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2562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转型的平衡之道 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 城市指数报告20152目 录概要 3第一部分:新资源经济转 型:从管理城市到管理城市群 4第二部分:驱散雾霾:城市迈向新资源经济的必考题 17第三部分:互联网+:城市转型事半功倍之利器 20附录 243概要加强生态文明建 设 首次写入中国的 五年 规划,列为十 三五规 划的十大目 标之一。i 实现绿 色 富国绿色富 民的美 丽中国愿景, 优化 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 ,发展循环经济 已 成为国家可持续发 展 的重要课题。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 到 或接近极限。中国经济 增长导 致 的资 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等资源 环境成本高达 GDP 的12

2、.3%。 未来发 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 强化,能 源安全、水资源保障、环 境承载力已 成为制约发 展的关键因 素。城市是经济 和产业 活动的主要 空 间,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市也是资 源消 耗和环境负荷的主要载体。很多 中国城 市已经陷入严峻的“经济-资源 -环境” 三角困境。2013年,埃森哲和 中国科学 院虚拟经济 与数据科学研究 中心合作, 提出了“新资源经济”的 理念,从城市 经济发 展、资源环境可 持续性以及针对 未来的发展支撑能 力三个维度,构建 了一个综合评估城 市发展绩效的指标体 系,旨在为中国 城市的发展和转型提供 一个平衡工具 。 时隔两年,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 再次推出埃

3、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 济 城市指数报 告 2015。在这 份 报 告 中,我们不仅根据最新的公开 数据更 新了指数数据,还将指数覆 盖城市从 之前的 73 个增加到 100 个, 并从城市 雾霾和数字化发展等新的 角度进行了 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 几个洞察。一,过去几年里,中国城市经 济 的发展没有摆脱对资 源消耗的依 赖, 在经济 增长 的同时环 境质 量 却在退 化。中国城市的聚集效应更 加显著, 但环境挑战日趋严 重,各 类规 模城市 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都 有一定幅度的 下降,尤其大城市的 环境质量明显降 低。资源型城市的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仍在恶化,凸显 出新常态下这类 城市 可持续发

4、 展的 严峻问题。ii 二,虽然沿海城市经济 保持传 统 优势 ,但资源环境负荷总量过大 ,部 分区域资源环境负荷达到甚至 超过环 境承载力,使得资源保障能 力下降和 环境质量退化。当前更突 出的问题 是 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 的恶化。三,在新常态下城市面临再定 位 和转型方向。随着产业 的区域转 移以 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以 核心城 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将成为区 域经济发 展的主体。基于对长 三角 、京津冀、 珠三角、成渝、长江中 游这 5 个城市 群的分析,我们看到 经济发 展和资源 环境可持续性之间 的兼顾和平衡还远 未受到应有的重 视,最发达的长三角 城市群和珠三 角城市群的失衡问题

5、尤 其严重。虽 然中心城市经济发 展的溢 出效应将 给区域内城市带来新机遇, 但处于 核心的特大城市在自身增长模 式尚 未完成转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没 有改善、发展能力仍限于应付本市 事务的情况下,其固有的“城市病” 也很可能向区域内的城市传染,并 进 一步蔓延。 四,雾霾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城 市 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我们分 析显 示,PM2.5 浓度越高的城市, 经济 总 量和工业规 模越大,但其人 均 GDP 和 人均可支配收入越低。通 过新资源经 济城市指数和 PM2.5 指 数的相关性分 析,我们找到一个城 市发展的雾霾拐 点。当产业转 型和 能源结构变化进入 新阶段,体现雾 霾浓度

6、的正抛物线就将出现向下拐点。城市发展能力提升 越快,出现拐点的时间 就越早。随 着 当下雾霾污染愈演愈烈,必然要 求城 市调 整产业结 构,转变 能源 消费 结 构,也要求决策者重新思考 科学的城 市发展模式。五,数字技术普及和互联网+等 新兴议题为产业转 型和城市发展注 入 了新的元素。通过将“互联网 +”指 数与新资源经济 城市指数进 行对比分 析,我们发现 “互联网 +”发展应用 情况越好的城市,其 经济绩 效越好、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越高、发展能力越 强。“互联网 +”这种依托数字技术 带来的增长 ,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 负荷实现 的。这种低资源消 耗、低 环境负荷的经济转

7、型,正是破 解中 国城市的“经济 -资源-环境”的 三 角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新常态下提出新资源经济 的 理 念,一方面是要推动经济 增长和 资源 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发 展,另 一方面 要通过 新技术 的应 用,推 动产业 转 型,减轻经济 增长的资源 环境负荷, 为中国城市带来可持续 的繁荣。深刻 理解这个关系,不仅 是我们这 套指数 研究的初衷,也希 望为城市管理者和 规划者以及行业 领袖等利益相关方提 供一个议事角 度。4第一部分 新资源经济转 型:从管理城市到 管理城市群目前,中国一半 以上人口居住在城 市,已发展出 6个人 口超千万的超级 城 市和 103个人口过百 万的城市,到 20

8、30 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超 过 9 亿。城镇化给 中 国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 发展,同时也 造成了 严峻的经济 、社会和 环境挑战 。粗放型发 展模式 将使中国的城 市陷 入“经济-资源- 环 境”三角困境,解 决这种困境是中国城 市发展转型未来很 长 一段时间的课题 。城市不仅是经济 活动的主要载 体 和增长引擎,同时也是资源环境 负荷 最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城 市汇聚 了可持续创 新为导 向所需的 知识以及 金融、社会和体制资源, 城市能将这 些思想、资 源和社会共 同体汇 聚一 起,在生产和消费活动 中实现资 源高 效利用的效应。新资源经济 是指通过技术创 新 、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

9、 低资 源消 耗、低环境负荷的新经济发 展 模式, 目标是实现经济 增长速度与 资源消耗 和环境恶化速度脱钩,提 高生产效率 和增长质 量,实现 以更 少的资源使用 和更小环境影响实现 更高质量的经济 增长。向新资源经 济转 型本质上要求 资源获取、消耗 和管理方式的整体转 型,其核心就是 实现 脱钩。因此,新资源经济 的本质就是 城 市发展的转型。城市发展的新资 源经 济转 型应该实现 以下三个目标 :推动 全面创新,增强城市的发展 能力,形 成新资源经济转 型的长效 机制;维护 城市的经济 活力,确保 城市经济稳 步 增长,保证居民收入 水平持续提高; 维护 城市的资源环 境可持续性,改善

10、 公众生活品质。2013年,埃森哲和中国科学院虚 拟经济 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基于对 新 资源经济 和中国城镇化愿景的理 解和 洞察,合作创建了新资源经济 城市指 数。该指数不仅能从多角度 折射出当 今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诸 多宏观的问 题,也能在微观层 面帮 助城市决策者 在经济 、资源环境和 发展能力方面进 行内部分析,定义 当前面临的问题 , 衡量禀赋优势 和约 束,明确未来定 位。指数为中 国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 了一套全新 评估分析体系,目的在于 指引城市 转型方向,防止城市在发展 中透支 未来,避免重蹈“先发展、后 治理 ”的覆辙。 2015年新资源经济 城 市指数和洞察在这份埃森哲中科

11、院新资源 经 济城市指数 2015 年报告中, 我们 不仅 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更新 了指数 数据,还 将指数覆盖城市从 之前的 73 个增加到 100 个。与 2013 年 指数相 比,2015 年指数对个别三级 指标进 行 了调整。譬如,2013 年起 我国开始全 面监测 PM2.5 浓度,指 数因此新增了 PM2.5 浓度作为反映 城市空气质量的 指标。此外,随着 智能手机的全面普 及,移动技术的 普及比家庭宽带 接入 更具代表性, 因此 2015 指数新增了互 联网+指数的 指标,用来反映城市信息 化智能化水 平。5洞察一:大城市集聚效应 加 强,但经济 越发展,环境却 越 退化总体来看,

12、城市规模越大,新 资 源经济 指数得分越高;城市经济 发展 水平越高,新资源经济 指数得 分也越 高。排名前五的城市有四个是 超大型 城市:深圳、上海、广州和北 京。但 上海和北京这两座人口超过 2000 千万 的城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 性仅仅 排名 第 18 和第 19 位,其中北 京较 2013 年 排名甚至有所下降。在集聚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的工 业 化中期阶段,规模经济 仍然是影 响城 市经济绩 效的重要因素。但是 ,在相 似规模的城市中,一个城市 越富裕, 则可持续发 展压力越大: 人均 GDP7 万 元以上的特大城市和大 城市的资源环 境可持续性得分分别 低于人均 GDP5-7 万元的特

13、大城市和大 城市。人均 GDP7 万元以上的大城市 的资源环境可持续 性得分也低于人 均 GDP7 万元以上的中 等城市。值得 一提的是,深圳的资源 环境可持续 性排名从 2013 年的第 10 位 高升至第一 位。此外,台州、广州、 福州和沈 阳等城市的资源环境持续性 改善明 显;相比之下,烟台、杭州、 大连 、合肥以及长沙等城市的资源环 境 可持续性下降幅度较大。 从二级指标看,资源利用效率 和 环境效率与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 发展 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 关系, 而环境质量与城市规模和城 市经济发 展水平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这表明, 尽管大城市资源利用效 率和环境效率 越高,但由于经济

14、总 量过大,而且对 制造业的依赖较 大 ,导致资源消耗和 污染物排放量过 大,使得城市环境质 量出现退化。图1: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新资源经济发 展的影响图2:城市经济水平对新资源经济发 展的影响 0501000 50100 0 GDP7 GDP5-7 GDP5 0408040806洞察二:城市排名的空间格局 基本不变,仅少数大中型城 市 排名有波动。比较 2013 指数和 2015 指数,新 资源经济 城市指数的空间格局整体 上 保持不变,各个城市的具体排名 有所 变动 ,但变化并不大(表1)。 整体来 看,广州、南昌和西安三市 的综合得 分排名有所上升。其中广 州的经济绩 效、资源环境可持续

15、在 性和发展能力 得分均小幅上升;西 安则是经济绩 效 和发展能力得分上 升弥补了资源环境 可持续性的得分 下降,使得综合得分 排名有所上升 ;南昌的资源环境可持 续性和发展 能力得分小幅上升,带动 了综合得 分排名的上升。 综合得分排名下降的城市主要有 绍兴 、济南、威海等。其中,绍兴 的 经济绩 效、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和 发展 能力等一级指标得分均有所减 少,济 南、威海则由于资源环境可 持续性和 发展能力得分下降幅度较 大,导致综 合得分排名下降。让人喜忧参半的是,虽然资源 环 境可持续性得分排名上升的城市 有深 圳、福州、沈阳、广州、长春 、芜湖 等 6 个城市,而这方面表现 倒退的却

16、有 10 个城市。例如,尽管福州的排放 强度小幅上升,但其单位 GDP 水耗减 少 50% 以上,显示福州资源利用效率 显著提高;沈阳和长春的资源环境 可 持续性整体有所改善,其单位 GDP 水 耗、单位 GDP 能耗以及排放强 度等指 标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较 好的威海、常州、大连 、烟台 、苏 州、济南、天津、无锡、杭州 等沿海 城市大多是当前经济发 展具 有活力的 区域。例如,大连 和苏 州的资 源环 境可持续 性得分排名 下降是由于单 位 GDP 所占用土地面 积、COD 排放强 度、氨氮排放强度增 幅较大;此外, 大连的 SO2 年均浓 度和苏州的人均碳 排放量的增加也 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