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43502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7 7)-直线运动的基本规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律【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能熟练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2、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为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2、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t 秒末的速度为 vt、经过的位 移为 S、加速度为 a,则 两个基本公式: 、 两个重要推论: 、 说明:上述四个公式中共涉及v0、vt、s、t、a 五个物理量,任一个

2、公式都是由其中四 个物理量组成,所以,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要善于灵活选择公式。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三个常用的结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即2 342312.TaSSSSSSS , 可以推广到SmSn= 。 试证明此结论: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2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vs/2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 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有vt/2 vs/2。试证明: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 t 为等分时

3、间间隔)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ssssn 通过 1s、2s、3s、ns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 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tttn 【典型例题】 例 1、汽车正以 15m/s 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便立即刹车。假设汽 车刹车后做加速度大小为 6m/s2的匀减速运动。求刹车后 4 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分析: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例 1

4、、解:v015m/s,a6 m/s2,则刹车时间为 tav002.5s,所以滑行距离为Sav 202 018.75例 2、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 两个 10s 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 8 节车厢和 6 节车厢,每节车厢长 8m(连接处长度不 计) 。求: 火车的加速度 a; 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分析: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 例 2、解:在连续两个 10s 内火车前进的距离分别为 S188m64m,S268m48m. 由SaT2,得 aS / T2(S2 S1)

5、/ T20.16m/s2,在第一个 10s 内,由 Svot21at2,得v07.2m/s例 3、一质点由 A 点出发沿直线 AB 运动,先作加速度为 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 作加速度大小为 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 B 点时恰好静止。如果 AB 的总长度是 S,试求 质点走完 AB 所用的时间 t. 分析: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例 3、设全程的最大速度为v,则 Svt/2 又 va1t1a2t2 tt1t2 联立三式得 t2121)(2 aaaaS【针对训练】 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为 S,它在中间位置 S/2 处的速度为 V1,在中间时刻 t/2 时的速度为 V2,则 V1和 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2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 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 与开始刹车后 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4B.35C.34D.59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 间间隔为 1 秒,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 次、第 2 次

7、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 了 2m,在第 3 次、第 4 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m,由此可求( )A、第 1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 2 次闪光到第 3 次闪光的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4、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它通过斜面的下一半的时间是通过上一半时间的 n 倍,则 n 为:( )A. 21B. 12 C. 1 D. 25、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它的加速度为_。 6、一列车从某站出发,开始以加速度 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 v 后,再匀速 行驶一段时间,然后又以大

8、小为 a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如果列车经过的 位移为 s,求列车行驶的时间 t 为多少? 6、本题有多种解法,用图像法求解是较为简便的方法。根据题意作出列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列车通过的位移 在数值等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梯形的面积值,即有s21 v(tt2) 21 v(ttt1t3) 又 t1=v/a1,t3v/a2则有121(2)2vvsvtaa得1211()2svtvaa【能力训练】 1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 1 s、2 s、3 s、4 s 内,通 过的路程分别为 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4

9、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5 m/s B在第 3、4 s 内平均速度是 3.5 m/s C第 3 s 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 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 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 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 木块速度相同t1 t2 t3 t4 t5 t6 t7t1 t2 t3 t4 t5 t6 t73、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的长度为 L,车厢间的间

10、隙宽度不计,挨着车头的第一节车 厢前沿站台上站着一人,当火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第 n 节车厢 经过人的时间为_。 4、 把一条铁链自由下垂地悬挂在墙上,放开后铁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铁链通过悬 点下 3.2 米处一点历时 0.5 秒,则铁链的长度是 米(g 取 10 米/秒2)。5、 五辆汽车每隔一定时间,以同一加速度从车站沿一笔直公路出发,当最后一辆汽车起 动时,第一辆汽车已离站 320 米,此时刻第一辆与第二辆车的距离是 米6、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 4s 内经过的位移是 24m,在紧接着的 4s 内经过 的位移是 60m,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始速度各是

11、多少? 6、解:由SaT2,得 aS / T2(S2 S1)/ T22.25m/s2,在头 4s 内,由 S1vot21at2,得v01.5m/s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7、解:由 Svot121at12 Sv1t221at22 又v1voat1 联立得 a)()(2212121 ttttttS 8、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 4 m/s2,飞机 达到起飞速度 80m/s 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 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 m/s2,请你设计一条

12、跑道,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 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至少多长? 8、根据vt22a1S1 S1800mvt22a2S2 S2640m则 SS1S21440m 9、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 12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 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 20s,行进了 50 m。求汽车的最大 速度。 (可用多种方法)9、如右图所示 则 S2vt v5m/s10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 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 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AB =15 cm,sBC =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

13、摄时B球的速度vB=? (3)拍摄时sCD=?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10、解析:(1)由a=2ts知小球的加速度BCDttt1v0a1a2ttt1v0a=221 . 0 1520 tssABBCcm/s2=500 cm/s2=5 m/s2(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1 . 02 2015 2tsACcm/s=1.75 m/s(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CD - sBC = sBC - sAB 所以sCD=2sBC-sAB=(40-15)cm=25 cm=0.25 m (4)设A点小球的速率为vA 因为vB=vA+at vA=vB-at=1.75-50.1=1.25 m/s所以A球的运动时间tA=525. 1avAs=0.25 s,故A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ABC 2、C 3、ABC 4、B 5、 (v2v1)/T能力训练:1、AB 2、C 3、 (n1n)aL24、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