;同时,在乐群性(A)、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和次级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 (X3)、从事某种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特征(Y2)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其显著性水平分别 为p0014、p0036(采用非齐性检验公式)、p0018、p0033和P0044、p0 040。此外,从与

12、量表常模值的比较结果来看,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乐群性(A)、稳定 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世故性(N)因素方面属于低分特征。而在敏感性(I)、怀疑性 (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因素方面则属于高分特征。这就是说,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表现出内向、孤独、紧张、情绪不稳、胆怯、敏感、 做作、刻板、忧郁、怀疑、刚愎、自责、焦虑不安、不满境遇、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 易于激动、神经质等特征。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类型(一)根据自杀的发展过程,可将大学生的自杀分为情绪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情绪型 自杀又叫冲动型自杀,是由明显的偶然事件所引起,在激愤、赌气、恐惧、绝望等失控激 情状态作用下,

13、所产生的突然性自杀行为。这种类型的自杀进展快,发展期短,突发性强 ,预测和防范困难。理智型自杀是个体经过较长时间的评价和酝酿。逐渐萌发自杀意念, 并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自杀行为。这种类型自杀进程较慢,发展期较长,在自杀发展过程 中有比较复杂的心理表现,便于危机干预。(二)根据自杀的动机,我们尝试把大学生自杀分为以下心理类型:(1)心理解脱型。这 种自杀者往往是在遭受挫折和打击时,缺乏应付技巧,心理承受力差。陷入悲观、悔恨、 恐惧、孤独等状态,无望、无助感强烈,认为惟有一死才能导致问题的最终解决,在非理 性认知支配下,把自杀作为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的手段。目前大学生这种自杀类型比较多 ,超过半数以上

14、。(2)寻求关注型。有些学生遇到挫折和打击,一时激愤、企图以死来体现 自己的价值和勇气,或者引起人们注意和同情。(3)抗争、惩罚型。如有些女学生受到恶势 力侵犯和侮辱后,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伸张正义,惩治坏人,而是以死抗争,证明自己的 清白。有些学生在恋爱受挫时,把自杀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我痛苦你也别快活,”试图以 死让对方承受法律的责任或道义良心上的谴责。这类自杀在家庭纠纷、情感矛盾、人际关 系等事件中比较常见。(4)要挟型。自杀者并非真的希望结束自己生命,而只是把自杀作为 一种要挟对方,迫使对方就范或让步的手段。这种类型的自杀在大学生恋爱事件中可以见 到。二、目前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与分析(

15、一)自杀率有上升趋势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但 近年呈上升趋势。殷希林、方明昭等学者对1989 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研究显 示:被调查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在92410万之间,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市的一般人群自 杀率; 上海市高校2000年1至4月中旬,自杀人数已与99年全年自杀人数持平。 可见,目前 我国大学生自杀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乃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事实。社会学家认为,自杀 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转型的社会剧变的一种心理反应。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造 成的社会一文化不稳定状态,升学就业竞争加大,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安全感;外来文化冲 击,拜金主

16、义盛行和某些社会消极现象,使得人们视为精神支柱的价值观念发生动摇;人际 关系的复杂,生活节奏快速化,加剧了部分大学生的适应困难。这些突变的社会环境与个体 脆弱的心理素质交互作用,在某些负性心理应激源的催化下,可能会诱发某些大学生的自杀 行为,导致自杀率上升。(二)自杀原因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受个体的出身、经历、价值观、个 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元化的分布,但仍有某些比较集中的趋势。多数高校的调 查表明,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是:失恋、学习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和就业 压力增大、身体疾患、精神和心理障碍等。大学生面临学习、交往、成才、恋爱、就业等一 系列人生发展课题,面对人生的多种挑战,他们承受着其它年龄阶段无法比拟的心理压力, 是人生发展任务最繁重、心理冲突最尖锐、心理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 熟,情绪不稳定,挫折承受力相对较差,人生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与个体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 性导致的错位,是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