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06469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袁伟雄)(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河源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河源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袁伟雄袁伟雄Email: Tel: 13435317615人心理发展成熟的六个时期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第二反抗期” “心理断乳期” 青少年是一群令许多成人觉得惶恐与困惑的孩 子,想放手却放不下心,想参与却不得其门而 入。 他们进入了一个不平静的年龄。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能 否顺利度过,关系到青少年成年后的个人发展 状况(如事业、婚姻、人格等)及其生命质量 的高低(如满意度、

2、幸福感等)。课程内容: 青少年期的性质与基本特征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智能的发展与教育一、青少年期的性质与基本特征身体生理的过渡心理的过渡社会性的过渡1、性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1渴望独处而又害怕孤独。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理解他人, 3敏感、情绪化、叛逆。 4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照顾。 5时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倾诉又怕他 人看穿自己: 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心 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存在 四太和四无的情况 四太: 太动多动,沉不下心做事 太幼稚心理年龄小于体格年龄

3、 太自私以我为中心 太娇蛮娇气、蛮横 四无: 一切无所谓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榜样人生无目标 青少年在烦些什么?青少年在烦些什么?1 1、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不满自我形象不满自我形象 2 2、学习困扰学习困扰升学压力和学习分化升学压力和学习分化 3 3、人际困扰人际困扰社会交往的盲目(盲社会交往的盲目(盲 目反传统、反父母、反师长,盲目相目反传统、反父母、反师长,盲目相 信朋友)信朋友) 4 4、性冲动与异性交往困扰异性交往困扰3、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生理成熟(早熟,晚熟)2)家庭:家长特点、家庭结构、家中排行、生活环境等幻灯片 123)学校: 教师

4、的个性,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期望,教师的能力,教学与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4)社会环境:文化、风气、传媒等 5)同伴因素- 一个每个学者走访20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儿童进行 了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孩子们对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 质条件的要求更加强烈,更在乎家庭氛围。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我们的小朋友来作客时,要表示欢迎。” “爸妈言行不对时,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我们少发带你脾气,多点笑。” “父母要胡我们的自尊心。” 教养模式: 权威型教育风格/专制型教育风格/放任 型教育风格三类家庭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

5、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 展。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是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 环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 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 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个人独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 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在放任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 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 来说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 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

6、响等问题。排行/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随 性别、排行、间隔年龄、家庭中姐妹数以及父母的对 待等因素而变化。 在和兄弟姐妹的相互作用中,个人习得忠诚、助人、 合作、保护弱者等行为, 同时也习得如何处理冲突、相互支持和竞争。 母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 只占45。特殊家庭: 离婚家庭 分居的家庭 “爆发户”家庭 非婚生子女家庭 下岗职工家庭 流动人口家庭 农民工家庭寄养的家庭 犯罪家庭 领养的家庭 残疾人家庭 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n1.舍本求末。“才与德的问题” n2.家

7、教奖惩不利。忽视惩罚,孩子就容易在同一地方摔 倒第二次、第三次。过多的否定和责备也不行,要知道责 备孩子的声音越小,他们才越容易认真听。 n3.不同身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口径一致, 否则容易让孩子钻空子。“手表效应”n4.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态度不认真的表现 ,那就错了。其实,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 障碍,家长应该更加仔细地分析其原因。 家庭教育小点滴家庭教育的原则(1)创造好环境(2)平等(3)与孩子达成共识(4)赏识您的孩子(5)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家 庭环境对他们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

8、用。少年儿童模仿 性强,这个特点决定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家 长们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建立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气氛。形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情趣。树立良好的家风。搞好家庭的布置与陈设。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生理成熟(早熟,晚熟)2)家庭:家长特点、家庭结构、家中排行、生活环境等幻灯片 123)学校: 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期望,教师的能力,教学与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4)社会环境:文化、风气、传媒等 媒体文化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影响源”。5)同伴因素二、青

9、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与教育性心理,或称性意识,是指个体对性以及 与性有关的现象的理解, 体验和态度. 1、儿童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2、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3、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性心理的变化发展:1)性意识的潜伏期。10岁以前的童年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学龄期前)2)两性疏远期。也称“冷战期” ( 1012岁)3)异性亲近期(13、1417、18岁)4)两性初恋期(18岁之后) 从泛泛的异性爱慕过渡到钟情于某个人 直接而热烈, 追求技巧成熟 一旦碰壁,心理挫折感强烈男孩: 高谈阔论,吹牛引起注意 逞强,做危险动作 表现男子汉气概 女孩: 倾慕表情 狂热追星 注意对方动作和表情 用

10、打扮、声调、细微关心和体贴吸引对方 有的以成年人作为崇拜和模仿对象 2、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 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对自身关 注、对性别的态度、早熟与晚熟);2)引发对异性的强烈感受(好奇、好感、敏 感);3)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的困扰;4)引发早恋与性行为。5)可能会导致单恋、失恋甚至性犯罪。自慰行为的出现 自慰行为是指在没有异型参与的情况下 所进行的满足自己的性活动.它常在青春 期的少年中出现. 一般有三种形式:性幻想,性梦,手淫手淫在青少年中极为普遍。据日本一位学者的调查 表明,男青少年手淫的初始年龄集中于1417岁,最早 为9岁,17岁的男性和19岁的女性大都有过手淫史,到20

11、岁时几乎100的男性都有过,女性略少些。而美国的一 份调查资料统计,15岁的男孩80有手淫史。 国内的一项调查指出,中学生有手淫行为的约占35 ,但考虑到我国文化传统较保守,这个数据可能低估 了。 早恋: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 爱,属于早恋行为。青少年早恋的原因 爱慕心理仪表、专长、品行、家庭背景 好奇心理以建立恋爱关系为途径(“与 其不试而放弃,不如试过再失败”) 愉悦心理与异性密切交往的愉快体验 放松心理解除来自沉重学业负担的压力 补偿心理情感补偿(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的挫折;精神寄托,理解与支持) 逆反心理两性交往中受到不恰当的干预(罗

12、米欧、朱丽叶效应逆反、越难得到的越宝贵)从众心理青少年群体亚文化的影响(比较)病理心理身心早熟,变态心理(童年经验)媒体影响网络、影视、书刊,模仿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早恋问题1.态度青春期的性躁动是正常现象准确确定早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早恋问题2.策略(“堵”、“”疏)(1)指导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排他性(2)培养学生学会自尊自爱求得人格完善(3)教育学生用理智控制情感的闸门(4)引导学生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5)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接触和了解异性的途径3.心理学技术 暴露技术掀起你的盖头来主题班会(“爱情”、友谊“”);角色扮演;诗朗诵(“男生,女生”,“走进男/女生世界”

13、);与异性接触的集体活动 价值澄清法价值判断案例、各种观点、针对各种观点发表个人看法 倾听法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与学生建立个人式互动,充分了解学生 心理自助推荐读物、影片3、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端正态度:欣赏其变化、体谅其困扰、积极引导、 促进发展2)形成现代性教育理念3)方法策略:大方得体地讲授科学的性知识,消除性神秘感;内容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他律道德自律道德性道德与性自由 学会自尊、学会负责 组织青少年进行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学会两性交往;净化环境,消除产生性冲动的诱因;提高青少年抵御性诱惑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对人对己负责态度 。性心理辅导的原则n正面启发教育的

14、原则n循序渐进的原则n适时适度的原则n课堂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n互相渗透的原则n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的原则小学性心理辅导内容n我们的身体n良好的卫生习惯n男性和女性n快乐的生日n劳动创造人n美好的家庭与社会n青春期的发育n第二性征n月经初潮与保健n遗精与保健n生命的诞生n两性交往初中性心理辅导的内容n青春期的生理发育n月经n遗精n少年友谊n青春期的心理发育n异性交往行为规范n人类的性n性欲n早恋n性道德n性的越轨行为与犯罪n家庭n计划生育我国小学、中学性教育的情况: 2006年7月,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对全省中 小学性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涉及700多名学生、1500多 名家长

15、和近千名教师。 在被调查的1至2年级小学生中,有58.4%的孩子询问过父 母“我从哪里来?”学生中能够正确回答为“妈妈生的”不 到1/4, 能够准确地用图画标记出身体隐私部位的不到1/3; 3至4年级小学生中,约1/2不知道什么叫性侵犯,且女孩 子不知道的比率高于男孩子; 5至6年级学生中,约1/3的女孩来了月经,但还有1/4的 女孩不知道会来月经,6成以上的男孩不知道会遗精,超过 1/5的孩子向老师和父母请教性问题感到羞耻,且对性感到神 秘。 中学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在性行为方面,约1/5的初 一至初二学生、约4成的初三至高三学生看色情资料;近 4成的初三至高三学生谈过恋爱,还有7.7%的与异性发生 过性行为。 在性教育方面,三成多的中学生在初次来月经或遗 精时感到担心和忧虑,超过八成的中学生渴望从父母、 老师处得到正面的性知识教育。 82.7%的中学生不满意现在的性观念教育。 尽管有88.8%的中学教师认为,在中学生中开展性健 康教育课非常必要,但是约八成的中学教师从未对学生 进行过性教育。韩国:韩国从2001年起,在小学、初中、高中实行每年 10课时以上的义务“性教育”制,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