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435058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2727)-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实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定律【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进一步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自主学习】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 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缺少的器材是 。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受 力作用,其机械能守恒,若物体自由下落 H 高 度时速度为 V,应有 MgH= ,故只要 gH=1/2V2成立,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 中物

2、体的机械能守恒。 在打出的各纸带中挑选出一条点迹 ,且第 1、2 两打点间距离接近 的纸带。 测定第 N 个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与 N 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 T 内下落的 距离 SN和 SN+1,有公式 VN= 算出。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 v22 为纵轴,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 线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 的数值。【典型例题】例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某同学选择了 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 O 点是打点 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 分别是

3、每打两 个点取出的计数点) 根据纸带要求计算: (1)若重锤的质量为 m,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打 B 点 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多少? (2)重锤下落到打 B 点时增加的动能为多大? (3)从上述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例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按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 几条纸带.一位同学选取了一条头两点间的距离明显小于 2 mm 的纸带进行标点(标出 0、1、2、3各实际点迹),测出各点与 0 点的高度差 h1、h2、h3那么能否用它正确计算比较点 n 位置处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对应关系(n2,3,4),即能否验证 1/2mvn2=mghn?为什么?若不能验证,则应如何改进?【

4、针对训练】 某同学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编排了如下实验步骤: A. 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B. 把纸带固定到重物上,并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提升到一定高度; C. 拆掉导线,整理仪器; D. 断开电源,调整纸带,重做两次; E. 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F.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计数点与起点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计算出结果,得出结论; G. 把打点计时器接到低压交流电源上; H. 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I. 把打点计时器接到低压直流电源上; J.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到桌边的铁架台上。 上述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可有可无的是 ,其余正确且必要的 步骤按实验操作顺序排列是 。(均只需填步骤的代号) 某

5、同学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时,获得了数条纸带,则正确的是( ) A.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 2cm 的纸带进行测量 B.在纸带上选取点迹清楚的、方便测量的某点作计数点的始点. C.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到第一点迹之间的距离,得出重锤下落相应高度 h1、h2hn.D.用公式 =thhnn 2)1()1(,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 A 点 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 T。根据纸带测量出

6、的距离 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 _。在打第 5 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 _。要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号和第_号计数 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 6V、50Hz 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 点的纸带,如图所示,O 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 A、B、C、D,各计数点 到 O 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 98m/s2,若重锤质量为 1kg。 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 VB= m/s,重锤的动能 EkB= 1J。 从

7、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 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J。 2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 B 点的过程中, 3得到的结论是 。 【能力训练】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除天平、铁架台、夹子、纸带和重物外,还 需要( ) A. 秒表 B. 刻度尺 C. 学生电源 D. 打点计时器 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列选择条件中可取 的是( ) A. 选用重物时,重的比轻的好 B. 选用重物时,体积小的比大的好 C. 重物所受重力应与它所受的空气阻力和纸带所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平衡 D. 重物所受重力应远大于它所受的空

8、气阻力和纸带所受打点计时器的阻力 3.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纸带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B. 实验时,在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的同时,应立即接通电源 C. 若纸带上开头打出的几点模糊不清,也可设法用后面清晰的点进行验证 D. 测量重物下落高度必须从起始点算起 4.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由于打点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 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阻力,这样会导致实验结果( )A. mgh2 21mv B. mgh2 21mvC. mgh=2 21mv D. 以上均有可能5.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m1k

9、g 的物体 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 O 到打下 B 点的过程中,物 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Ep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Ek=_J。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打点计时器和重物在自由下落的情况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频率 为 50 Hz,依次打出的点为 0、1、2、3、4,则(1)在图两条纸带中应选取的纸带是_,因为_。 (2)如从起点 0 到第 3 点之间来验证,必须测量和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验证 的表达式为_。 纸带上已按要求选出 0、1、2、3、4、5、6 七个计数

10、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 为 x1、x2、x3、x4、x5、x6,则可以判断和计算出( ) A. 计数点 0 的对应速度 v0一定为 0B. 根据Txxv221 1可计算 1 号点的对应速度,同理可算出 v2、v3、v4、v5C. 无法计算出 v0和 v6的大小D. 可作出 vt 图象求出斜率即加速度 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不慎将选好纸带的前面一部分破坏了, 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标在图上。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Hz,重力加速度 g 取 9.80m/s2,利用这段纸带能否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如何验证? 给你一架天平和一只秒表,你如何来估测用手竖直

11、上抛小球时,手对小球做的功? 要求写出: (1) 需测定哪些量?如何测量?(2) 计算时所需关系式及最后所做功的表达式。为了测定一根轻弹簧压缩最短时能储存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可将弹簧固定在一带有光滑 凹槽的轨道一端,并将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如下图所示,用钢球将弹簧压缩至 最短,然后突然释放,钢球将沿轨道飞出桌面,实验时: (1)需要测定的物理量_。 (2)计算弹簧最短时弹性势能的关系式是 Ep=_。(a)(b) (a)(a)( b ) 2.492.893.263.6534567cm2.112参考答案典型例题 19.11M 18.89M 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不能。 打点计时器不竖直,纸带夹的紧,阻力大。 改进方法:让打点计时器竖 直,纸带夹的松些,减小阻力。 针对训练 EI A JGBHDCF CD (S6+S5+S4-S3-S2-S1)/9T2 (S5+S6)/2T 1 5 1.175 0.6903 0.6909 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能力训练 BCD ABD ACD A 0.228 0.226 误差允许范围内, 机械能守恒。 a 0,1 两点距离接近 2mm,误差小。 h, v gh=v2/2 BD 能 gh=V22/2-V12/2 m 和 V0 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用秒表测出小球上抛的时间,求出初速度。 mg2t2/8 m、h 和 s mgs2/4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