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陈庆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3598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峡》陈庆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长江三峡》陈庆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长江三峡》陈庆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长江三峡》陈庆德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长江三峡》陈庆德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三峡》陈庆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峡》陈庆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 江 三 峡 刘白羽 目标要求 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激发爱国 热情。 理会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 ”这一文体的特点。 朗读品味语言,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的散文诗意更多表

2、现为壮美、明快,充满哲理。气势壮阔,格调高昂。读起来扣人心弦,使人精神振奋。了解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 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 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滩峡相间,由地 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 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 峡谷之一。 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 。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 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 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3、的 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 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 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 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 动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 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 巫山云雨”;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晶 宫般的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 电站送到四面八方。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及坝 下不远处的黄陵庙胜地,必将成为吸引五洲四海 游人踊跃游览的胜境。巫山胜景巫山胜景巫山十二峰巫山十二峰云蒸霞蔚云蒸霞蔚神女峰神女峰西陵之险西陵之险滟滪堆滟滪堆崆岭滩崆岭滩浏览课文,在下列文

4、字中填空,再 画出作者在三峡的游览图并标明地 点位置: 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 ,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的 山川 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 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 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 的生活哲理。 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 ,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 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 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 民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并启 示人们: 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 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三峡位置图 奉节西东宜昌瞿塘峡巫峡姊归西陵峡归纳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这篇课文描 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

5、、巫 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 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 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 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 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 作者的实际感受。 本文在写三峡时, 选用了哪些素材? 三峡的风景,一路所见; 有关心理感受; 和三峡有关的民歌、民谣及传说; 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找出有关文字朗读,再看看作者怎样紧 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的?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险” 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 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突出其“凶”

6、写游记,作者本来只需要介绍一路看到的三 峡风光,但作者还嵌进了民歌、民谣、古诗 、传说以及人生感悟,问:这样做有什么好 处?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 作者引用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来扩展意境。这 些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历史知识, 而且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尤应注意的 是,作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托物言志,使文章 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使这篇散文达 到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结合。 我们写文章时,材料不要单调,要扩展文章的内 涵和意境。作者在叙写西陵峡时,在诸多的流 传中,为什么重点选择了屈原和王 昭君的材料?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 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

7、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 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提示了 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 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该在 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作者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 法,浏览课文,看看在修辞上和描写情景的 角度上,怎样进行的? 比喻的运用: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 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夸张的运用: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 隽秀炯挪 拟人的运用: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 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 通感的运用: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 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 的交响乐中

8、飞翔。” 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 ”、“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 “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 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 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移步换景: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 ,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 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 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 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 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 、“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 ”、

9、“船越驶越近”等等。 写形、写声、写色的角度。 描述与引用古诗、传说的角度:文章在写 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 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然后引用杜甫夔州 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 塘峡口的险要气势。 通过学习本文,你对游记散文的写 法,有怎样的感受?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 熟悉被记叙和描写的事物,还要准备大量的有关 材料。 (2)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3)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4)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 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 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5)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 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读者也如身临其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