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之诸子散文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学之诸子散文修改(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n第一节 论语-语录体n第二节 孟子-对话体论辩文n第三节 老子-韵散结合体n第四节 庄子-哲理抒情散文n第五节 荀子、韩非子-专论体n第六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第一节 论语n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 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人。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 流亡到鲁国。n1、编者: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n2、时间:春秋末战国初;n汉代通行的三种本子:齐论语、鲁论语 、古论语。n西汉末年张禹考订三论,以鲁论语为准,世 称张侯论;东汉末郑玄以张候论为本, 参考古论语、齐论语,为之作注,遂成 定本,流传至今。n3、性质:孔子及弟子语录、行事 论语中的思想: 政治思想:复
2、周礼; (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讲“仁”以“ 礼”为政治原则)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启发式教 学、“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美学思想:美与善的统一(高尚的内容 与完美的形式的统一,),而善居于 首位;诗歌的社会作用: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能使人振奋,同 时诗歌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可以引起 丰富的联想; 观:“考见得失”(朱熹)、“观风俗之盛衰”( 郑玄),即文艺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观 察政治得失和社会风尚;可以发现是人的 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3、n群: 文艺能团结群众,交流感情,增进友 谊;n怨:“怨刺上政”(孔安国),文艺可以对社 会政治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揭露;n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艺具有普及知识 的教育作用;n“诗教”说:文艺与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推 行礼乐教育看成是改良政治、改革社会、 陶冶性情的重要手段,把学习礼乐诗歌看 成是人的品德修养的基础。(“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 )论语的文学价值 一、语言艺术: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 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力求真实反映出丰富复杂的感情色彩
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八佾舞于庭。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八佾 )(牛震运论语随笔:“只二句, 便有怒气勃勃,斧钺雷霆之声。”)二、人物个性的描绘:在记言的同时, 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 物形象。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 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 货)先进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章,孔子与学生聊天的生动场景,勾 勒出不同人物的风貌;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
5、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 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n钱锺书作者五人:用对话体来发表思想,比较容易打动读者 的兴趣,因为对话中包含几个角色,带些 戏剧的成分;彼此间语言往来,有许多扯 谈不相干的话来调节着严酷的逻辑。我们 读的时候假使不忙着古典文学或西洋 哲学史的考试兴味并不在辩论的胜负 是非,倒在辩论中闪烁着各角色的性质品 格,一种人的兴味代替了硬性的学术研究 ,像读戏剧一样。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第二节
6、 孟子n一、成书 1、作者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受业于孔子之孙孔 伋,后人多称思孟学派。元文宗时被称为“ 亚圣”。 2、时间:战国中期 3、体例:对话体论辩文n二、孟子中的思想: 1、政治思想:“民贵君轻”论,“仁政”说; (1)尊王道,斥霸道,重民轻君。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 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 如寇仇。 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2、哲学思想:“性善论”和“良知论”。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7、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 ,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3、文艺思想: (1)“与民同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以意逆志”: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知人论世”: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 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4)“知言”、“养气”论: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 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 谓浩然之气?”曰:“
8、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 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5)真善美相结合: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真),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 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n三、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n1、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技巧,表现出了 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他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类比推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 折地把对手引入自己的结论中。 梁惠王上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就是最 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 牛运震说:“篇中勾勒顿挫,千回百转,重波叠 浪,而后王道。有纲领,有血脉,有过峡,有 筋节,意在不使一直笔,又不使一呆笔,读者 熟复于此
9、,其于行文 之道思过半矣。”(孟子论文)2、使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和寓言,增强了说理 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使晦涩的道理明朗化 (以形象感染取胜,非严密逻辑取胜):n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长于譬喻,辞 不迫切而意已独至。n全书二百六十章,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多个比 喻。n比喻: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n梁惠王上论齐宣王之大欲(辟土地,朝 秦、楚,莅中国,抚四夷),“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宣王)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n“揠苗助长”:n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
10、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 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公孙丑上 )n“弈秋诲弈”:n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精练准 确,成为中国古代标准书面语的典范。4、气势浩然的文风:由于孟子本人的精神与人格修养,使他作 文时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 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 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上枢卫韩太尉书)同时,孟 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11、。n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是 孟子中最富于气势并常为人称引的文 字。n美的历程:孟文以相当整齐的 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的逻辑推理 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 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三节 老子一、成书 1、作者:老子其人,一般认为姓李,名耳 ,字聃。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东), 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曾任东周王朝掌管 图书的史官,孔子多次向他问学,后来弃 官归隐,不知所终。 2、成书时间:战国初。 3、版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帛书本。 4、结构:
12、河上公本:137章:道经;3881章:德经;帛书本:德经前、道经后; 且不分章; 5、性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二、老子中的思想 1、哲学思想:最高范畴-“道”; “道”为宇宙万物的本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 章) “道”的特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强字之曰道。(25章) “道”的本质:“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精髓:朴素辩证法思想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赢、或挫 或隳。 (29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 奇,善复为妖。 (58章) 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我无为而民
13、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 志于天下矣。(31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4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 弃利,盗贼无有; (19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 3、美学思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12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1章) 见素抱
14、朴,少私寡欲。(19章) 贡献: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 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 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等理论的 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 家美学的基础。三、老子韵散结合体的特点: 1、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表述形式,具有诗歌 的节奏和情感特质,理含于情,深刻动人。 朱谦之老子校释附老子韵例: 余以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学诗也。既曰 诗,即必可以歌,可以诵;其疾徐之节,清 浊之和,虽不必尽同于三百篇,而或韵或否 ,则固有合于诗之例焉无疑。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 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 正。(39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15、,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其中有信。(21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 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 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28章)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 儿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 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 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恍 兮其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 异于人,而贵食母。(20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9章)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0章) 清 邓廷桢双砚斋笔记卷二: 诸子多有韵文,惟老子独密;易、 诗而外,斯为最古。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 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36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 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81章) 2、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微之哲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为刍狗。(5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