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06377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4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共33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回想熟悉的山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田园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水 李白2、学生复习回顾山水田园诗的 特点。 (提示:从诗

2、歌的写作内容、表 现的主题,表现手法及语言特点 等方面思考)三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历史渊源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 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 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 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

3、的诞生。“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 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 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 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 等人的 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 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 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词:范成

4、大) 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一 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 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 高尚情怀。田园诗虽然与山水诗并称,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类 相同的题材,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 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而山水诗则是描写自然 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 旅行联系在一起。二 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 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

5、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 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 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二、孟浩然二、孟浩然(一)生平思想简介(一)生平思想简介 ,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 “孟孟襄阳襄阳” ”。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岁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孟浩然集孟浩然集四卷,录诗四卷,录诗261261首。首。 孟浩

6、然始终处于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仕隐的矛盾心态中。心态中。 孟浩然诗歌多采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孟浩然诗歌多采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一气直贯的句法、平畅疏朗的节奏和、一气直贯的句法、平畅疏朗的节奏和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不事雕琢,创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不事雕琢,创造出造出淡远清旷、超然脱俗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表现的诗境,表现出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自然天成,不出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自然天成,不求工而自工,而以疏淡孤清的艺术个性求工而自工,而以疏淡孤清的艺术个性迥异于精密高雅的都市时调。迥异于精密高雅的都市时调。疏淡的艺术个性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7、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绘 的?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次句沧江夜流 。 颔联风鸣木叶,月照孤舟 前两联视觉听觉并用,体现了环境的清寥, 情绪的黯淡, 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 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 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 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 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一 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诗中有画:画面美 以禅入诗:空灵、清幽、寂静娥眉山月歌李白三 表现的主题(情感)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

8、发闲适自 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G 山水诗是在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 心境、感受 H 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物外的情趣 四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 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 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19. 幻 灯片 19(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 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9、,如虚实结合“晓看红 湿处, 花重锦官城”;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 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 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 描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 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 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 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

10、但形象呼之欲出,诗 中有画,画外见情。 比兴手法的运用。 #23. 幻灯片 23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 两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宿建德江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三、四句这两句写景时间有先 后,角度一写远眺, 一写近观,给人既遥 远有逼真之感。终南望余雪长安城中眺望(角度) 终南山积雪景象,一“浮 ”一“霁”,眺望风光尽在 眼底。试试看西 楼子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 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 来渲染这种景

11、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 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 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 气势。 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 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 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阵轻微的敲门 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 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动作,来刻画环境之 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作业:试分析下列诗中以动衬静的手法。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 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 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

12、鸣山更幽 ”,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 辩证法。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静态: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 镜”“照檐楹”等写出荷花池 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动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 ”“万点声”等表现了雨后池 上的一种动态之美。全诗以静 显动,又 以动衬静 ,动静结 合,组成 一幅雨后 池塘春景 图。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13、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 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 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试看!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 出世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 愚溪住宅以西。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以动写静,反衬 3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考考你 请你分析以

14、下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 感?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写诗人归隐田园之乐,表明诗人希望过着悠 闲自在,无拘无束的平和生活。过故人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得干净、平易、自然,眼前景、口头 语;朴实、恬淡、亲切,正和所描写的 农家田园和谐一致,绿树、青山、村居 、场圃、桑麻和纯朴诚挚的情谊,构成 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风情画,韵味天成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 风光和平静愉悦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真挚友谊的赞美。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以轻快爽利的笔触,描绘了春夏之交山村的优美风 光和繁忙景象,洋溢着山村生活的情趣。流露出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有羡慕清静和闲适的情趣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一幅江雪垂钓图,又是诗人比兴寄托的自我 人格的写照 。诗人以渔翁自喻,身处逆境,不 向恶势力屈服,流露出孤芳自赏和不肯同流合 污的精神。 古襄阳城古襄阳城三国名士司马徽隐居处三国名士司马徽隐居处建峰寺建峰寺鹿门山鹿门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