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1963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二、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调动与运用知识的技能非选择题的设问与材料,对于调动和运用的重要性 ,就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单纯的设问信息或材 料信息都不能保证我们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必须把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结合起来, 根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知识范围、解答方向等限 定性信息和材料中体现出的有关主体、指向等信息 ,确定好一个知识调动和运用的“根据地,以此出 发,准确有效地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如果只抓住 其中一个方面,就可能扩大了调动知识的范围,就 可调动和运用了无效知识;就可能偏离运用知识的 大方向,严重偏离题意、文不对题。一、设问与材料相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 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

2、的现象,不能将材料 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 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 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 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 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 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1、依据关系词语,直接调用知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为解题 提供了信息,可直接调用。学习时应有意 识地进行总结,如哲学中“依据本地实际“就 可直接体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关键“则直接体现了主要矛盾。 例120 11年8月1日,美欧航天机构宣布,一个国 际 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赫歇尔望远镜, 发

3、现并首次确认了太空中存在氧分子,长期困扰 天文学家的一个天文学之谜终于得以破解,这是 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太空氧分子的存 在。这一重大发现说明 ( ) A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 不断地被人类所认识 B意识能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 动性最重要的表现 C事物自身的属性取决于人的认识和科技的发 展 D科学实验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规律 【解析】A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发 现并首次确认,这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世界的体现。氧分子本来就在太空中 存在,只是人们才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其 存在,因此体现了A。B与题意不符合,题 中并没有涉及改造世界。C、D两项本身错

4、误。 【点评】设问中的关键词尤其重要,如, 根本、重点、直接、影响、联系等,把握 了关键词语对我们解题有很大的帮助,特 别是在哲学选择题中更为重要。2、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知识材料中有些信息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 能直接对应,需要先归纳再调用。有时要 注意由“怎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 注意“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 注意“为什么”向“怎么办转换。例2。20 11年6月1 3日,中国政府网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 河北调研时强调,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 、明确方向、重点推进,把加强科技创新 与实现产业化结合起来,提升产业核心竞 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先导

5、 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作出贡献。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 关知识,谈谈应该如何推动我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答案】坚持联系的观点。要运用整体与部分、系 统优化的方法,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财政、人才等方面的支撑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 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抓住机遇,实现质的飞 跃和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集中力量解 决主要

6、矛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推进 ,提高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要求坚持与时俱 进,培养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把加强科技创新 与实现产业化结合起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通过 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解析】解题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具体信 息,根据信息确定所要运用的知识。“抓住 机遇说明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重点 推进、“核心作用”说明要抓主要矛盾;“统 筹规划说明要坚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政策扶持“说明联系的多样性;“科技 创新说明要坚持发展的观点。3、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知识 有些题的答案组织不仅仅是根据材料来的 ,还有

7、些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获得,要 依据关键词语,通过演绎、推导,在知识 结构中找到可用的知识。如从关键词语“历 史唯物主义调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价值观、人生 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知识。例3。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 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 。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 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 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

8、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 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 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 能理念。 【答案】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 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 客观要求;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 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 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解析】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话题,从哲学常识角 度设置考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社会 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9、应 先回答原理,再将材料与原理结合。【点评】本题除了答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 系外,还应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由社会意识 引申出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等知识。4、依据设问信息,有效调用知识有些材料与答案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 系,就是引出问题,这类的材料没有 什么重要性,可能没给我们提供足够 的答题信息,因此要根据设问进行知 识的调动。例4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 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 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 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20 11年上 半年,北京、天津、山西等1 8个地区相 继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 3个 省份发布了20 11年度工资

10、指导线,基准 线多在1 5以上。下半年,人社部将在 全国范围内试运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并 继续指导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 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劳动者最低工资标 准上调的意义。【答案】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 发展成果;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有 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 劳动生产率。【解析】本题材料,只是给了一个话题,在材料中并不能调 动更多的信息,这时我们可以试着从设问入手进行分析。本 题可调动以下知识:劳动者劳动者权益、劳动者积极性 、提高

11、劳动生产率;最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社会稳定;工资合法收入消费需求经济发 展;标准上调缩小收入差距,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 成果,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点评】将设问分解成最小的单位,依据这些单位信息调动 知识,如本题就是将设问分解成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 准上调四个词,再分别由这四个词语调动相关的知识,有时 还需要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调动信息。二、注重知识的转化 调用知识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 况,即解题要求调用的知识在教材上有依 据,但又不是或不全是教材上的现成知识 ,因此必须要注重知识的转换,包括“个性“ 与“共性”之间的转换、“为什么与“怎么办 之间的转换、“宏观主体“

12、与“微观主体”之间 的转换等等。1、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转换解答政治试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分析论证某个实际问题。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 点是共性的东西,所要分析论证的实际问题是个性的东西 。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 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 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 依据,没有说服 力。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 识)之分,但二者密切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 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者垒 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 织出来

13、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所以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 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例1。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 国。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 :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中国 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 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 000万 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30 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10,对 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 2。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 :“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 认识中

14、国。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 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答案】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客 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使各国经济相互依 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 融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 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各国充分利用 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国经 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为中国提供了资 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的 现代化建设;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 价廉的商品和就业机会以及广阔的投资市 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教材上调用的知识是: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 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

15、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三点理 论依据中,前两点是共性,适合世界上各个国家 ;第三点是个性,是针对我国国情而言的。由于 设问不仅要分析中国离不开世界,还要分析世界 离不开中国,因此对第三点就不能照搬,必须着 眼于中国与世界的共性,在表述上进行调整、转 换。【点评】参考答案第个要点“各国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必要条件“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转换。2、为什么与怎么办之间的转换不少考题从题型上能看出属于为什么类,可是答案的组织 却来源于教材上的怎么办类,这是因为不少语句既可以用 来作原因类的也可以用来作措施类的

16、,学习时应注意这方 面知识的转换。例2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 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 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 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 ,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答案】政策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财政资金支持,如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等;科技支持 ,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 产业化水平,如规模化经营等。【解析】本题难度较大,设问巧妙,考查考生的 思维转换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为什么 能够”,二是“保证了粮食需求“。这实质上可 转换成一个类似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