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4071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文言文单元先秦散文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先秦历史散文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 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 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 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 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先秦历史散文概说先秦历史散文:散文的萌芽1、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 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及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

2、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它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 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 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 和写作义例。它记载了自鲁哀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 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

3、觉的记事意识。但其记事都很简略,长的不过四十多字,短的仅有一字。因此,其记事虽 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 意义上的叙事散文。春秋是“礼义之大宗” ,维护周礼,反 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 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 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 战国初年的史料。 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 识和

4、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 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 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 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 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国语

5、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 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 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 ,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 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 背为施政的依据。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 、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 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 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

6、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 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 书,定名为战国策。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下 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 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主要人物是:鬼谷子。韩非子 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 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

7、调审时度势, 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 起。“士贵耳,王者 不贵” 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 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 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 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先秦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 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 面和养士用士。 百家争鸣的出现。先秦诸子的分类 司马谈把他们分归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刘歆又分其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

8、横家、杂家、小说家。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著作有道德经庄子。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著作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韩非子等。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道家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政治观: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知足寡欲 柔弱不争 顺应自然 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儒家宇宙观:对鬼神“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 重视祭祀祖先政治观:礼义治国 德治 “君

9、君 臣臣 父父 子子”伦理观:仁 忠 恕 中庸 教育观: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 君轻民贵荀子:性恶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墨家宇宙观:非命 尊天 事鬼政治观:尚贤 尚同 非攻伦理观:兼爱经济观:节用 节葬 非乐儒墨之争主要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保守的复古,主张锐意改革“不法古 ,不循今”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儒法之争二、诸子散文的体例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 论辩文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孟子、庄子等。 第三期:战国后期专题论著。

10、荀子、韩非子、吕 氏春秋等。 发展总特点: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他 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 深度和广度。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奇幻、 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具有 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4 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发展并确立了论说文的 体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论说文的光辉典范。代表人物介绍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

11、创始人。 早年做过管仓库、畜牧的小吏,中年时招收弟子讲学; 在鲁国一度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去职后,带领学生周游列 国。 晚年回鲁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诗书礼 乐,并作春秋。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仁” 为其思想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元 代 马 远 作 孔 子 像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 论语是反映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思想 的重要著作,记录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辑录而成。全书 20 篇,集 中表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时事、教育、 文

12、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内容以伦理、教育 为主,是了解、研究孔子及其学说的重要资 料。 论语艺术特色:记言为主,语录体,以片段对话为主,据言行而记载。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 而启发性的语句;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孟子与孟子一、生平与著作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 讲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 、薛、滕、鲁、魏、齐等国,被齐宣 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 故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退 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 记孟荀列传)离

13、娄下:孟子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 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叔 ,取也)诸人也”。孟子的思想主张1 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良知论: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 尽心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告子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存其 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 “哀哉! 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 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 其放心而已。”告子“先立乎大者

14、,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告子上)心支配耳目理性支配感性劳心者 支配劳力者 2 仁政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 “君有大过,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告子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 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 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梁惠王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万章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 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梁惠王上 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论语记夫子之微言,而曾子,子思俱 有述作以垂训,至孟子而其文然后闳肆焉,著 述至战国而始专之明验也.”章学诚文史通义 富于论辩色彩.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圣王不作, 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 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距杨墨,放淫词 ” 滕文公下 感情充沛,气势雄健 注重形象化地说理,善用比喻和寓言,丰 富了文章的感性与生动性,显示出散文的 活泼机智.如:“仁之胜不仁,尤水之胜火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及 其更也,民皆仰之.”戴盈之曰: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