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及其影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4224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思想及其影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讲 孔子思想及其价值一、孔子及其时代 1、孔子所处时代:社会秩序混乱,礼制文 明受到挑战 (1)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了社会形态的质变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带来生产力的进步大 量私田出现 初税亩实行阶级矛盾激化、统治 者内部矛盾激化 (2)社会秩序混乱,处于天下无道情况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子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 ,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 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 不议。”(论语) 天下无道:第一种:天下有道之时,制礼、作乐、出兵 征伐这一类的大事,都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决定, 而在政治、社会秩序混乱之时,这一

2、类大事则变 成了由诸侯、大夫和陪臣决定。 第二种:“政在大夫”乃至陪臣手中,政治秩序 非常混乱,以致庶人也在议论政事。 (3)礼制文明受到挑战 ,表现为礼坏乐崩 。西周礼乐文明所体现的“贵贵”、“亲亲”的等级 制度,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遭到了破坏,“僭礼 ”现象层出不穷 。 论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澈。子曰:“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 不如林放乎?” (4)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动摇。诗经: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 周。(小雅 雨无正)靡神不举,靡

3、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 听。(大雅 云汉) 2、孔子的简单介绍孔子(BC551BC479),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先世为宋 国贵族,后避难到鲁国。孔子年幼丧父,少“贫且 贱”,在五十一岁时人中都宰,后升任大司寇,摄 行相事。后辞去,周游历国14年,经过宋、卫、 陈、蔡、齐、曹、郑、蒲、叶、楚等国,后归鲁 。 孔子非常好学,曾向师襄学琴,向老聃问礼。 老聃准确地指出孔子的缺点及思想价值的偏向,但 孔子不明,叹曰老子如龙,说: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 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 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 见老子,

4、其犹龙邪!二、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 1、天命观 (1)孔子天命观产生的渊源:西周时期的天人关系 观念。 (2)对天命的态度: A、知天命指认识内在于人的、人能够认识掌握的天命 ;指认识上天赋予给世人的特别使命,即指“成人 ”使现实的人成为真正的、理想的人(“圣人” )。 B、畏天命指现实的人应该敬畏外在于自己的、非自己所 能认识掌握的天命,这样的“天命”,就是通常说的 命运。论语记载:“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亿则屡中。 (3)对鬼神的态度A、不否认也不承认鬼神存在。孔子非常重视“礼”,人死时举行的丧礼和以后 举行的祭礼,是“礼”的一部分。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 与祭,如不

5、祭。” B、敬鬼神而远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 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 :“丘之祷久矣。” 2、人性论孔子对人性的讨论有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从现实的经验观察来看人 ,认为 现实中的人,在“性”质上是相近的,但经过生活、 学习后,互相的差距就远了。(性相近 ,习相远。 )第二个角度从人的根源、共同规范和理想等方 面,来直觉人的本性 ,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善”,但 人性善的思想已经萌芽。 (德不孤,必有邻。) 3、修养论(仁、礼) (1) 孔子提倡的修

6、养论,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入 手的。A、从外在来说,孔子提出了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 为。就礼而言,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用礼来规 范人们的行为。 就礼来说,不是仅仅指外在的形式,它是 有实际内涵的。 礼是缘人情而作,而且还是因俗以 制礼,这也就意味着礼的实质性内容是人 的情感与理性。礼制离不开情感与理性, 礼制就是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礼的目的 是为了使人的情感和理性得到合理舒展。 比如孔子与叶公讨论“父窃羊而子征之”。 B、从内在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心性的 修养。 (2)修养的目的 A、要达到对“仁”的追求。仁是各种道德的总称,是用来调节人与人 关系道德规范。包括“恭、宽、信、敏、慧”、“ 中庸”等具

7、体道德。 就仁来说,具体表现为忠恕。 忠,就是“尽己”,就是使现实的自己完全实现 自己的本质和理想,成为真正的、完善的、标准 的、理想的人。 恕,就是“推己”,就是使他人成为真正的、完 善的、标准的、理想的人。 “推己”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正面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二是从反面来说,则是“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B、实现对理想人格“君子”的追求。孔子认为,君子比较现实的,是社会中 绝大多数成员可以共同向往、追求的人格。 至于圣人,则认为一般人难以达到,即使尧 、舜等还“其犹病诸”。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周而不比,

8、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4、教育论 5、政治论合情合理的政治原则是:推己及人,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政)政治上的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道 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三、孔子思想的价值 1、从影响上看:孔子开创的儒学不断发展完善,最终成为了 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也不断的向周边国家扩散,形成了儒家 文化圈,对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 推动作用;儒学所提倡的传统道德有利于弥补西方文化 重技术轻道德的情况。 2、对历史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孔子以诗、书、礼、乐 为教,对六经进行了整理和诠释,且采取了 述而不作的方法,希望通过以述代作的方式, 把六经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显现出来。论语: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 3、教育思想的影响(1)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 ; (2)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 (3)提出了传人道的教育目的; (4)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