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06185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海艳 我们的地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球 名称来源 不规则球体 地球运动 地球年龄 内部环境 地球人口 火山爆发 世界末日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 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 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 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 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 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 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 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 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 太阳公转。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

2、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 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 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 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

3、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 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 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 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 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 。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 ,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 外核和一个固

4、态铁的内核。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 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9。地球的地轴倾 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 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 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 表面环境。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 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 6378.1

5、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 ,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 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 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 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 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 球体。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 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 受到的一天是24 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

6、差距正是 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 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 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 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 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 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

7、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 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 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 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 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 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

8、为2326,由此可见地 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目前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再次进行了确认,认为地球产生要远远晚于太阳 系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1.5亿年左右。这远远晚于此前认为的30-4500万 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太阳系年龄计算公式算出了太阳系产生的时间为45.68 亿年前,而地球产生的年龄要比太阳系晚30万年到4500万年左右,大约为 45亿年前左右。在2007年时,瑞士的科学家对此数据进行了修正,认为地 球的产生要在太阳系形成的6200万年之后。 地球和月亮的成因得到了大部分科学家的认可,是由于两颗金星水星 大小的行星发生了相撞,进而产生了现在的地球和月球。科学家们通过放 射性元素的衰变进

9、而对地球和月球的年龄进行测算,不过由于当时科学技 术并未像今天这样发达,所得出的数据也并非完全准确。 科学家一般是通过同位元素铪182和钨182两种放射元素来计算地球和 月球年龄的。铪182的衰变期为900万年,衰变之后的同位素为钨182,而 钨182则是地核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家们认为在地球形成时,几乎所有 的铪182元素全部已经衰变成了钨182。目前仅有极少量存在。 正是这微量的铪182才能够帮助科学家测算地球的真实年龄。尼尔斯 研究所的教授说道:“所有的铪完全衰变成钨需要50-60亿年的时间,并且 都会沉在地核,而新的表明,地球和月球上地幔含有的元素量高于太阳系 ,而经过测算时间大约为1

10、.5亿年左右。” 不少地球物理专家认为,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兆吨的百万倍,假如地球内 部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此。 地球的现有重量为6兆吨的百万倍说法有一定的争议,测量地球的重 量不能仅凭几个数学公式来计算,也不能够抛开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的引力,导致地球表面物质重量的产生,计算地球的重量单位不能套 用地球表面物质的重量算法及单位。应当依据太阳系本身,对各大行星的 引力作用系数,产生的太阳系物质重量单位,才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实际重 量。地下王国之说,引发了科学界一场有关“地球空洞说”的激烈争论,结 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它启发了我们地表人,当地球气候发生骤变 或其它地表灾难发生时,

11、我们地表人转入地下或许比移居外星球更具现实 意义。 地球的空洞学说缺少科学证据,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地球内部的洞 穴空间成因有两种:其一,地幔岩浆的频繁活动导致了造山运动,从而形 成了自然的岩石空洞现象。其二,在人类亿万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 大自然的伤害而开凿的地下洞穴。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对于居住在洞穴 的人类来说,其伤害将会大于地表层。人类不可能长期的生存在地下,地 球的空洞学说是一种杜撰现象,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 截至2006 年1月 16日 北京时间12点53分24秒 世界人口总数 64亿9167万8165人 国家统计局 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 达到13亿(

12、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 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实行计 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 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 总人口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 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 。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 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 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 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 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宗教预言与神话中的世界末日, 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终结。但是 科学上所谓的世界末日,是指宇 宙系统的崩溃或人类社会的灭亡 。另有以世界末日命名的歌曲和 电影等。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