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17330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 明 文 复 习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 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 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 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 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 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 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 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准确、严密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 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 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2、 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 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 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 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 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 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 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 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 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 ,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 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 懂

3、。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 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 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 颠倒。 下定义:甲是乙,乙还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不是甲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 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 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 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 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 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 明对象的作用。1分析限制性词语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 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句中“之一”删去 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

4、答:不能删去,/ “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 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 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 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 只有这一项应用,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2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 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 在慢很多。(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或许”表示一种猜测。/说明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 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的发展速度比现在 慢很多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肯定。/如果删去 ,就表示这

5、种说法是肯定的,与原意不符。/这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等起修饰作用 的词语的准确性。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 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 少风沙。 “副词”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表示陕西榆林地 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我国西北地区相比是比较充足 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它准确地反映了“ 雨量“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副词“多少”表程度,用来修饰“风沙”,/说明数量不 多,但仍有一定数量。/它准确地反映了“风沙”的情 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

6、看 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 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 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 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 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 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 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 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 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7、;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中心词语/修 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 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 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 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这一 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的优越性。同 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 效果。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

8、可能 、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 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 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 要准确无误。 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 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 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 语。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 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 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 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 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

9、中心句,(这 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 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 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 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 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 (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 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

10、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 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 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 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 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 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 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 、方法、原理等) 、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 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的

11、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_(说明内容),使读者 _。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 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 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 )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 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 9. 题型: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

12、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 ,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 认真提炼。 10. 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 调换后不合逻辑。 11. 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 括)。 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 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 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 ,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

13、变化是”) (例: 文章第8段划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什 么?(段首句) ) 答:森林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 12. 题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 ;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 ,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4. 题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 内容,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 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5. 题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 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 了。 16. 题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 选文的思路: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 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 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 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 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 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7. 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 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