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与农业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43019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X 页数:10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与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与农业(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产业经济学与农业产业绪论业经济学与农业产业绪论产业经济学农业产业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概论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一讲第一讲 绪论绪论 (一)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危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侧重于个量分析,也即注重微观经济的分析,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即咱们所熟悉的所谓自由放任主义。但是,1929年的危机冲击了新古典经济理论。 2、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危机。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出现问题,意味着凯恩斯理论的不健全。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彻底

2、导致了该理论的崩溃。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一)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危机 3、产业经济学思维的出现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意味着光从微观考虑经济问题不现实、是片面,但是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学又面临着挑战。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在微观和宏观两个端点上寻找出路,把研究的思路深入到两者的中间结合点即产业的维度。这样就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出现。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从上述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经历,即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产业分析(产业经济学)第一节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3、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二)日本产业政策的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系统面临崩溃的局面,如何医治战争创伤加快经济重建和振兴,迅速赶潮英美发达国家 成为日本的头等大事。日本的奇迹是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赶超了英法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那么,其原因何在?可能原因有多方面,但是一个 方面就是日本在战后20年左右时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将传统的基础产业,把钢铁、煤炭、电力、化肥、运输等作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如颁发了钢铁和煤炭合理化施政纲要、企业合理化促进法等法规予以支持。 50年代中期到

4、6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又颁发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等法规,对重化工业、电子工业等产业给与倾斜,这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60年代中后期,日本将高级机械、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支柱的产业加以扶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总之,传统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的困乏和日本产业政策有效实施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经济学相关内容和理论的研究,从而大大促进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5、关系重大。研究产业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产业经济学对于丰富和充实经济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其研究的手段是总量分析的方法。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就业率、通胀率、储蓄率、物价水平、利息率、汇率等等,宏观经济学通过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变动情况的分析来研究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第一节

6、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二是如何保持高就业率;三是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四是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的稳定的汇率。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微观经济学则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以及某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在其间表现出的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其研究手段为个量分析的方法。这些经济变量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供给、需求、价格等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回答以下几个基

7、本问题:第一,需求是又哪些因素决定的;第二,供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第三,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的;第四,价格机制是如何决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 产业经济学的桥梁作用:一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产业”这种由某种相似特征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经济集合,这种经济集合的行为变量既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总量,又不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个量,其行为规律既不能为宏观经济学所解释,又不能被微观经济学所解释;二是经济总量的变动规律似乎与微观经济个量的变化规律是无关的,但事实上经济总量肯定是其相应的经济个量整合而成的,那么其整合过程是怎样的呢?第一节

8、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更严重的是某些经济总量并没有相应的经济个量,那这些经济总量是如何从经济个量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呢?宏观经济学的与微观经济学都不能给出解释;三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分割造成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破碎,使得经济学本身是由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样两个互相独立的部分拼凑而成的,而不是一个内在逻辑结构一致的、完整的学科体系。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很难令人满意的,所以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就因需而生。(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其解决方式是市场机制; 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如何将组织内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既定目标,

9、其解决方式是行政指挥;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寻找管理产业发展的良好方法,以便在更为直接的基础上,更有目的地促进经济的进步。所以,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必将有利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沟通。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应用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学科,其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经济管理,包含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微观的企业经济管理以及对产业经济的管理。宏观经济的管理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企业经济的管理方法也已有成型的体系,主要有财务管理、会计理论等;而对产业经济

10、的管理则是属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产业政策的研究。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2、研究产业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不同企业规模的优劣;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设法从中找出最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市场秩序、产业组织结构,然后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 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

11、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合理的产业结构的时间需要也促使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经济比较优势及地域优势,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

12、挥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能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一。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制定正确的产业布局政策,将产业布局与各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与区域分工相结合,把产业布置在最有利于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地区,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1、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第一

13、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四)产业经济学的分类(3)用途关联分类法用途关联分类法就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5)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

14、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优点:出口产品数据比较容易划分成三次产业。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局限性:对于分析出口产业政策协调来说,这种划分方法过于笼统,不利于最后提出产业政策的协调,因为更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省的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后,必然存在某个省区只适合发展某一产业,这种政策过于笼统和不切实际,也根本不可能协调。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国际贸易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

15、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p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p矿业和采石业;p制造业;p电力、煤气、供水业;p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p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p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服务业;p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p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优点:对于出口产品容易归纳局限性:不容易体现各个产业的层次,而且对有些类别如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及杂项制品、其他商品和交易这些类别的分析不太符合现代经济学研究。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4、两大部类分类法社会的总产品,从

16、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2)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局限性:没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5、生产要素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p劳动密集型产业p技术密集型产业p资本密集型产业p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p知识密集型产业优点:有利于将各个出口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判断四个省区出口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一节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与分类局限性: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很难对出口产业按生活残要素进行权威分类的归纳。如就多数工业部门而言,很难确定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